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我遇到了一位72岁的李奶奶。她精神矍铄,步履矫健,完全看不出岁月的痕迹。然而,几个月前,她还是个饱受肠胃问题困扰的老人。李奶奶告诉我,她之前为了追求“健康饮食”,盲目跟风,吃了很多所谓的“超级食物”,结果肠胃越来越差,人也日渐消瘦。
![]()
这不禁让我深思:对于超过70岁的老人来说,到底什么样的饮食才是最健康的呢?难道真的是那些昂贵又复杂的“超级食物”吗?还是我们忽略了最简单、最质朴的饮食之道?
在中医看来,饮食之道,贵在平衡。这个平衡,不仅仅是食物种类的平衡,更是与个人体质、年龄相适应的平衡。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内部蕴含着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阴阳平衡也在不断变化。到了70岁以后,很多老人会出现阳气不足、脾胃虚弱的情况。这时,如果一味追求“粗茶淡饭”,反而可能会加重身体的虚弱状态。适量食用肉类,尤其是一些温补性质的肉类,对于年过70的老人来说,不是负担,反而是滋补身体的良方。这是因为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增强体力,改善虚弱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肉”指的是红肉,以及鱼、禽类等各种动物蛋白,而且食用量要适度,以免增加消化负担。当然,除了适量摄入肉类,老人的饮食还需要注重营养均衡,搭配合理。每天的饮食应该包含谷薯类食物、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类食物和豆类、坚果类食物。正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对于牙齿松动或者脱落的老人,可以选择质地细软、能量和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而有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可以适当多吃燕麦、荞麦等,以改善血脂和血糖异常。同时,鼓励老人少量多餐,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减轻肠胃负担。老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因此补钙尤为重要。低脂乳制品、大豆、蛋制品等都是富含钙的食物。同时,老人每天钠的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少进食盐有利于防治高血压。适量食醋可以增加食欲,软化血管,还有降压、降胆固醇的作用。中医养生讲究“食疗”,通过美味又营养的食物来调理身体。易出汗、感冒的老人,可以多食用大枣、饴糖、蜂蜜、鸡肉等食物,适当增加党参、黄芪等补气之品。肝血亏虚、头晕眼花的老人,可以适当食用猪肝、菠菜、胡萝卜等食物,以补血养肝。而口干舌燥、咽干的老人,可以适当食用梨、枇杷、藕等食物,以益胃生津。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需的饮食也有所差异。在制定饮食计划时,我们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特点和健康状况来制定。比如,阳气充足的老人可能需要清淡饮食来调理身体;而阳气不足的老人则需要适量温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