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沙漠里的战斗》,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年摄制,汤晓丹执导,温锡莹、张圆、卫禹平、高正、穆宏、牛犇等出演。影片讲述了1951年驻守天山的某师担任了开发生产建设的任务,将荒地开垦成良田的故事。
1951年,驻守在新疆天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接到上级命令,让他们开发边疆的生产建设。在侦察科长杨发带领下,一支勘察水源的水利勘察队向戈壁滩出发了。他们发现了一处城镇遗迹和一条干涸的河道。杨发和女技术员认为一定能在这附近找到水源,而工程师李辉则认为绝不可能有水源。勘察队分成了两组。杨发与张珍、大勇、小朱一组上冰峰找水源,李辉和其他人一组测量土地。
在找水源过程中杨发等人遇到了重重艰难险阻,他和张珍在共同的工作中相爱了,后来,他们遇上了山洪,杨发和小朱被洪水卷走,险些丧命。在老猎人帮助下,他们终于发现了水源。师长根据杨发的勘探结果,采取措施炸开了塌山,水终于被引到了荒芜的戈壁滩上,戈壁滩上从此有了勃勃生机。
浪下三吴起白烟
cctv6
电影传奇-汤晓丹 沉静如海
汤晓丹(1910-2012),出生于福建省华安县,毕业于厦门集美农林专科学校。1929年到上海,结识田汉,沈西苓等戏剧电影界的重要人物。同时迷上电影,经常在电影院一呆就是一整天。1931年,经沈西苓介绍,他进入天一影片公司担任布景师,1932年,在拍摄电影《白金龙》时,导演生病,汤晓丹就顶替做导演工作,影片完成后大获成功。汤晓丹也随即开始了其导演工作,拍摄了影片《飞絮》,《飘零》。1934年起,他赴香港拍片,作品有《翻天覆地》,《民族的吼声》等。香港沦陷后,辗转到达重庆,拍摄了反映国民党黑暗政治的《天堂春梦》。建国后,拍摄了一系列战争题材的影片,包括《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红日》、《南昌起义》等。1957年,执导《不夜城》。1976年,执导《难忘的战斗》。1979年,执导《傲蕾·一兰》 ,该片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2004年9月,获得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1月21日,汤晓丹在上海逝世。
温锡莹(1920-2008),生于河北秦皇岛,1942年毕业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后加入中华剧艺社。1948年,温锡莹开始接触电影,参予演出了国泰影业公司的《痴男怨女》的拍摄。1948年7月,温锡莹考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在大学中他努力钻研有关电影艺术的各种资料,熟悉、掌握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
建国以来,他拍摄了《大地重光》、《宋景诗》、《沙漠里的战斗》、《钢人铁马》、《万紫千红总是春》、《鄂尔多斯风暴》、《林则徐》、《六十年代第一春》、《年青的一代》、《庐山恋》等数十部影片,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逐步形成粗犷、朴实的表演风格。
温锡莹无论在演话剧还是拍摄影片,都注意不夸张外部动作,而着意于内心的刻画和情感的抒发,在《鄂尔多斯风暴》中他扮演主人公青年牧民乌力记,就注意通过眼神表达人物感情。在拍摄前深入内蒙草原,了解当地人生活风俗习惯,社会背景,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人物基调,在表演中着意挖掘动作所包含的丰富的潜台词,注重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手势的传达及表意功能。除表演外,他还为十几部翻译片配音,如《彼得大帝》中的彼得大帝,《华丽的家族》中的万表大介等,其中《钦差大臣》中市长的配音荣获1957年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个人一等奖。“文革”结束后,温锡莹导演过影片《特殊家庭》。
2008年12月14日,温锡莹去世,享年88岁。
张圆(1926-2000),原名张祖泽。河南卫辉人。1949年相继在华北大学三部和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0年入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演员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祖国的花朵》、《地下尖兵》、《水库上的歌声》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8年起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拍摄《羌笛颂》、《兵临城下》、《景颇姑娘》等影片。1961年评选出的“新中国人民演员”22大电影明星之一。1975年改任副导演。1980年起任导演。作品有:《红牡丹》、《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中国的“小皇帝”》等影片。
卫禹平(1920-1988) 原名潘祖训,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日本冈山。幼时在天津读小学,后在上海读中学。1938年,在汉口参加抗敌演剧二队、旅港剧人协会等团体,演出《家破人亡》《马门教授》等剧目。1942年,进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后加入北平南北剧社,曾主演《钦差大臣》、《魂归离恨天》等话剧。1947年后,在昆仑、清华、国泰等影片公司和“中电”二厂,主演了《新闺怨》、《青山翠谷》、《春归何处》等影片。
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在《农家乐》、《天罗地网》、《沙漠里的战斗》、《春满人间》、《金沙江畔》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同时又为译制影片《伟大的公民》中的沙霍夫、《钦差大臣》中的假钦差、《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科》中的舍甫琴科等角色配音。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
1973年,调任上海电影译制厂导演兼演员组组长,执导的译制影片有美国片《大独裁者》、《舞台前后》、英国片《尼罗河上的惨案》、法国片《沉默的人》、《基度山伯爵》、《悲惨世界》、《蛇》和日本片《望乡》、《生死恋》、《华丽的家族》等。还为《游侠列传》等多部影片配音。
苏联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