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学术   2024-11-07 09:33   浙江  


11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立冬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寒冷的刺激可能会导致肠胃不适等多种健康问题,请问冬季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哪些,应该怎么调理?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唐旭东

立冬以后气温逐渐降低,寒冷刺激确实会带来一些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肌肉关节的疼痛。如果是女性,也可能会有痛经、月经不调。第二个方面是带来对脾胃功能的影响,会出现一些消化道的不适症状,比如胃痛或者肚子疼、肠鸣、大便稀溏,或者影响到食欲,食少腹胀等等。同时秋冬季节转换的时期,也容易带来一些胃肠疾病的复发,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还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的反复或者加重。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中医药还是很有特色,同时在实操上有很好使的适宜技术和饮食的疗法。比如,本来就是一个脾胃虚弱、脾胃虚寒的朋友,他受了风寒,吹了凉风,他觉得上腹部不舒服,这时候可以用两三片生姜,切成姜丝,加上几枚红枣,把它煮了喝了就可以缓解胃脘部的不适。


二是中医里面有很多穴位治疗,比如常用的神阙穴,实际就是肚脐这个位置,我们出现怕冷,特别是肚子怕冷,腹胀、腹痛,这个时候用艾条点燃以后,温灸15-20分钟,就可以温中散寒,止胀止痛。另外像我们的内关穴,就是上臂的内侧,手掌和前臂交界处叫腕横纹,腕横纹上方的2寸,自己3个指头的宽度,在正中间,两个肌腱的中间,这个地方就叫内关穴,内关穴按揉以后就可以理气止痛,可以缓解腹部的胀满和恶心等症状。另外我们老百姓也都知道的足三里这个穴位,在我们髌骨的下方,中医叫犊鼻的下缘,胫骨前嵴的外侧,大概一横指处,这个地方就是中医保健的穴位,凡是有脾虚的病人,经常消化不良、肚子胀、乏力,在这个位置按揉一下或者艾灸一下,能够提高他的免疫力,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另外,在冬季我们也应该适当调整一下饮食,少吃一些寒凉的,特别是生冷的东西,否则外寒内寒重叠,影响到胃肠道功能。总而言之,我们把这些用起来,可以很好地缓解消化道的症状。



封面新闻记者

民间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请问冬季进补的原则是什么?中医有哪些推荐的食材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饮食调养中又有哪些禁忌和注意事项?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唐旭东

确实民间有“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深入老百姓的心里。中医是强调天人相应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学认为,在冬季比较适合进补,因为冬季时令主收藏,是调补机体、养精蓄锐、增强体质的好时期。冬令进补应该遵循三个大的原则:一是因人而异,二是因时制宜,三是适度进补。


首先,因人而异。就是人和人的体质是不同的,表现出中医讲的“虚”,或者是脏腑功能的低下,也有差别,因此在补益方法上应该有所区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人的虚证分为气虚、阴虚、血虚、阳虚。气虚体质的人可能就是动一动就气短,懒得说话,没有什么力气;阳虚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可能还有怕冷、四肢不温,手和脚都是凉的,夜里经常起夜,或者大便稀溏。这些人气虚阳虚,在使用的食材上,可以用羊肉、鹿肉、鸡肉,偏温一些的食材;如果是气虚,加一些人参、黄芪、党参这样补气的药物,要是阳虚可以加生姜、干姜、肉桂等等温阳的药物。阴虚的人就会容易出现眼干、嘴巴干、大便干,甚至是潮热盗汗;血虚的人经常表现为面色无华,特别是贫血的人,血色素低一点的人,女性月经量多的人也会出现头晕心慌。我们在食材上可以选一些温和甘平的食材,比如老鳖、老鸭、鱼等等,放一些补阴的药物,像百合、麦冬、银耳,补血的药物像当归、熟地、大枣等等,区分开来。在现实中,可能有复合在一起的,不是那么单纯的,因人而异。


