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法国拉博埃蒂影片公司拍摄于1973年的反映苏联克格勃间谍活动的电影,根据小说《第13个自杀者》改编,亨利·维尼尔导演,尤尔·伯连纳、亨利·方达等主演。
苏联驻法使馆二等参赞弗拉索夫在回国前,突然要求去美国大使馆避难。法国反间谍局想从中索取情报,美国人却秘密地把他送到了华盛顿。弗拉索夫讲出了潜伏在西德和法国的克格勃特务的名字,结果导致许多北约的将领和间谍离奇死亡。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戴维斯深感此事蹊跷,不动声色地进行调査,终于揭露了弗拉索夫以及同伙的真面目。原来这是一桩策划已久的假投诚,目的在于打击和摧毁北约庞大的间谍网。
——《孙子兵法》
这是一个虚构与真实事件兼而有之的影片。作者力图突破旧间谍片局限在两国的框框,而扩大为国际性的间谍战;另方面,也竭力避免旧间谍片大多以枪战、格斗、恐怖为主要情节的俗套,而着力表现间谍与反间谍人员之间的智斗。
《蛇》汇集了欧美各国的电影演员,如尤伯•连纳、亨利•方达、德克•博加德、菲立普•努瓦雷等。其中,法国演员菲利浦•努瓦雷在另一部影片《老枪》中担任男主角。演迪比斯的是美国演员亨利•方达,他于一九二九年起开始电影生涯,至一九七八年已演拍上百部影片,表演以深沉蕴藉见长。演鲍依尔的狄克•鲍迦,一九三六年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学院舞台艺术系,一九四八年后从事电影演出。扮演贝尔顿的菲利浦•诺阿莱,是目前法国最受欢迎的演员。他于一九五六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另一部法国片《老枪》也是由他主演的。至于演弗拉索夫的尤尔•伯连纳,原籍苏联,一九三九年加入美国籍。一九五六年,他曾以主演歌舞片《国王与我》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上海电影译制厂1977年1月译制
【翻 译】
王人德、肖章、李成葆、冯锋、周芝萍
【译制导演】
陈叙一、乔榛
卫禹平(弗拉索夫)
邱岳峰(反谍分局局长达威尔)
童自荣(中情局特工布拉特)
富润生(中情局长戴维斯)
刘广宁(机场播音员、售货员亚尼娜·桑坦里)
杨成纯(英国鼹鼠菲利普·贝尔)
戴学庐(机场警察署乔斯)
严祟德 (反谍局探员拉菲弗尔)
李梓(莉太太、片头字幕旁白)
温锡莹(反谍总局局长吕西安·贝尔东)
仲星火(法国防部高官德瓦尔、葬礼主持、机场法国情报官员)
胡庆汉(中情局测谎特工)
赵慎之(弗拉索夫妻子塔吉亚娜)
于鼎(机场法国情报人员、西德情报长官)
程晓桦(凯特·克萝丝)
尚华(继任反谍局长德贝库)
孙渝烽(美驻法使馆奥布莱恩)
伍经纬(广播电台主持勒鲁瓦)
林彬(换登机牌工作员)
翁振新(苏联外交官员、中情局工作人员阿拉姆)
丁建华(贝尔东情妇)
潘我源(出租车公司接线员)
旁白:毕克
卫禹平(1920-1988),原名潘祖训,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日本冈山。幼时在天津读小学,后在上海读中学。1938年,在汉口参加抗敌演剧二队、旅港剧人协会等团体,演出《家破人亡》《马门教授》等剧目。1942年,进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后加入北平南北剧社,曾主演《钦差大臣》、《魂归离恨天》等话剧。1947年后,在昆仑、清华、国泰等影片公司和“中电”二厂,主演了《新闺怨》、《青山翠谷》、《春归何处》等影片。
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在《农家乐》、《天罗地网》、《沙漠里的战斗》、《春满人间》、《金沙江畔》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同时又为译制影片《伟大的公民》中的沙霍夫、《钦差大臣》中的假钦差、《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科》中的舍甫琴科等角色配音。《伟大的公民》影片一开头,沙霍夫有大段对群众的演讲,卫禹平赋予角色以活力,那话语的铿锵有力,对听众的热情鼓动,真是把观众都镇住了。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
1973年,调任上海电影译制厂导演兼演员组组长,执导的译制影片有美国片《大独裁者》、《舞台前后》、英国片《尼罗河上的惨案》、法国片《沉默的人》、《基度山伯爵》、《悲惨世界》和日本片《望乡》、《生死恋》、《华丽的家族》等。他还为《游侠列传》等多部影片配音。在《蛇》里为苏联间谍弗拉索夫配音,奸诈狡猾中带着对祖国和信仰的忠诚;在《警察局长的自白》里他为一个正义的警察局长配音。
1978年11月卫禹平因突发脑溢血和中风导致半身瘫痪,痛苦地离开了他深爱的电影表演和配音事业。晚年的卫禹平在病床上整整躺了十年,在人生的最后一年又患上了严重的肺气肿。1988年3月7日,卫禹平在长期的病痛中离世,终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