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为民实事】“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东营仲裁办打造“枫桥式仲裁”工作模式推动物业纠纷有效化解

政务   2024-11-20 20:42   山东  


物业管理是关系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基本民生工程,也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妥善化解物业领域矛盾纠纷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也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显著提升,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物业纠纷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并呈现出主体范围广、标的额小、矛盾积压深等特点,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使“小问题”升级为“大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东营仲裁办深层次践行仲裁为民理念,充分发挥仲裁制度优势,全面梳理物业纠纷化解情况,深入分析矛盾根源,积极探索物业纠纷治理新思路、新模式、新举措,以“枫桥式仲裁”工作模式推动物业纠纷实质化解、有效化解,为维护物业服务行业秩序稳定、推进社会基层治理、打造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仲裁力量。工作经验在省委政法简报刊发。



调解优先、合法专业

物业纠纷化解“有速度”



创立“枫桥式仲裁”工作法,将调解贯穿案件审理全过程,坚持调解优先、调裁结合,创新立案先调、开庭促调、裁前再调的办案机制,深化简案快办、繁案精审,案件调解率达80%以上。依托品牌调解工作室,成立专业办案团队,围绕物业纠纷化解开展专题调研,找准矛盾焦点“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开展速调速裁,缩短审理期限,提升办案质效。充分发挥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创新调解理念,改进调解方法,总结出“背靠背”“搁置争议”“冷处理”等工作法,大量物业案件矛盾分歧迎刃而解,推动案结事了人和。制定《东营仲裁委员会涉物业纠纷化解白皮书》,因地制宜提出预防化解物业纠纷对策建议,加强正面引导,推动提升物业服务品质、增强业主维权意识、完善综合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培树物业纠纷化解典型案例,制定物业类案件《仲裁类案审理指引》,在全省率先建立标准化的“类案同裁”规则体系,实现公正和效率的统一。




锚定需求、靠前服务

物业纠纷化解“有温度”

注重强化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锚定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仲裁服务进社区活动,增强群众法律意识,为群众纾困解难。对于物业矛盾突出的社区,主动靠前服务,组织精干力量集中上门送达,设立“流动仲裁庭”,通过现场调解、现场开庭、当场交费、就地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源头化解物业矛盾纠纷、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推动仲裁参与建设完整社区共筑幸福家园,在社区建立物业纠纷仲裁服务驿站,深入社区、深入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实打实解决法律难题,全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协调街道办事处、基层社区干部、专职网格员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多元共治、协同联动

物业纠纷化解“有力度”




始终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助力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深化巩固诉裁衔接,在东营区人民法院、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等基层法院设立“枫桥式仲裁”服务窗口,搭建调解平台,分流诉讼案件,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借助“人民调解+仲裁确认”工作机制,保障人民调解协议有效履行,批量化解物业案件,为当事人节约资源成本,妥善化解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工作格局,切实提升物业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合力。与市法院、市住建局、市司法局等定期召开专项会议,就房屋质量、卫生清理、停车位管理、消防设施配备、电梯安全等业主反映较多的问题研讨对策,会商解决方案,为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管理参考和指引,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物业纠纷化解事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东营仲裁办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搭建多元调解矩阵,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构建,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物业纠纷化解取得良好成效。2022年以来共受理涉物业纠纷案件1168件,约900件在庭前调解阶段被化解,未进入庭审程序,调解和解率达77%,有力缓解了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矛盾,同时带动了物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2024年,东营仲裁委员会调解中心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实干先进集体”称号。


来源 | 市委依法治市办、东营仲裁办


黄河口普法

扫码关注我们

黄河口普法
东营市法治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