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即可免费加入哦👆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CobraAntony
来源:雪球
昨天有球友提到一个现象,就是雪球上大部分人都在讨论企业基本面,但是没有多少人讨论到控制仓位和控制成本。
投资究竟在这两个因素里面是企业层面的优劣重要,还是价格控制,仓位平衡重要?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见解。
以我个人认为,好企业全球找个几百家是有的,但是能在几百家企业里面连续赚到钱的投资者基本是凤毛麟角。
你看那些某些基金,买的都是很好的企业,但是都能连续的大幅亏损几年。
如果你投资一个烂企业,那你知道的就是要找下一个愿意给更高价的人接手马上就卖,这是很清晰的。击鼓传花嘛,下场的人都懂。
好企业倒不是这样,因为很多人认为好企业只要长期持有,它就一直能创造利润,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像昨天说的什么现金流折现的方法去计算。可以大概计算出,整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的价值。
我就把昨天两个举例子再详细说一下:
十几年前巴菲特买入比亚迪的时候,他是不可能算到今天的比亚迪的现金流折现价值的,当时新能源技术都不知道在哪里,更不要说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了,那现在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的现金流折现跟当时他买入的时候基本上是没任何关系的。
简单来说,现在的比亚迪现金流折算20年,跟当年算的现金流折算30年,可能得出来的结果是天差地别。所以按照当年的折价,几十块钱的比亚迪就要清仓了。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白酒,最近有些企业负增长百分之八十九十,有些白酒也开始停止供货或者减少供货渠道以维护终端价格。
那就很简单了,两年前你按当时的数据去推测现金流折现,跟现在再去推测这些企业的现金流折现。价格差个百分之八九十很正常呀,因为数据就差了这么多。
所以单靠一套什么单独的理论现金流折现,你们去给企业定价是多么的不靠谱。
用最近的网红小米集团来说,2023年和2025年,对他未来20年的现金流折现估计能差个十几二十倍。
回归今天什么是好企业烂投资?
因为信仰,不看成本的循环投入,倒三角加仓,万物皆周期,增速起来,估值起来了,预期将来有更高的利润,所以继续用更高的成本追高。
想在一只股票里面集中持仓,实现大幅的财富飞跃。简单来说就是躺赢,实现财富自由。
以1000持有成本的茅台长期投资者为例2600回调到2000,下跌了23%。有信仰抄底加仓,一路跌一路加,成本加到1500,现在出现浮亏。
这种就是最烂的投资,一不会控制仓位,二不会做低成本更不会清仓离场。
澳门赌场形容这种行为叫磨烂蓆。
白酒龙头都是一些很好的企业,但是很好的企业,不见得大家都能赚到钱。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是好企业,所以愿意给高成本估值溢价买,那就容易出现亏损,特别在行业周期反转的时候。
我刚好相反,在白酒企业上面我做了三笔投资,但是用的是同一笔资金。所以每一笔不是赚的特别多,但是这一笔资金形成了三次的复利。就算按广发这个计算我都有30%的利润。
但按照我自己的计算,五粮液我的利润应该在30以上,因为他们是按总交易额算利润的基数,实际上就是反复使用资金累加的基数。我计算在白酒的利润率应该超过50%。
最后,很多人其实不知道基金公司里面,有分析师和操盘手两个独立的团队。分析师是分析行业分析企业,但是操盘的是控制仓位,控制成本,创造更多利润。
那问题来了,在雪球上也好,在a股散户里面也好,大部分人没有去关注操作层面的细节。为什么? 留给你们自己去探索。
但是从我的角度,我认为仓位控制和成本控制是重要于行业和企业分析的。因为好企业大家都知道,但是好价格大部分人都拿不到。
例如我现在小米的成本在14.5,我想输都很难。我腾讯的成本在300,基本也不存在亏损的可能性,只要我不倒三角加仓。这就是控制成本的完美体现。
800-1000的茅台,70-80的五粮液,才是好价格和好企业。
可能到时候我就会用小米和腾讯或者平安的盈利仓位来买货。所以保持每一笔盈利,保持持续的产生复利,是在中长期的投资中有巨大的心理优势。
这里还有一个知识点,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华尔街的这种大型金融企业里面有常驻的心理咨询师。
投资看上去门槛很低,有账户就能玩,但实际上顶尖的投资者涉猎的学科很多,包括哲学心理学这些是一般投资者不会注意的。
雪球官方投资课程升级!
14章核心课程,聚焦大类资产投资方法论,重点介绍A股/港股/美股/债券/商品等资产的特性;精讲优秀标的案例;入群即可获得1本配套教学书籍……快来加入!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课程为雪球基金发起,仅作为投教科普,不构成投资建议。
雪球基金是获证监会核准的持牌基金销售机构,提供安全高效的基金投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