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电影制片厂 - 雾海夜航

文摘   2025-02-01 09:02   陕西  


雾海夜航

 


电影《雾海夜航》,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57年摄制,原编导石挥,执行导演俞涛,范雪朋、张莺、关宏达、王桂林、王辛等出演。影片讲述一个初春的早晨,“海燕号”客轮自上海驶往宁波,在短暂的旅途中,发生了惊心动魄的插曲,在党政机关和解放军的大力援救下,全船人员终于脱险。这部电影是石挥的最后一部作品。


1950年代中期,“海燕”号轮船上,一千多名各种职业的旅客同船共渡。白天平静地过去了,夜暗伴着浓雾降临,由于附近暗礁很多,二副(李农 饰)向船长(穆宏 饰)建议低速航行,其他人则建议抛锚。但船长依仗自已几十年航行经验,命令原速航行,结果轮船触礁进水,睡梦中的乘客纷纷涌上甲板,情况非常危机。这时,海军政委(齐衡 饰)挺身而出,指挥全体复转军人安抚旅客,保持船体平衡。船长负责领航,但由于船头受损严重,被迫抛锚。发报机在发出求救信号后碰坏,上级无法确定出事轮船的位置,只好派出飞机和舰艇在海上寻找。雾海茫茫,潮水汹涌,军人和船员手拉手挽起了“人墙”......





我们
We





电影传奇-雾海夜航 永远的石挥


《雾海夜航》是石挥根据上海至宁波的“民主三号”轮海难事件创作的,目的是歌颂在危急关头,人们互相帮助的先进事迹。


《雾海夜航》是石挥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就在他创作《雾海夜航》的过程中,反右斗争首先在文艺界揭开了序幕。

因为该剧中写了一个自私自利的干部,因此,石挥被冠以诬蔑党的干部、歪曲党的形象而遭到批判。“五花社”也被说成是石挥企图篡夺党对文艺的领导权而遭到批判。“五花社”中的导演白沉也被划为右派分子。


上海电影界召开了批判石挥的大会。一腔创作热情被无辜遭到打击和扼杀,石挥陷入了无限的痛苦之中。他感到自己的艺术道路已经走到了绝处,再也没有发展的余地。那时候,大报小报,上自《人民日报》、《大众电影》,下至地方性日报、晚报、连篇累牍地发表批判石挥的文章,石挥感到自己的前程、声誉在一夜之间丧失殆尽,他再也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勇气。

他萌生了自杀的念头。在上海电影界召开过第二次批判会后,石挥即告失踪。当时,公安局在车站、码头都作了紧急布置,以防石挥“外逃”。


后来据“民主三号”轮上的一名船员回忆,在石挥告“失踪”后的第二天,他在船上遇到过石挥,因为石挥在采访《雾海夜航》创作素材时曾在该船上体验过生活,所以船员们都认识他。这位船员还向石挥打招呼说:“又来体验生活吧?”石挥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据那位船员回忆:当时石挥穿一件棕色夹大衣,神色阴沉地站在船舷旁。那条“民主三号”轮那天是由上海开到宁波去的。





石挥(1915--1957),原名石毓涛,天津杨柳青人。中国影剧史上才华横溢、特立独行的天才,视艺术为生命的、纯粹的现实主义大师,享誉上海的“话剧皇帝”,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影坛巨擘。作为演员,代表作有话剧《大马戏团》《秋海棠》及电影《假凤虚凰》《太太万岁》《哀乐中年》等;作为导演,代表作有《我这一辈子》《关连长》《鸡毛信》《天仙配》《雾海夜航》。1957年,石挥被划为“右派”,后登上“民主三号”邮轮悄然离沪,从此再无音讯,谜案至今未解。其创作生涯虽短暂,作品却历久弥新,影响了几代人。




石挥有一个哥哥叫石毓浔,笔名杨柳青,曾担任《关连长》和《我这一辈子》的编剧。还有一个弟弟叫石毓澍,是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
石挥有一个外甥,在话剧领域几乎可以向石挥看齐,就是于是之,上译厂配音演员于鼎是于是之的堂兄弟。
石挥在上影厂曾经成立五花社,他担任社长,成员有白沉、谢晋、沈寂和徐昌霖。

石挥的表演是把角色的灵魂植入自己的身体,导演黄佐临评价石挥的演技是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全都精通,悲剧、喜剧、闹剧和正剧都能演好,他是我国极其稀有的表演艺术家。

石挥曾经的恋人周璇,他们俩曾经是那么的般配,被电影界称之为天造地设的神仙眷侣,甚至还定下了婚约,只是后来由于聚少离多和风言风语,两人渐行渐远。
石挥曾对朋友说,他觉得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最可爱,一个是母亲,另一个是孩子。石挥在拍摄影片《母亲》时认识了京剧女演员童葆苓,在相处过程中产生爱情。由于石挥比童葆苓年长16岁,起初童家不接受,但在童葆苓的坚持下,两人还是在1954年结婚。婚礼很简单,还邀请了新娘的同事,当时还在唱戏的王晓棠。
只是短短的婚姻只延续了三年多。1957年11月,石挥突然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我们
私人体验与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