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沙漠追匪记》,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59年摄制,葛鑫执导,冯喆、牛犇、张文甲、程之等出演。影片根据杨尚武《追匪记》改编,讲述了骑兵连一班的战士们在沙漠与敌特相遇,班长因劳累过度伤口迸裂而牺牲,两个战士继续战斗将敌特抓获的故事。
1951年,大漠如烟。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与残存的国民党兵匪在沙漠中摆下别样的战场,颗颗子弹带看仇恨射向面目狰狞的敌人。通过激烈的战斗,除了匪首金冶中(程之 饰)及两个匪兵逃脱外其他敌人全部被歼灭,打扫完战场,负伤的班长钟永胜(冯喆 饰)带着战士李玉根(于明德 饰)和小姜(牛犇 饰)继续沿着敌人马蹄留下的痕迹追击。天公不作美,陡然的狂风吹消了沙漠上一切痕迹,敌人朝哪个方向逃走了呢?诸葛亮会后,他们兵分三路追击。小姜最先追上匪首并毙敌军马和一个匪兵,而自已也负伤,幸亏钟永胜和李玉根及时赶到,继续追击未路之敌。他们在水站旁击毙了另一名匪徒,金冶中又逃脱了。钟永胜的伤势由于得不到治疔,在干旱的沙漠里急剧恶化,不幸牺牲。李玉根和小姜泪目相望,发誓要给班长报仇。他俩终于追上了敌人,制服并活捉了金冶中,和前来支援的骑兵连队胜利会合。
浪下三吴起白烟
葛鑫(1917-2000),江苏阜宁人,1935年在北平参加中国旅行剧团,演出《雷雨》、《原野》等剧。1938年,在香港参加中华艺术剧团,并在影片《孤岛天堂》中扮演角色。1939年,在上海艺华影片公司摄制的《刺秦王》、民华影片公司摄制的《孔夫子》中饰演角色,并在辣斐剧团主演话剧《理想夫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在一师一旅服务团任戏剧主任。1943年,任“旅行自修大学实验剧团”团长,创作独幕剧《父与子》。1945年任苏浙军区四纵队文工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三野战军一纵队文工团副团、二十军文工团副团长。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天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先后导演影片《两个小伙伴》、《沙漠追匪记》、《霓虹灯下的哨兵》(与王苹合作)、《鼓乡春晓》(与庄红胜合作)等。
牛犇,原名张学景,1935年9月出生于天津。1946年,出演首部电影《圣城记》,开始演艺生涯。1948年赴香港拍片,临行前谢添说:“现在大伙都叫你小牛子,你又属牛,那就再添三只牛吧!”故有“牛犇”之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龙须沟》,此后又去上海,一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4年,出演《山间铃响马帮来》,获得第一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骏马奖故事片纪念奖。1956年,出演《沙漠里的战斗》。次年出演电影《海魂》,该片1959年获第十届捷克斯洛伐克劳动人民电影节“为世界和平而斗争”二等奖。此后十年,连续出演了《沙漠追匪记》《红色娘子军》《燎原》《球迷》等电影,不论角色大小,他都认真演绎。
1980年与仲星火共同主演《405谋杀案》上映。1982年,在影片《牧马人》中扮演牧民郭谝子,获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第六届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同年,与张瑞芳、张翎飞共同拍摄的家庭故事片《泉水叮咚》上映。此后又陆续出演了《邮缘》、《高中锋,矮教练》、《男女有别》、《多此一女》等。
牛犇老当益壮,至今还活跃在中国影坛。
谢添和牛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