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 马来西亚:中医架起民心相通桥,合作谱写杏林新佳话

学术   2024-11-07 09:33   浙江  



在距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市中心约一小时车程的雪兰莪州丹绒加弄镇,吉隆坡同善医院多名中医师每周四准时前来义诊,为患者提供送医上门便利。

温子进是同善医院巡回义诊团队的一员。他参与义诊近十年来,已与当地民众结下深厚友谊,见证了马来西亚各族裔民众对中医的接受度不断提高。


  2022年8月1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医师阿米拉给患者针灸。新华社记者朱炜摄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扬




同善医院创立于1881年,是马来西亚中医界先驱。这家慈善医院前身为吉隆坡华人叶观盛创办的“培善堂”。创始人施医赠药、热心公益的精神延续至今。同善医院2012年起在马来西亚多地巡回义诊,为居民提供针灸、推拿和开药等服务,受到各族裔民众欢迎。

温子进说:“参与义诊活动的病人越来越多,不仅是华人,我们还得到了各族裔的支持,马来裔、印度裔朋友都很认可中医治疗,对中医信任度非常高。”

一百多年前,温子进的祖父从中国来到马来西亚,义务为村民看病,成为备受敬重的中医。作为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温子进在祖父影响下,选择传承家学,成为中医师。2009年,温子进获得中国江苏省政府奖学金资助,前往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中医学。

在校期间,他每年暑期都会参与学校和红十字会合作开展的巡回义诊。“这段经历对我影响颇深,来到同善医院后,只要有义诊我都会参与,希望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为社会尽一份力。离开学校时,校长特意嘱托我,回国后要肩负起传承中医文化的责任,传承南京中医药大学精神,并继续发扬光大。”温子进说。

马来西亚中医药发展始于华人下南洋。随着华人落地生根,中医药在这里代代相传。身为家族中首名科班出身的中医师,温子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人认识中医、了解中医、相信中医。

在温子进看来,中医不仅是医疗手段,更是凝聚族群认同的文化。对马来西亚多数华人而言,支持中医是一种自然的表达;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接受中医治疗获得更为全面的疗效,达到标本兼治。




建立专业化培养体系




马来西亚卫生部副总监努尔·法丽扎今年1月在首届中马中医高峰论坛的致辞中说,中医等传统与辅助医学是马来西亚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来西亚卫生部将最大限度发挥传统与辅助医药潜力,促进其与现代医学融合,完善马来西亚医疗保健体系。


  这是7月2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拍摄的城市风光。新华社记者程一恒摄


2007年,马来西亚政府把中医等传统与辅助医药服务纳入政府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目前,马来西亚已有15家公立医院提供中医诊疗服务;在马来西亚卫生部注册的中医师超过6800人,大多数在私营机构提供中医诊疗。

尽管中医诊疗接受度在马来西亚社会不断提升,但中医在马来西亚正规化发展历史尚短。长期以来,马来西亚官方未对中医行医出台执业资质方面的要求,使得行医经验、患者口碑和业内认可成为中医行医的“标准”。

马来西亚中医教育始于1955年创立的马来西亚中医学院。学校初办时为夜校四年制,各科教师自行编写教材或请中医界老前辈撰写讲义,油印后发给学生。自1990年起,马来西亚中医学院改为全日制教学。2010年,学校因故停止招生,但仍以开办培训班、举办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推广中医药教育。

马来西亚政府颁布《2016年传统与辅助医药法令》和《2021年传统与辅助医药条规》以来,卫生部加强对中医药管理及中医师注册体系建设,中医合法地位得以逐步确认。

同善医院行政主任张庆强说,根据新的要求,未来执业人员必须修完中医药大学课程,在卫生部注册并获得执业证书后方可行医,未注册人员不得直接或间接从事中医等传统及辅助医药服务。“这一制度能有效确保执业人员具备专业素养和相应资格,同时使中医师的培养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为中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政策引导下,马来西亚一些大学开设了中医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课程,8所高校已成立或正在筹建中医药高等教育专业。马来西亚中医总会会长邢益腾说:“未来的政策方向非常明确,人才培养正朝着正规化和专业化发展,只有科班毕业生才能进入中医行业。”




合作促进中医药发展




人才培养制度起步较晚,马来西亚中医药发展仍面临师资不足、实习资源缺乏、科研基金短缺等挑战。

张庆强说:“我们常常鼓励学生前往中国求学,可以去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知名学府深造,南京、天津、长春、贵州、成都等地的中医药大学也都对我们开放。几乎所有能想到的中医药大学都有马来西亚学生的身影,这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专业实践机会。”

随着中国与马来西亚宣布推动建设中马命运共同体,两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蓬勃发展,已成为中马在医疗卫生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

邢益腾介绍,通过联合办学,中马两国中医药院校对接课程,在师资培养、学生交换等方面开展合作。例如,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与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设立了联合培养项目,已有不少学生互相往来交流学习。

雪兰莪州莎阿南市中国-马来西亚仲景中医药中心是两国中医药领域合作的另一个缩影。中心由河南中医药大学和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共同建设,旨在以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科研合作等形式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吕沛宛是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省中医院首名派往中心工作的中国专家。她在中心诊治的患者不仅有当地民众,还有美国、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患者。“可以感受到,越来越多其他族裔人群开始了解中医、接受中医。为了让更多民众了解中医,中心开展了12次义诊,服务约500人。”

跟随吕沛宛坐诊的实习学生雷雯惠说,她在号脉、诊断和拔罐等环节中体会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希望今后能申请就读中国医学院校,继续在中国实习并期待能在吕沛宛指导下临证更多病例,积累临床经验。




来源 | 新华社

制作 | 熊依琳

编辑 | 袁敏燕、华文佳

二审 | 李奕、叶静

终审 | 董华根

往期推荐

// 1

中医药界多个集体个人获非遗保护先进称号

// 2

【中医说】为什么肾病难治难愈?听专家分享防治经验

// 3

【杏林医讯】省中医院浙派膏方节开锣,线上线下同步开幕!


觉得有用,随手点赞并分享



浙江中医药
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