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冷不冷,就看冬至”,2025年春节很冷吗?看农谚咋说

文摘   2024-12-13 00:02   云南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时间过得真快,12月21日我们将迎来冬至节气,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70度。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至这天太阳直射点南行到极致,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我国民间开始由此“数九”计算寒天。

在我国民间有冬至祭祖的习俗。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每到冬至这天古人都会祭拜祖先,在冬至这一天,阴阳二气达到了一个转换的关键点,白天开始逐渐增长,夜晚则逐渐缩短,象征着阳气回升、万物复苏。因此,冬至被古人视为一个吉祥的日子,适合进行祭祀活动。在冬至祭祀活动中,人们会准备丰盛的供品,包括各种美食、水果和酒水等,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以祈求祖先的庇佑和来年的丰收。

冬至不仅是重要的节气,同时还是重要的节气,在食物方面在我国民间有冬至吃饺子和吃汤圆的习俗。冬至吃饺子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冬至这天为了救治受冻伤的百姓,用羊肉、辣椒以及一些驱寒药材熬煮后切碎,再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分发给大家,人们吃了“娇耳”后,冻伤的耳朵得以治愈,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的善举,便在冬至这天包饺子吃,这一习俗便流传至今,因此在冬至数九具有“消寒”之意。

而在我国南方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汤圆的外皮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内馅多样,常见的有黑芝麻馅、花生馅、豆沙馅等。其“圆”字寓意团圆和圆满,因此冬至吃的汤圆也被称为“冬至团”,人们通过吃汤圆来表达对家人团聚和未来幸福的期望。

冬至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严寒的冬天正式开始,我国民间有冬至“数九”计算寒天的习俗。“数九”很简单,即从冬至这天起,古人以九天为一个九,连续九个九天,共计八十一天,那么就意味着寒气已尽,春深日暖了。

最的数九时间表如下:

老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在夏天的三伏天,而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在冬天的三九天,三九天也就是冬至后的第三个9天,即冬至后的第19天至第27天。如果三九天很冷,那么意味着是“冷冬”;如果三九天比较暖和,那么意味着是“暖冬”。正所谓“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如果最冷的三九天比较暖和,那么预示着年景不好,暖冬会降低麦苗的抗寒能力、会导致来年病虫害高发,这非常不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冬至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距离春节不远了。在我国农村有句老话叫“春节冷不冷,就看冬至”,那么2025年春节会不会很冷?我们看看农谚咋说。

一、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进入冬至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严寒的冬天,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进入冬至节气我们依然感觉不冷,那么这预示着到了来年的夏至节气不热。

夏至是我国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节气,进入夏至农作物进入了旺盛生长的季节,在高温高湿的天气下农作物生长速度特别快,如果夏至节气比较冷凉,那么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会大大降低,因此对于农民来说冬至节气不冷可不是好事。

二、冬至暖,清明烤火炉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冬至节气我们感觉暖烘烘的,那么这预示着到了来年的清明节气会比较冷,人们依然需要烤火取暖,这也说明发生了“倒春寒”天气。

到了清明节气正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春耕春播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出现倒春寒天气,那么已经播种的种子就会出现烂种的现象,刚出土的幼苗会被大量冻死,同时倒春寒还会导致果树大量落花落果,农作物的产量会严重降低。

三、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冬至当天是个大晴天,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到了春节期间雨雪天气会比较多,即春节期间会比较寒冷。

四、冬至北风吹,春节穿单衣

这句农谚的意思很简单,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在冬至当天刮西北风,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春节会比较暖和,在春节期间我们可以穿相对少的衣服。

总结,以上农谚是我们老祖宗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对于我们生产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你认为以上农谚还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乡村小水
发现乡村美好事物,随时与您分享快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