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迭,华章日新。回首过往一载,我校在教育之路上稳步前行,一路繁花相送,佳绩斐然闪耀,众多优秀教师恰似璀璨星辰,在各级各类荣誉的天空中绽放夺目光芒,照亮了学校蓬勃发展的前行道路。他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炽热深情与坚定执着,凭借非凡的智慧和不懈的拼搏,于教学、科研等诸多领域斩获殊荣,这些荣誉不仅为他们的教育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更是为学校铸就了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成为全体师生心中敬仰的楷模典范,引领着大家奋勇争先、逐光而行。此刻,让我们一同踏入这份荣耀的殿堂,领略他们的卓越风姿,见证他们的荣耀时刻,汲取榜样的磅礴力量,在教育的征途上砥砺奋进,续写辉煌。
校内磨砺促升华
本学年,学校精心组织了多轮校内公开课活动,精彩纷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了 35 节同课异构课,市区级骨干教师奉献了 18 节示范课,6 节新进教师教学成果汇报展示课以及每周一、周四例行的行政督导课。在这些展示课中,教师们相互切磋琢磨,交流教学心得,不断探索优化教学方法的新路径,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有力推动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本学年度老师在市区级公开课中更是尽显卓越风采,成为学校的亮丽名片。英语组刘琴琴老师在沙区高中英语公开课上,以流利纯正的英语口语、别出心裁的教学活动和高效活跃的课堂互动,赢得了全区教育同仁的一致赞誉;数学组蒙琳老师在沙区高中数学公开课中,凭借扎实雄厚的专业知识和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导入,为全区高中数学教学奉献了一堂精彩绝伦的优质课;语文组陈敏(小)老师在沙区高中语文教研活动公开课中,完美展示了完整的执教流程和团队备课环节,将高中语文第五届循证学本研修活动推向了高潮。这些优秀教师作为学校师资队伍的杰出代表,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在区域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使我校在教育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我校教师依然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的浩瀚海洋,深入钻研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寻教育的真谛和规律。左斌老师撰写的论文《不应仅以作品证明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发表于美术核心期刊《中国美术教育》,展现了其在美术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深刻见解;李宗良书记和杨民副校长撰写的论文《普通高中课程思政路径探索》发表于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教育学刊》,为普通高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彭丽红老师的《“3+1+2” 新高考模式下西藏班(校)高一年级选科情况调查研究 —— 以重庆西藏中学校高一年级为例》发表于省级期刊《西藏教育》,为西藏班(校)的新高考选科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沈琴、蒙琳老师的《微课在高中数学单元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发表于省级期刊《西藏教育》,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杨洁老师的《时效性资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发表于省级期刊《英语周报》,为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校教师在学术研究领域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备了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在教育学术的舞台上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强音。
众多教师紧密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撰写了大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论文,并在市区级教育论文评选中收获累累硕果。这些论文涵盖了学科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学习心理研究、课堂管理策略优化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反映了我校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深刻反思和总结能力。杨民副校长撰写的咨政论文《重庆超大城市治理背景下的乡村教育治理咨政建议》荣获重庆市 2024 年优秀教育咨政决策论文一等奖,为地方教育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彭丽红、王蓉老师的《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在第一届智慧教育主题优秀论文评议活动中荣获市级一等奖,为智慧课堂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可行的策略;谭红平老师的《驱动思维进阶创设问题情景的微专题教学设计》荣获 2024 年重庆市中学生物教学论文一等奖,对生物教学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刘清清老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初中英语单元听说教学实践》在 2024 年重庆市初中英语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为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肖愁老师的《在强化考查衔接、提升思维品质背景下借助教材习得推理能力》荣获沙区一等奖,对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杨励老师的《初中英语 “人机对话” 测试可行性分析与建议》荣获沙区一等奖,为英语教学测试改革提供了思路。据不完全统计,本学年度累计有四十余篇论文在市级评选中获奖,这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深入思考和精准把握,以及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的能力,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2024 年高考,我校成绩斐然,光彩夺目。高 2024 届考生表现优异,物理类多人突破特殊线,总分超 500 分的人数众多,平均分远超本科线,历史类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西藏内高班更是成绩卓著,圆满完成 “300 - 500 工程”,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初 2024 届中考同样成绩耀眼,进藏干部子女班在全国排名位居前列且进步显著,高分段人数众多;西藏班成绩大幅提升,多人成功考入内地高中班;昌都班 A 类考生表现突出,上线率高。走读班学生多数进入中职院校,还有 1 名学生考入凤鸣山中学高中,整体展现了我校强大的教育实力和丰硕的教学成果。在备考过程中,各学科教师精心谋划、精准施教,为学生的升学之路保驾护航,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浇灌出了成功之花,以优异的成绩回馈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与期待,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基础,在学校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校教师始终秉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理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路径。他们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动态,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踊跃申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项目,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未知领域。