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小年是“凶日”,记得:1要祭、2要扫、3不哭、4不放,为新的一年祈福纳祥

文摘   2025-01-21 15:51   云南  

时间过得真快,明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日子“小年”,小年这天也被称为“灶神节”、“祭灶节”,这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祭灶神,即祭灶王爷。

小年的到来意味着忙年的开始,人们开始除旧布新、腌制腊味、贴年红、买年货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今年小年这天的干支时间为“甲辰年、丁丑月、辛卯日”,这天对应建除十二神中的“满日”,老话说“建满平收黑”,正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满日属于“黑道凶日”。

今年小年属于“凶日”,因此这天的忌讳和讲究非常多,记得:1要祭、2要扫、3不哭、4不放,尊重老传统,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1要祭: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在我国民间有祭灶神的习俗,祭灶神,又称“送灶”或“辞灶”。灶神,也被称为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等,这是我国民间传说中主管饮食之神。据说,灶神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因此人们对灶神很崇拜;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神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对一家人来说,灶君的汇报具有重大利害关系,因而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送灶。

送灶神的仪式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灶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祭品。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放在灶王爷像前,这是为灶王爷升天的坐骑和干粮准备的。接着,将旧的灶王爷像从墙上揭下来,用火焚烧,这象征着灶王爷已经骑着神马飞上天宫去了。这一过程被称为“发灶”。之后,人们还要举行“接灶”仪式,即在腊月三十晚上,再把新的灶王爷像重新贴上去,并摆上供品,这就是“接灶”。

在祭拜灶神时必须要供奉又甜又黏的糖果,正所谓“吃甜甜,说好话”,目的就是让灶神在天上多说好话;此外,灶糖可以黏住灶神的嘴巴,让他难开口说坏话,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祭灶神也象征着人们祈福免灾的美好愿望。

2要扫:扫尘

小年这天,除了“祭灶”这一重要习俗外,我国民间还有扫尘得习俗。在北方,这一习俗被称为“扫房”,而在南方,则多称为“掸尘”,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动员起来,对居住环境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整理。人们会清扫房屋内外的灰尘和污垢,包括墙壁、地面、家具、门窗等各个角落。同时,还会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以保持家居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腊月二十三扫尘的寓意着辞旧迎新,1通过大扫除,人们可以彻底清理家中的灰尘和污垢,为迎接新的一年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其次,扫尘也寓意着去除晦气和不吉利的事物。人们相信,通过扫尘可以驱散家中的不祥之气,带来好运和吉祥。此外,扫尘还体现了人们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不哭:不哭泣、吵闹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灶神被视为家庭的保护神,负责监管家庭的饮食起居和善恶行为。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神会上天向玉帝汇报人间的善恶情况,并据此决定来年家庭的吉凶祸福。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格外谨慎,以避免做出不吉利的行为,尤其是哭泣和吵闹,以免惹恼灶王爷,给自己带来不利。

从文化意义上看,腊月二十三作为小年,是迎接新春的前奏,人们希望这一天能够充满欢乐和祥和的气氛。哭泣和吵闹往往被视为负面情绪和行为,与节日的喜庆氛围格格不入。因此,避免哭泣和吵闹,是为了保持节日的欢乐和和谐,以更好的心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4不放:灶台不放刀、斧

祭祀是对神灵表达敬畏和祈愿的过程,而灶王爷作为家宅守护神,其地位尤为尊崇。在祭灶时,人们希望表达对灶神的尊敬和虔诚,因此会特别注意避免触犯神灵。刀、斧等锐利工具往往被视为冲突和杀伐的象征,出于对灶王爷的尊重,这天刀、斧封锋利的器具我们不要放在灶台上。

总结,明天就是小年了,我们要记得:1要祭、2要扫、3不哭、4不放,老传统可别忘了。

希望大家蛇年平安健康!


乡村小水
发现乡村美好事物,随时与您分享快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