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时间过得提真快,今天我们正式迎来腊八节,到了腊八节年味将越来越浓,意味着很快就要过年了。
《荆楚岁时记》记载“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八节最早起源于古代的腊祭活动,前身为古代的腊日。在古代,人们会在腊月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以感谢祖先和天地的恩赐,并祈求来年的丰收与安康。
据历史记载,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在这些时期,人们会在腊日这天把狩猎得到的猎物祭祀给祖先和天地,以此表达对祖先和神灵的敬仰和感谢,并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然而,当时的腊日并没有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将腊日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也成为了后来腊八节的起源。
在腊八节这天,在我国民间还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梦粱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透了世间一切,修道成佛。为了纪念这一重要事件,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称之为腊八粥。
老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八节正处于三九前后,因此到了腊八节这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天寒地冻的状态。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在腊月初八天晴可不是好兆头,那么腊月初八晴有啥预兆?我们看看农谚咋说。
一、腊八雨淋淋,三伏雨水多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腊月初八当天下雨,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到了三伏期间雨水会比较充足。
三伏天是我国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每年的三伏天要么有30天,要么有40天,2025年我们将迎来30天的三伏天,三伏天的时间为2025年7月20日至2025年8月18日,三伏天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间段,这期间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因此充足的雨水非常有利于农作物丰收。
二、腊八雪纷纷,家家吃馒头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腊八节当天下雪,那么这预示着麦子会发大丰收,家家都能吃上白馒头,即年景比较好,人们不会受饿。
在古代物质匮乏,一旦遇到粮食收成差的年份人们就容易受饿。正所谓“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腊八后天气将越来越冷,如果腊八节当天下雪,那么雪像棉被一样覆盖麦苗上,由于雪具有很好隔绝冷空气效果,厚厚的雪可以可以大大增强麦苗的越冬能力;此外,雪中还很有大量的氮化物,因此下雪还可以起到肥田的作用,下雪不仅可以为农作物提高养分,还能为农作物补充水分,这非常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三、腊八一日晴,春节多雨雪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腊八节当天是个大晴天,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我的经验,这预示着到了春节期间雨雪天气会比较多,即春节会比较寒冷。
春节期间是人外出最频繁的时间暖,如果春节期间雨雪天气多,那么不仅会影响人们出行,同时还会影响春节期间各种活动的举行,可以说春节期间雨雪天气多对人们来说不是好事。
四、腊八热烘烘,清明冷嗖嗖
“热烘烘”指的是天气非常的温暖,即这天阳光明媚。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在腊月初八当天阳光明媚,那么这预示着到了清明节气我们会感到比较冷。
清明是春天的第5个节气,到了清明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春意融融,因此到了清明节气我国到处是一片春耕大忙的景象。
如果在清明节气出现倒春寒天气,那么播种后的种子就容易出现烂种的现象,刚出土的幼苗也容易被冻死或者冻伤,已经开花结果的果树也会因为低温而大量落花落果。
总结,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在腊八节天晴,那么不仅预示着春节期间雨雪天气会比较多,而且还预示着会有倒春寒发生,这非常不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今日腊八节,你们那里的天气如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