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今天我们开启红利家族的第二篇,一起回溯中证红利的官方市盈率与股息率。本文同样采用2014年之后的数据,分别统计2014年至今与2020年至今两个区间的估值百分位,给大家提供一个相对完整、准确的估值判断体系。
全网此类数据匮乏,建议收藏以备后用。
一、中证红利历史估值全览
1、历史估值全览图
(图1:中证红利官方估值数据,截至2025.01.17,来源:中证指数)
如上图所示,中证红利指数呈现估值(PE)中枢逐步下降的趋势,指数股息率则不断上升。
1)指数PE逐步下降,从原来的10-20一线,下降至近几年的6-9一线;
2)指数股息率稳定抬升,从早期的3%-5%逐步抬升至5%-7%附近;
3)每当指数进行年度调仓时,指数股息率都会出现一次明显的被动抬升,这也是红利类指数能长期跑赢宽基指数的关键因素;
4)指数PB采用市值加权数据,因为官方并无公布PB数据,仅作辅助参考。
2、历史估值阈值详情
基于PE不断下降,股息率不断抬升的实际情况,以及2019年之后,数据相对趋稳的现状,我们需要回顾2014至今与2020至今两个周期的数据。
1)基于2014-2025统计周期
市盈率:PE最低为5.75(2024年1月),最高为24.77(2015年6月);20%分位为8.32,50分位为10.63,80%分位为12.83。
股息率:股息率最高为6.79%(2020年3月),最低为1.76%(2015年6月);20%分位为5.74%,50%分位为4.29%,80%分位为3.42%。
作为基准红利,中证红利样本横跨沪深两市,样本数更多、平均规模略小一些,因此其最低PE与最高PE均超上证红利,指数弹性略高于上证红利。
2)基于2020-2025统计周期
市盈率:PE最低为5.75(2024年1月),最高为12.30(2021年9月);20%分位为7.35,50分位为8.51,80%分位为9.87。
股息率:股息率最高为6.79%(2020年3月),最低为3.79%(2020年11月);20%分位为6.09%,50%分位为5.56%,80%分位为4.75%。
3)当前估值
截至2025年1月17日收盘,官方PE为7.87,官方股息率6.19%。基于2014年至今统计,PE百分位为14.62%;股息率百分位6.46%;市值加权PB为0.758,近10年百分位29.36%;整体处于低估状态。
基于2020年至今统计,官方PE百分位36.75%,官方股息率百分位13.49%,市值加权PB百分位58.96,整体处于正常偏低状态。
因此,可以基于个人不同的风险偏好,基于上述阈值设定契合自身需求的定投策略。
二、中证红利定投策略的设定
相较于宽基指数,在红利因子的帮助下,中证红利能较好地实现被动的高抛低吸,使得指数收益率长期跑赢沪深300,且整体稳健度更高。
但中证红利毕竟仍然是权益类指数,其一样蕴含着较高的波动性,我们不能因为近几年稳健的趋势,而忽视该类指数潜在的风险。
因此,基于指数估值数据,去设定契合自身需求和偏好的定投策略,尤其在波动较大的A股,就变得尤为关键。
1、中证红利混合策略
上图分别从PE与股息率两个维度,基于相应数据的百分位情况,然后设定相应的阈值。
1)先看谨慎版:考虑到PE下行与股息率抬升,我们先看2020年-2025年的数据,这个周期内指数估值相对稳定,整体针对性与安全边际更强。但毕竟缺乏更长周期的极限值,碰到2015年那样的牛市,自然会少一部分收益。
2)再看常态版:统计周期放长到2014年至今,包含了2014年、2018年、2022年等底部周期,也包含了2015年、2021年等顶部周期,数据的完整性与全面性会更强。
如果是长期投资者,可以考虑常态版,如基于股息率的6.09%开始定投,这个股息率水平相对来说,还是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尤其当下无风险利率快速走低,差距明显。
如果风险偏好较低,且对红利类指数不怎么熟悉或耐心不足,则建议谨慎版。我们先求不败,再求更好的收益。
与上证红利一样,如果用两个关键阈值,毛估估看:PE < 8 或 股息率 > 5.8%,或两者兼顾。
2、中证红利ETF的选择
与上证红利的独苗不同,中证红利场内外均有较多产品跟踪,主要的场内产品均有不错的表现。场内产品的优势在于满仓运作,更贴近全收益指数的表现,并可实时交易,提升了操作的灵活性。
对于场内ETF的选择,首选还是61常提及的中证红利ETF(515080),因为从长期超额、分红稳定性、费率水平等要素综合考量,都是不错的选择,属于红利标杆型产品。
红利投资者多为低风险偏好者,且注重资产配置与现金流安全。2024年,中证红利ETF分红四次,算是诸多红利产品中,很好地实践了季度分红策略的产品,这对长期持有者而言体感上佳。
对于场外产品而言,会受赎回流动性的规定,仓位最高只有95%,且盘中无法实时交易。但场外的优势也在于此,降低了情绪的干扰,方便无暇实时盯盘的朋友。
中证红利ETF也有场外跟踪产品,招商中证红利ETF联接(A类:012643;C类:012644),场外去年也增加了分红频率,有望同场内ETF一样实现较为稳定的分红。
基于指数优秀的编制策略,结合契合自身的安全边际,选择低费率、稳分红、长期超额优秀的产品,是投资红利类指数的较优路径。
从61自身实践的这些年来看,中证红利ETF的表现可圈可点,是61持仓中关键的防守型队员,降低了持仓波动,提升了超额收益,尤其近几年成为了关键力量。
三、“61”全市场估值仪表盘
2024年度GDP更新之后,巴菲特指数降至80.69%,近10年百分位下降至9.28%。
巴菲特指数是巴菲特在2001年年底在《财富》杂志的一篇访谈中提出,又被称作“证券化率”。巴菲特指数 = 某国股市总市值/某国GDP,来反映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当然,受限于GDP更新周期的问题,巴菲特指数的敏感度较低,并非指导短期操作的工具,而是通过一个更宏观、更长周期的角度,去观察市场的成熟度与热度。
为了提升完整性与有效性,表内巴菲特指数包含海外中概股。
四、“61”指数基金估值表(0331期)
==================
至此,上证红利与中证红利的回溯完成,后续将继续陆续回溯红利低波与红利低波100指数相关数据。
雪球官方投资课程升级!
14章核心课程,聚焦大类资产投资方法论,重点介绍A股/港股/美股/债券/商品等资产的特性;精讲优秀标的案例;入群即可获得1本配套教学书籍……快来加入!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课程为雪球基金发起,仅作为投教科普,不构成投资建议。
雪球基金是获证监会核准的持牌基金销售机构,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