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 从“医学生轻视大体老师”事件再看涉医舆情多维困境

学术   社会   2024-10-24 19:00   广东  


舆情概述








































近日,内蒙古医科大学一名医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与大体老师头骨的合影,并附带轻佻、蔑视人伦的言论,引发社会各界广泛热议。大多数网友对此表示强烈愤慨,认为该行为严重违背了医学人文精神和职业伦理,呼吁学校对该学生进行严厉处分,包括开除学籍和禁止其从事医疗行业。此次舆情不仅涉及医学领域的伦理问题,还叠加了校园伦理教育的缺失和社交媒体传播的风险,引发了对医学教育和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深刻反思。

▲截图来自网络


舆情反响













































媒体观点

南方周末:尊重生命是医学的底色,培养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华日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还是应该认真反思、牢记教训,加强伦理学习,发自肺腑地对每一位“大体老师”表示敬重。



网民观点

向上滑动阅览




微博相关话题评论


舆情观察








































此次舆情情感向度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即大多数网友表示出的强烈愤慨和不满组成了该舆情事件最基本的情感底色。分析认为,造成该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该事件的传播以“图像”为主要载体,大体老师的形象冲击力极强,博得公众眼球;二是当事人发言内容极度恶劣,观感极差,引发网民的群体共情。

然而,该起事件引起了网友们对于涉事医学生的集体声讨,其中不乏直言“学校应对该学生进行严厉处分”,更有甚者提出应“开除学籍和禁止其从事医疗行业”,这提醒了我们该事件牵涉主体的混杂,其中包括“医学院”、“医学生”、大体老师和“社交媒体”等等,很难用简单的的涉医舆情框架或是校园舆情框架去分析。

(一)医患关系信任危机和捐献事业受阻

涉医舆情的框架来看,此次事件属于医学伦理方面造成的舆情,其造成的影响不仅是对涉事主体(即学生本人)的名声受损,还有公众对医生角色和医学界公信力本身的信任危机。虽然此次事件没有正面触及医患关系和医疗资源冲突,但是其恶劣影响也将为日后的医患矛盾留下极大的隐患。另外,有网友提到自己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但因类似事件而感到担忧,甚至考虑取消捐献。这里需要补充的背景知识是,大体老师的缺失是世界普遍的问题,中国遗体捐献事业发展更是一直受到封建迷信思想、机构不健全、立法不完善等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该事件的曝光可能进一步影响未来潜在遗体捐赠者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捐赠意愿,对医学界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掣肘,危害不容小觑。

(二)医学教育和舆论审判的矛盾与灰色地带

校园舆情的框架来看,此次事件涉事的学生已被推向集体审判的聚光灯下,但是事件的经过却仍然迷雾重重。正如很多医学生所言,上解剖课时一般会举行集体默哀仪式以尊重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但正如照片中呈现的骨骼的随意堆放和学生的大放厥词来看,当天的课堂中是否遵循了应走的仪式流程,老师是否强调了医学伦理内容,答案似乎不太乐观。另外,面对网友的集体声讨,内蒙古医科大学至今的回复仍是:“已写检讨”。处置力度方式与集体情绪反差如此之大,可想而知很难得到主流意见的满意。

正如《新华日报》观点一语道出了学校处置该事件的两难之处:“发生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的事件只是一偶然事件,外界没必要过分解读,更没必要上纲上线。”换句话来说即是:学生犯错应以教育为主,而非一刀切直接判断其“不配为人医”。

(三)社交媒体逻辑的完美隐身与“商品化一切”的时代危机

事实上,社交媒体作为该事件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已经在该事件的传播中“完美隐身”。媒体分析医学伦理教育的缺失,公众斥责医学生行为低劣,但似乎都忘记了社交媒体的存在,不细想这个我们几乎赖以生存的平台为我们的行为模式、思考逻辑带来了多大的改变。社交媒体和算法共造的“流量逻辑”和“媒体奇观”,各大平台“分享美好生活”的口号,让我们潜意识里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被分享,可以进入大众传播的管道,最后转化成阅读量、点赞数和变现。

近年来学术界火爆的“社交媒体形象传播”议题和“身体呈现”议题,无一不揭示着社交媒体逻辑对个人自我认识和身体塑造上的剥削,但让人难以预料的是,这一次连大体老师都未能幸免。社交媒体“商品化一切”的逻辑不知不觉中正在入侵我们的生活,当此次事件中“大体老师”也被流量变现时,人们才猛然惊醒,我们的底线早已被触及。

医学伦理教育的缺失和医学生本人的不自觉,都为该事件的爆发“贡献”了一定的基因,但是对社交媒体平台这一“房间中的大象”,我们不能以娱乐的心态观之。加强媒介伦理教育,加强媒介素养,是该事件的“隐藏命题”,更是我们整个时代的命题。
- END -

往期回顾

舆情 |  学生自带饭需蹲教室外吃  学校规定太荒唐

舆情 |  “臭肉事件”多名官员被停职,食品安全越来越令人心寒?

舆情 | 教材有46个收费二维码,教材不应该成为“敛财”工具



声明:本文系原创,部分新闻图片来源网络,若需转载请联系我方授权。




扫码关注
清朗舆情
您的专属网络空间治理服务商

公司网址:

https://www.szkedun.cn/





扫码获取

更多舆情服务
0755-82556600



添加星标

关注清朗君



清朗舆情
专业的互联网舆情监测和网络空间治理服务商。以领先的大数据舆情监测产品和专家级的人工舆情服务,为各类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及时、专业、实用、定制化的互联网舆情和网络空间治理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