隘口河西形胜地

文摘   2024-12-19 23:22   江苏  

      在酒泉市和嘉峪关市待了三天,并没有觉得这里的天气有多么寒冷。但是,站在嘉峪关城墙上,立刻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12月18日上午,登机前的两三个小时,看时间还来得及,我们在市郊游览了闻名天下的嘉峪关。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山西麓而得名。这里是万里长城的西尽头,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比“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还要早建9年,因而也多了一个“雄”字。

      嘉峪关之所以敢称“雄”,我以为,一是地势险要。这里是河西走廊的最狭窄处,关城南依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靠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15千米,故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二是因为四周空旷平坦,荒凉苍茫的戈壁滩更加显得关城的高大、雄伟。三是这里为关西古战场,关东有九眼泉湖,终年不竭,构成天然屏障;城四周建有外墙加丈深壕沟防护,历史上从未被外寇攻破,真可谓:雄关当道,万夫莫开。

      据导游介绍,明征西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历经168年分三次才建成这座规模宏大的关城。关城设计科学,设有三重城廓,多道防线,前后瓮城;全城布局合理,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壕外有沟;整体建筑得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固若金汤,牢不可破,尤其适合防御大规模骑兵进攻的战争需要。

      这里曾是大汉王朝的国门,进出关门必须持有“通关文牒”,也即现在的“护照”“签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关文牒”先后有“圭璋”“符节”“过所”“公验”“关照”等叫法。关城西门专门设有查验“关照”的卡所,导游说,旅游旺季这里人山人海,游客持“关照”蜂拥打卡,蔚为壮观。古时,人们为了顺畅、便利过关,会使出各种招数搞定验关官员,“请关照”“多多关照”等俗语便由此而来。

      嘉峪关张开双臂向祁连山和黑山分别延伸的长城,都是黏土夯实的城墙,每2.5千米建有一个烽火台,供瞭望敌情、烽火报信之用。城墙目测有两三米高,下宽上窄,墙上无法站人防守。导游告诉我,城墙主要用于阻挡敌人骑兵进犯,匈奴骑兵一旦受阻,顿时优势尽无。

      如今,烽火狼烟早已散尽,关城内四处可见当年左宗棠栽种的柳树,我们只能在脑海里想象往昔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黄沙穿甲、血溅沙场……尽管北风刺骨,但阻不住四面八方的游人仍陆陆续续到此游览,吊古怀今,感受历史,由此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有感于斯,谨填《破阵子》词一首,以表情怀。

      洪武雄关初立,祁黑嘉峪张迎。隘口河西形胜地,烽火连台御敌兵。寒光照古城。

      寇犯嚣尘蔽日,宾游公验求情。岁月沧桑左柳在,铁马金戈梦已宁。闲观风掣旌

注: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在右下六边形“在看”处点一下,推荐给其他人。谢谢鼓励!关注“携诗远行”公众号,可以阅读号主苏青先生更多的原创文章。

携诗远行
人生感悟,文学随笔,以文会友,一见如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