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我上完一堂老年大学的课,和一位邻居阿姨边走边聊,正说得热闹,邻居阿姨突然打住话头,向迎面而来的一位推着轮椅的老人家打招呼。我也跟着停住脚步,望向那位推着轮椅的老人家。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老人堆放在轮椅上摇摇欲坠的三个大袋子,每个袋子都塞得满满当当,圆滚滚地挤在轮椅上。
推轮椅的是位看上去有80多岁的阿姨,头发有些花白,走路很慢,脚步不太灵活。从两位老人的对话中我得知,这位推着轮椅的阿姨因为感染了新冠,已经20多天没有出门了,这是病愈后第一次出门。轮椅上推着的东西,是要捐给灾区的。
老人家说这些东西要送到5号楼,她没去过,找不到。我也不知道5号楼是哪一栋,但能找到大致的方位。我便自告奋勇,说我陪您一起过去吧。
在去往5号楼的路上,我从这位阿姨嘴里知道了负责收集这些捐赠物资的,是住在这里的“老王”。没想到的是,偶然结识的这位“老王”,让我生出了诸多感慨,刷新了我对“老人”的认知。
我们按照微信上给的地址来到5号楼2单元8层,出了电梯在走廊上正不知往左右哪个方向走时,走廊右侧一户门前堆着的一大堆纸箱和袋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一定是这家了。
“哎呀老王,你可辛苦了!”“哎呀老夏,你生病刚好,就这么急着来送东西!”看着两位老人家手拉着手相谈甚欢,我明白眼前这位面目慈祥的阿姨,就是 “老王”了,我应该称她为“王姨“。
两位老人寒暄了一番后,便话归正题。王姨先拿出一个小本子,再拿出纸笔,说每个人捐赠的物资都要进行登记,还要写上清单,粘贴在每个人所捐赠的物资包装上。于是,我把那位阿姨用轮椅推过来的三个大袋子打开,将里面的衣物一件一件进行清点。有厚厚的毛衣、棉衣,也有薄一些的单衣单裤,还有成套的运动服。
王姨门前的空地上堆满了捐赠来的物资,门前只剩下了能容一个人侧身行走的小空间。我感叹说,这些老人们可真没少捐东西,真够您忙活的。
王姨说:“一会儿还有人送过来呢,也有人说明天送过来。有的人找不到我这儿,我就去取。”
“您去取?”我打量着王姨,她的脸很白,略胖,面貌平和慈祥,是位很富态的老太太,但她的背有点儿驼,站在那里或走路时身子会微微地向前倾。直到这时,我才顾得上问:“您老高寿啊?”“89了。”“什么?您都89了,这些都是您张罗的?”我指着那一大堆比她高出许多的纸箱和袋子,想象不出她是怎样一件件地装箱、打包,再逐一码放到一起的。
王姨轻描淡写地笑着说:“我在家也没多少事,就一点点儿磨蹭着干呗。”
“您记下我的电话,有需要上门取的,或是再有捐赠来的物资需要整理的,您就打我的电话,找我吧。”
王姨一再推辞,说我慢慢弄,能行的。我再三请求,王姨终于答应,说那我们加个微信吧,打电话我耳朵听不清。
于是,60岁的我和89岁的王姨,成了微信好友。
有了微信能够联系以后,王姨并没有找过我,我想一定是她不想麻烦我。我只好在老妈睡午觉时或者下午她不用我陪在身边的空闲时间,赶紧跑到王姨那儿,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每次去,都遇上有老人上门送捐赠物资,王姨家门口的物资也越堆越高。
我不知道类似的情况有过多少次,王姨一笔一笔地做这些登记,要花费多大的精力,费多大的神。
还有一次,我们俩刚接待完两位捐赠物资的老人,王姨把他们送出门,便转身回到屋里,急急地坐在桌前拿起平板电脑忙活起来。原来她在翻看微信上大家给她的留言,回复大家的问询。王姨看了一会儿,说有一位老人留言说找不到这里。我说那您问问老人家住在哪儿,我去取吧。正说着,走廊里传来一声感叹:“真难找,好不容易找到这里。“我迎出门去,看到一位老人家推着轮椅,上面放了好大一个布包儿。王姨也迎出来,抱歉地说,刚看到您的信息,正想问您住在哪栋楼,打算派人去您那里取呢。于是,拍照、清点、登记、归类、打包、码放,又是一通忙活。每接收一次物资,王姨都会对捐赠人千恩万谢,连说这些东西灾区都用得上,都用得上。
2023年7月末,受台风“杜苏芮”影响,140年一遇的暴雨导致北京门头沟、房山等地山洪暴发,造成了大面积的洪涝灾害。王姨在女儿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为灾区捐赠物资的倡议,她也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进行了转发。
物资拉走后的第二天,我再去王姨家,看到屋门还是虚掩着,推门进去,客厅里没见到王姨,担心打扰她休息,我又轻轻退了出来。后来,王姨说她当时真的是躺着休息呢,因为这几天忙活得腰疼腿疼,物资都取走了才顾得上安下心来消消停停地躺一躺。王姨说,这些天虽然累了点儿,能为灾区出点儿力,能给受灾的人帮上一点儿忙,累也高兴。
话虽这么说,对于89岁的老人来说,这可是不一般的累啊!
通过这几天与王姨的接触,我发现这位老人主动代收捐赠物资,并不是她闲来无事,没事找事干,更不是她一时的心血来潮。
首先,她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是个大忙人,每天从早到晚根本闲不着。这从她家里的摆设和微信朋友圈里发表的动态,就能看得明明白白。她在康养中心的老年大学里学习绘画,客厅里专门放了张画案,足有两张桌子那么大,上面摆满了笔墨、颜料、画纸、有已经画完尚未交上去的作业,有正在画着的半成品,客厅的墙上也挂满了装裱完的画作。她还参加了剪纸、摄影、门球等老年大学课程的学习,忙得不亦乐乎。
王姨时尚不落伍,微信、美篇等社交软件玩得特别溜。她微信朋友圈里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拍摄的美景,有抒情的美文,有自制的美食。春天的花、夏日的荷、树上的果、嬉戏的猫,都是王姨镜头里的美景。
泰戈尔在《用生命影响生命》这首诗歌中写道:“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绽放着所有的美好!”
老有所乐,应该就是王姨这样的乐法吧。活到老、学到老、爱心到老、善良到老、感恩到老。89岁老人的这些所思所想所为,让60岁的我心生感慨,刷新了我对老人的认知。
有句话说“变老的路上,一定要变好”,王姨,就是我们在变老的路上,应该遵循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