2024年以来,学校在科研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2024 年 2 月,学校成功申报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区和示范校,为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赢得了重要机遇;2024 年 3 月,我校党委书记李宗良申报的西藏自治区重大课题《西藏班(校)办学成效与高质量发展》和纪委书记余仑申报的西藏自治区一般规划课题《西藏班(校)班主任工作室建设路径研究》成功立项,为西藏班(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2024 年 6 月,我校副校长杨民申报的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第十批试点项目《成渝 “双城” 经济圈建设背景下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成功立项,为学校在区域教育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提供了平台;2024 年 7 月,我校 2 项沙坪坝区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课题 2024 年 “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建设” 专项课题和 4 项沙坪坝区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课题 2024 年教师成长课题成功立项,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 年 9 月,两项 2024 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成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在“沙坪坝区2023年中小学学习型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评估中,杨励老师和马海燕老师被评为“校本研修先进个人”,在2023年教师成长科研课题成果奖的评选过程中,我校荣获课题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王蓉副校长和彭丽红副主任被评为科研管理先进个人,在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彰显了学校在教育科研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本学年度多位教师凭借深厚扎实的专业素养、卓越突出的教学成果和显著非凡的教育贡献,成功获评特级教师、正高级、副高级教师职称,成为学校师资队伍中的中流砥柱和行业楷模。其中,李宗良书记凭借其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的深厚造诣和杰出贡献,被评为重庆市高中数学特级教师,为学校的数学教育树立了标杆;左斌老师凭借其在美术学科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卓越表现,成功晋级正高级职称,成为教师们学习的榜样;陈丽老师、马剑老师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实力晋级副高级职称,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他们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耕细作和专业引领,不仅为学校赢得了崇高的荣誉和广泛的赞誉,更为广大教师树立了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榜样,激励着全体教职员工奋勇前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奉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学校的教育事业迈向更高的台阶。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积极选派多位教师参加国家级、市级重要培训项目以及名师工作室交流学习活动。这些教师在培训中如海绵吸水般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科前沿知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精英们深入交流、互动研讨,拓宽了教育视野,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他们将所学所悟带回学校后,通过校内培训、公开课展示、教研活动分享等多种形式,将先进的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辐射至全体教师,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学校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重庆西藏中学校精心雕琢的 “和一” 课程实施方案,在教育领域独放异彩,赢得了市区专家的一致称赞和好评。该方案紧密贴合国家教育政策方针,深度考量学校的多元实际情况,从理念到实践构建起一套完整、科学、严谨且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其 “和一” 课程体系别具匠心,基础型课程扎实筑牢学生知识根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拓展型课程精准助力学生个性拓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研究型课程有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精准定位各类型课程的目标与功能,为学生的全面成长精心铺设了坚实宽广的道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还是学生的素养培育路径,都展现出细腻入微、周全完善的考量。学校在课程评价与管理方面更是独具慧眼、匠心独运,过程性评价细致入微地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与创新的评价模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确保教育评价全面客观、精准科学;课程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从领导小组高瞻远瞩的引领到校本研修扎实有力的支撑,再到后勤资源坚实可靠的保障,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为课程的顺利推进构筑了坚固的堡垒,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市区专家对这一方案赞不绝口,称赞其不仅深刻展现了学校对教育本质的精准洞察和深刻理解,更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民族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精神和担当作为,为同类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优秀典范和有益借鉴,有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有力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民族教育的蓬勃发展,成为教育改革浪潮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引领着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学校积极组织校本资料开发与实施工作,教师们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专业优势,精心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校本资料。目前,除初中各学科外,高中各学科也逐步建立起了属于本学科的校本资料体系。这些校本资料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特色。
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秉持教育初心,以这些优秀教师为榜样,以丰硕的教学成果为动力,以先进的课程建设为引领,在教育的征程上不断奋进。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民族教育的星辰大海中破浪前行,续写杏坛华章,让学校的教育之光更加璀璨夺目,照亮每一位学子的成长之路,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奋勇迈进,用汗水和智慧铸就教育的新辉煌,让学校成为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飘扬在民族教育的广阔天地间,引领更多学子走向成功的彼岸。
涉未成年人保护专用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023-65503583
举报邮箱:cqxzzx@163.com
撰稿:彭丽红
来源:教科处
责辑:冯专 谭智勇
一审:王蓉
二审:何建元 杨民
三审:李宗良 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