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胡马羌笛话凉州:羌乱篇(二)

学术   2024-06-18 12:00   上海  

7.13-20 开启乐游·青甘大环线

胡马羌笛话凉州

羌乱篇(二)


前 言
列位看官老爷——
丑话先说头里,《胡马羌笛话凉州》这个小系列是7月13-20日“乐游·青甘环线”的推文。
硬推略尬,所以配点儿文字,聊聊凉州的前世今生;截止出发前,写到哪儿,算哪儿!
如果列位看官老爷对兜这一圈儿有兴趣,下面有行程和二维码,您高抬贵手扫一下,咱就一道诗书酒肉兜一圈儿。

(7.13-20 乐游·青甘大环线)









(一)


咱们上回说到,光武帝刘秀放弃西域,也有他不得已的地方,他很多事情要受制于客观环境,比如他得恢复被莽哥浪成烂摊子的天下;再比如,他得顾忌东汉官场已经成气候的豪强的圈子文化。
简单说吧,东汉就是豪强立国;是西汉末年豪强们带资进组站了刘秀的队最终助秀哥扫荡群雄登基称帝;比如刘秀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按籍贯和投靠秀哥时候的位置,可以分成几个大圈儿,南阳圈儿、冀州圈儿、颍川圈儿。
而凉州豪强在当时,是典型的非主流;跟东汉朝堂上主流的南阳圈儿、冀州圈儿、颍川圈儿格格不入。
这里边儿的原因也不复杂,凉州豪族尚武,刘秀带着南阳圈儿、颍川圈儿、冀州圈儿的武将们打了4年才把凉州陇右搞定。那你想去吧,等天下太平之后,关东这几个圈儿的豪强们会怎么看凉州豪强?
不说恨之入骨吧,但至少是小心戒备;没别的,你们有原罪。
具体体现在行为上——
1.限制凉州豪强进入东汉官场高层。
东汉朝廷人才选拔机制唤作‘举孝廉’;简单说就是根据人口基数给一个地方孝廉名额;人多的地方,举孝廉的名额就越多;人少的地方,孝廉的名额就少。
就这一条儿,直接从体制上卡死凉州豪强;因为拼人口,凉州根本没法儿跟内地冀州、豫州这些发达地区比。
一两代看不出啥,三代以后你再看东汉官场;凉州籍的大官凤毛麟角(可以说就没有);然后周而复始,自己人提拔自己人;或者利益交换,我提拔你儿子,你提拔我女婿。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朝廷的位置就那么多,关东圈儿都占了,凉州还能剩下几个?
然后这就导致了第2个问题,凉州在政治上属于老少边穷地区。
几大圈儿的豪强谁要是被外派到凉州任职,属于被下放、发配的性质。人缘不好的,政治前途用句文言文说基本上就完犊子了。人缘儿好的,到凉州避避风头,同时到基层镀镀金;等风头过了,再悄么声儿的把你调回中央;算是曲线救国。
但不管哪种可能,你说豪强官员这种状态到了凉州,他心情能美丽吗?他心情不美丽,日常工作会清如水、明如镜,执政为民吗?
那基本上是怎么解恨怎么来。
而且关键是这些关东的官员这么做,还不会有任何负面后果。反正凉州人在高层也没有带盐人,欺负你就欺负你了。你想上访,谁会听你的?根本就不会有人甩你。
这种背景下,想去吧,关东官员到了凉州,那不得往死了祸祸。你想加税,你加到公元3000年都没问题。
这种状态,换成你是凉州汉人豪强,你会是啥心情?
一年两年,你可能觉得忍忍就过去了;三年五载呢?十年八年呢?就问你憋屈不憋屈。

