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行,学研相长:创新型教学实践赋能学部研究生教育及课题研究

教育   2024-12-12 22:28   湖北  


2024年12月5日星期四,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2023级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及部分科学教育本科生、部分其他专业研究生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地研学之旅。此次活动依托非正式科学学习专业课堂,赴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参观学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学习,深化学生对非正式科学学习理论的理解。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学部在研究生培养上理念新、方式新、场域新的创新型教育教学特色。




周四上午十时许,师生们准时抵达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博物院成为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新课堂。研学活动在非正式科学学习课程主讲龙陶陶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展开。


同学们首先参观了博物院的常设展,常设包括考古展区、文博展区、历史展区等,每个展区各有侧重,展品丰富,展陈信息设置合理,是对非正式科学学习活动进行研究的绝佳案例。


随后,他们还走进了“商翼四极”历史文化博物特展,这里汇聚了来自商王朝四方统制边界相关科教文博场馆的文博历史展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跨越时空、领略多元文化的学习平台。




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认真观察展品,还积极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他们通过任务单与小组讨论的形式,就园区展陈组织、参观动线、观众非正式科学学习画像以及科教文博场馆的科教历史沿革及现代组织形式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除了23级科传专业的研究生同学外,还有部分其它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同学以自愿形式参加,进一步扩宽了本次研学活动的触达范围与学术视野。




此次研学活动,充分展现了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学形式的融合性、多元性、创新性的特点。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通过实地考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这种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同学们置身于确切的场景中,进行“具身化”的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亦能够发展同学们在未来教学实务中所必须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一方面,同学们通过实地观察、分析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展陈设置,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进行了实践性的升华;另一方面,博物院的展陈本身也值得一看,增强了同学们历史文化素养,令同学们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深入到同学们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为将来培养中华文脉的传承者做好准备。此外,通过师生互动、多年级多专业的讨论与总结分享,同学们还加强了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有效地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表达嵌入到合作式的学术研究活动之中




此次实地研学之旅,不仅是对非正式科学学习理论的一次深度践行,更是学部研究生教学创新的一次成功探索。它让同学们在行动中学习,在研究中成长,又将所学所研渗透到自己的教学能力、教育观念中去,可谓“寓教于行,学研相长”。未来,学部将继续秉持这一教学理念,不断探索更多元、更有效的教学形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科学教育与传播人才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教育学部融媒体中心

审读 | 李娜 龙陶陶 亢立 

图片 | 研学师生提供

文字 | 张天奇

排版 | 彭文楷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
全面提供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最新资讯,服务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创新研究和实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