因时制宜,冬季天气比较寒冷,一般都会考虑一些补气补阳的药物,在这里我也给大家推荐一个传统的中医的药膳,就是中医的医圣——汉代张仲景的一张名方,叫当归生姜羊肉汤,用当归补血养血,生姜温中散寒,中医认为羊肉有补益脾肾的作用,如果在当归生姜羊肉汤里面加点黄芪或者人参,补气的作用就会强一些。如果考虑到年纪大了,也有肝肾亏虚,我们加点枸杞子、红枣,就照顾比较多一些,在冬季每天煮汤喝一喝是非常好的。当然我们在冬季的时候缺少了运动,高热量的肉食明显增多,也会容易产生食积,或者带来内热,我们可以多吃一点生萝卜,像白萝卜,中医认为是辛甘凉的,可以降气消食,清化导滞,冬天吃非常好。就像民间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是冬天要吃萝卜的原因。


进补要适度,要平衡。因为我们不能一天让人家吃十几克的人参,一定会产生副反应。补要缓慢地进补,就是扶一下机体的正气,结合锻炼、饮食调整就会很好地改善体质。另外补益的程度也要适度,补益如果过多就会带来上火,甚至滋腻的滋补药可以带来消化不良。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中医独特的进补疗法,叫膏方。南方也叫“膏滋”,这个实际各地中医院都在开展膏方养生的文化节,膏方是由多味中药,通过慢火的煎煮浓缩而形成的一种膏状的制剂,实际是根据每一个人量身定制的,一人一方,针对性非常强,这样对于慢病的调理,体质虚弱的人、亚健康状态,或者老年人的抗衰老,这种个性化的定制是非常好的。冬令吃一吃膏方,特别是对老年人,可以明显提升体质、改善免疫力,也能提高他的生活质量。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俗语讲“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立冬后虽然天气寒冷,但是适当的运动仍然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提高抗寒能力。请问如何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冬季运动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特别是老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
唐旭东

立冬以后,气温在下降,大多数人活动是减少的,是不足的,这对健康并不好。中医认为,久坐不动、久卧不动会影响经络的疏通和气血的流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久坐、久卧会影响到代谢,带来肌肉骨骼的问题,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和肥胖的风险。如何去选择一个比较好的锻炼,特别是在冬季,尤其是老人,像球类运动也好,跳操也好,心身统一,很愉快,有适度的微微汗出,体力得到了锻炼,就是一个很好的运动。像中医里面的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是很好的功法,可以去训练,因为它也是心身统一的。如果胖一点的人可能不太适合太极拳,主要是关节引导肢体。八段锦的动作并不要求那么死板和标准,对于胖瘦的人都是可以的,而且如果打八段锦特别熟练,要求意念和形体的统一,做到内心有微笑,全身达到微微的汗出,就是很好的运动,特别适合中老年人。


我们在运动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


一是保暖防寒。毕竟是冬季,特别是在汗出的时候容易受凉,容易感冒。刚才陈老师谈到,你要穿透气的衣服,既要保暖还要透气。


二是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时间上阳光比较充足,地点是地比较平滑,特别是对老年人,如果天气不好,选择室内运动也是可以的。


三是要控制运动的强度。现在大多数人认为有节律的、带有一定强度的30分钟、40分钟的锻炼,微微汗出是比较好的,毕竟是中老年人,特别是有重大的慢性疾病时不适合高强度的运动。


四是注意安全。特别是冬季有冰雪,地上湿滑的时候要特别在意,因为老年人摔倒是非常危险的。老百姓经常说,医生也会经常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健身锻炼,实际上强调了调动机体自己的正气,在冬季做好调理饮食、适度运动会很好的提高抗寒能力,增加自己的免疫力。也祝所有的中老年朋友过一个健康的冬天。




来源 | 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制作 | 熊依琳

编辑 | 袁敏燕、华文佳

二审 | 李奕、叶静

终审 | 董华根

往期推荐

// 1

中医药界多个集体个人获非遗保护先进称号

// 2

【中医说】为什么肾病难治难愈?听专家分享防治经验

// 3

【杏林医讯】省中医院浙派膏方节开锣,线上线下同步开幕!


觉得有用,随手点赞并分享



浙江中医药
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