凉州汉人豪强被关东豪强们当成二等公民;想去吧,凉州的羌人在东汉会是啥待遇?那简直就不是人了!
东汉跟西汉比,有一个很不利的自然条件;这就是东汉遭遇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小冰河期。
这咱都知道,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河期,冰河期的地球气候极端寒冷,大部分地表被冰雪覆盖,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喜暖动植物灭绝;植物在下不熟,动物你比如猛犸象、剑齿虎就是没熬过冰河期灭绝的。您要是想简单的了解冰河期咋回事儿,推荐您看看动画片《冰河世纪》。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小冰河期是相对冰河期而言,气候没有冰河期那么冷,但是同样也会导致地球气温下降,进而引发各种自然灾害;由此造成粮食产量下降,加剧社会矛盾,人口数量减少。

在中国古代,曾经发生过四次小冰河期,在这四次小冰河期期间内都造成了当时社会的大规模动乱,并且有四个朝代因此受到冲击,在他们的王朝末年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造成王朝更迭。


01
武王伐纣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第一次就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期;时间大概是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850年。
而武王伐纣,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判断,是在公元前1046年。你说巧合也罢,说就是这样也成。反正羌人帮着周人推翻了商人。只是年代久远,史料记载不足,所以也没有详细的说明,但是史料中,殷商末年,从帝乙继位开始,殷商国内就经常发生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等自然灾害。


02
诛杀王莽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第二次小冰河期,是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时间跨度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基本上就是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算起,到公元589年隋军过江灭陈为止。

两晋南北朝的乱乎劲儿您有兴趣可以听听音频,跟这儿就不展开说了。


03
靖康之耻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第三次小冰河期,大概是从公元1000年到公元1300年。这个阶段大的历史事件,女真吞辽灭宋,北宋靖康之耻;以及蒙古人崛起,抡着鞭子四处‘抢粮抢钱抢娘们儿’。


04
清军入关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第四次小冰河期,是从1400年到1900年,又是一个漫长的寒冷期,期间也有一些冷暖起伏;但总体气温是在不断探底。这中间代表性的历史事件,1644,李自成打进北京,吴三桂放清军入关。

很不幸的是,秀哥上台之后,东汉就进入小冰河期了。
小冰河期除了气温降低之外,最大的问题是干旱;伴随旱灾同时的是蝗灾,“久旱必蝗”。而这两样儿,就是放在现在对游牧业和农业的打击那都是致命的。
草原上出现这种情况,没别的,只能南下找出路。秀哥时代,南迁的南匈奴就是基于这种原因。没别的,草原上活不下去了。所以南匈奴给刘秀写了检查之后,秀哥将其安置在长城以南;岗位职责,给大汉朝当保安。以农耕为生的中原稍微好点儿,但也只是相对而言;气温下降、干旱、蝗灾,摊上哪个都能让粮食绝收,更别说三个一块儿碰上了。所以中原的日子也不好过。
而具体到凉州,小冰河期可不认你是汉人还是羌人;小冰河期一到,所有人生活资源衰竭、生活成本上升;羌人半农半牧,人口基数跟那儿摆着呢;他们也要活。当羌人生存的土地承载不了生活在其上的人数时,羌人自己就会找出路。但是如此一来,势必会跟凉州的汉人争夺生存空间。由此,汉羌矛盾不可避免的就爆发了。








(二)


