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正式进入小寒节气,今年小寒交节的时间为1月5日10点32分31秒,对应的干支时间为“甲辰年、丁丑月、甲戌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85度,小寒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隆冬时节。
《孝纬经》记载 “冬至后十五日,斗指癸为小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又云:“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后,阴气达到极致,阳气开始回升。从冬至日起,再过十五日,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癸位时,即为小寒节气,小寒标志着冬季的寒冷开始加剧,但尚未到达最冷的时候。
小寒的农历时间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初,此时天气虽然已经很冷,但尚未冷到极致,随着小寒节气的推移,到了农历十二月中旬的大寒节气,即“月半”时,寒冷程度会进一步加剧,进入更为寒冷的时期,这里的“大”指的是寒冷程度加剧。
我们老祖宗把小寒节气分为三候,每5天为一候:
一候雁北乡,说的就是小寒时节,阳气已动,大雁作为候鸟,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开始感知到阳气的萌动,因此向北迁移。“乡”是趋向之意,也有说法认为是向导之意,或者通“向”,意为大雁开始向北飞去。这里的“北”并非专指我国的北方地区,而是指大雁开始逐渐北归的意向。
二候鹊始巢,说的就是喜鹊是适应气候环境变化比较敏锐的鸟类,此时,它们察觉到阳气上升,气候将要回暖,因此开始衔枝筑巢,为来年春天的孵卵繁殖做准备。
三候雉始雊,这里的“雉”指野鸡,“雊”为鸣叫的意思。到了小寒节气的末期,野鸡感受到阳气的生长,开始鸣叫求偶。
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了很多经验,在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叫最怕“小寒一日晴”,那么小寒天晴有啥预兆?我们来看看农谚是咋说的。
一、小寒晴,冬天暖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小寒节气当天是大晴天,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往后的冬天会比较温暖,属于暖冬。
冬天过于暖和对农民来说可不是好事,正如老话说“小寒大晴天,来年收成歉”,说的就是如果小寒是大晴天,那么预示着来年粮食会减产。
冬天过于暖和会导致麦苗徒长,徒长的麦苗来年容易早衰而减产;此外,冬天温暖还容易导致土壤干旱,同时暖冬会导致来年病虫害高发,这非常不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二、小寒日头笑,春天雨水少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小寒节气当天出大太阳,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来年春天雨水会非常少,说明发生了“春旱”。
正如老话说“春雨贵如油”,无论是越冬作物的返青,还是春播作物的出苗以及幼苗的生长,农作物都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发生春旱,那么农作物的产量就会大大降低。
三、小寒暖洋洋,春分冻死秧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小寒节气暖洋洋的,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到了春分节气秧苗会被冻死,这说明发生了倒春寒天气。
春分正值春天的一半,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比较暖和,人们开始给水稻进行浸种催芽,如果这个时候出现倒春寒天气,那么还未出苗的种子就容易烂种;刚出土的水稻幼苗也会被大量冻伤,这非常不利于农作物产量提高。
四、小寒湿了地,来年雨不缺
“湿了地”至出现了雨雪天气,地面湿漉漉的。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在小雪当天出现了雨雪天气,那么这预示着来年雨水会比较充足,这非常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总结,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在小寒节气天晴,那么不仅预示着是暖冬,同时还预示着来年春天会发生“倒春寒”和“春旱”,这非常不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因此,在我国民间就有最怕“小寒一日晴”的说法。
今日小寒,你们那里的天气如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