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旧宅映沧桑

文摘   2024-12-03 00:07   北京  

      游天津市河北区一宫花园历史文化街区,四周均为历史风貌建筑,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19处。其中民主道东侧就有曹禺故居。这是一前后两座的意式二层小洋楼,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共计600余平方米,始建于清末。如今,这里成为曹禺纪念馆和曹禺剧场,门前铸有曹禺先生的铜像,定期演出曹禺的成名话剧《雷雨》。

      不远处,位于民族道38号的建筑,是民国时期政治人物、奉系军阀将领汤玉麟的故居。这是一座气势宏伟、装饰豪华的意大利式建筑,整体为三层楼,底部为仿花岗岩砌块,墙身为机砖,大门呈圆拱券。整个建筑占地4323平方米,建筑面积3341平方米,共有楼房55间、平房7间。如今,这里是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所在地。

      汤玉麟曾任国民政府热河省党务指导委员会主委、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热河省主席,1934年1月率部宣布抗日,配合吉鸿昌发动了收复多伦、古源等战役,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同年10月,他接受宋哲元29军改编,出任29军总参议。1934年底,汤玉麟宣布辞职并携家眷隐居于天津租界别墅;1949年2月病死于天津,终年78岁。

      转到胜利路,一栋主体两层局部三层意式风格的欧洲古典建筑引起我的注意。原来,这是著名核物理学家卢鹤绂院士的故居。扫描故居前说明牌上的二维码,对这栋建筑和建筑的曾经主人有了详细的了解。卢鹤绂故居20世纪20年代末由其父亲卢景贵建造,整个建筑采取非对称式布局,继承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理性的构图理念,以矩形为主要元素排列组合,使得建筑立面的线条感更强。

      卢鹤绂先生1914年6月7日出生于辽宁沈阳,祖籍山东掖县(今莱州市),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1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2年,他预言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随后提出了一种估算原子弹及原子堆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1945年,研究出“估算铀235原子弹和费米型原子堆的临界体积的简易方法”,他由此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位公开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和“中国核能之父”。1950年,他发表《容变黏滞性之唯象理论》论文,提出了容变黏滞性理论,进而首次推出容变弛豫方程,并以此扩充了经典流体动力学方程“纳威尔—斯托克斯方程”,以容纳容变黏滞性。同一年,他开辟了分子物理领域研究方向,修改了“纳威尔·D·斯托克斯非线性方程”,国际上将他修改后的方程称之为“卢鹤绂不可逆方程”。1980年,卢鹤绂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前身)。他的后半生鲜见有新的重大成就,1997年2月13日在上海逝世。

      半个多小时的功夫,瞻仰了3位历史名人故居,他们分属文化、军事、科技不同领域,由此见证历史风云,时代变迁,人物沉浮,命运诡谲。有感于斯,填《定风波》词一首,以表情怀。

      幽巷深街史韵长。名人旧宅映沧桑。曹禺奋笔书爱恨,惑困,一出《雷雨》叹谁亡?

      汤氏冲冠击寇日,风栉,沉浮半世隐津乡。卢老核能开陌路,高悟,先驱风范永传扬。

注: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在右下六边形“在看”处点一下,推荐给其他人。谢谢鼓励!关注“携诗远行”公众号,可以阅读号主苏青先生更多的原创文章。



携诗远行
人生感悟,文学随笔,以文会友,一见如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