汉羌矛盾一爆发,作为官府,肯定要解决。
而作为解题方法,东汉也不讲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东汉朝廷从上到下的解题思路就一个字:碰到灾年,汉人好赖不济多少给点儿赈济;而对于羌人,那就是军事高压外加经济封锁了。
这种一碗水不端平的做法当然会刺激到羌人,1、羌人严重不信任东汉朝廷,2对汉人羡慕嫉妒、恨。然后,汉羌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尖锐。所谓的羌乱,就这么就抬头了。
其实刘秀还活着的时候,羌人就没断过闹事儿;不过规模都不大。凉州各地方官手里有兵权,闹事儿突突了你就完了;你们本来就是异类,杀了你们也是政治正确,没啥心里负担。所以羌人尽管头铁,但也是人;谁也不会嫌自己命长,受点儿委屈就揭竿而起。
但是,从刘秀往后,几十年,有一样儿可一直没变。这就是咱前面说的,关东官员到了凉州之后往死了作,花式欺负当地人。
这咱说,MD,泥人儿也会有三分土性;被欺负的久了,怨气积攒的多了;总会有爆发的一天。
等时间到了公元102年,这一年“春,安定降羌烧何种反,郡兵击灭之。时西海及大、小榆谷左右无复羌寇,隃麋相曹凤上言:‘自建武以来,西羌犯法者,常从烧当种起,所以然者,以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有西海鱼盐之利,阻大河以为固。又,近塞内诸种,易以为非,难以攻伐,故能强大,常雄诸种,恃其权勇,招诱羌、胡。今者衰困,党援坏沮,亡逃栖窜,远依发羌。臣愚以为宜及此时建复西海郡县,规固二榆,广设屯田,隔塞羌、胡交关之路,遏è绝狂狡窥欲之源。又殖谷富边,省委输之役,国家可以无西方之忧。’上从之,缮修故西海郡,徙金城西部都尉以戍之,拜凤为金城西部都尉,屯龙耆。后增广屯田,列屯夹河,合三十四部。
解释一句,这里边儿的上,指的是东汉和帝刘肇。
公元102年,安定的烧何羌反了;这个烧何羌也叫烧当羌。但旋即被地方官扑灭。
就着这事儿,隃麋相(关中扶风地区)曹凤上书说,自从本朝立国开始这烧当羌最特么不是东西,西羌每次挑头儿闹事儿的就是他,把其他羌种都带坏了。而这烧当羌之所以隔几年就跟癫痫一样发作一次,主要是他们占据的大、小榆谷(青海省贵德县东河曲一带)土地肥沃而且边儿上就是西海(青海湖),捕鱼晒盐自给自足,因此部落生生不息。而且他们占得地方还有黄河作其屏障,咱想收拾他们还不容易。人多是非就多;烧当羌土地肥沃,还有钱,他们用小恩小惠勾搭着其他羌种胡人跟朝廷作对。现在烧当羌被咱们削了,臣建议朝廷应该借着这个机会重建王莽时代的西海郡,控制大、小榆谷,广设军屯,这样1可以给羌人的心脏上扎一根钉子,让他们不敢乱说乱动;2军屯还能减轻朝廷的负担。请领导考虑考虑。
然后“上从之。”和帝刘肇考虑完,有道理,遂下诏恢复原西海郡的建制,并且下令把金城西部都尉府迁往大、小榆谷一带就近戍守;同时扩大屯田面积,在黄河西岸屯兵,共计34部。

曹凤的建议和刘肇的决策对吗?
显然太对了!
还记得咱之前聊过的赵充国平羌吗?其中有两条——
1,对于双方交界处土地肥沃的地方,一定要占领;因为你占了他就没了。
2,驻军并且开垦军屯,减轻国家负担。
但是,这咱说,赵充国平羌的时候,那是啥时间条件;到和帝刘肇手里那多少年过去了。凉州经过关东士族官员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欺压,那都跟火药桶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在朝廷政治生态不变的前提下重设西海郡、增加驻军、开垦军屯;其实某种程度说,就是在火上浇油。

重建西海郡,刘肇只要点头就行了,中央可以拨款,这些都没问题;但这计划落实到地方上,得凉州的官员去具体落实。
可是,以当时凉州官员们的状态,这样儿一项任务,这么一笔款子到手之后;你猜他们会怎么干?
是兢兢业业为国为民,还是会贪污腐败竭泽而渔?
显然是后者。那都不用想。
钱,先装一部分到自己兜儿里;然后以国家重点工程的名义向治下的豪强们层层摊派。至于重建西海郡所需的徭役人头儿,同理;向下转包。
等这活儿摊派到下面;豪强人也不傻;转手就把这些事儿全安在已经内附的羌人头上了。基础建设搬砖的小工,开垦荒地的屯兵;羌人部落你们出多少他们出多少你们自己商量自己消化。

你想去吧,这种干法儿,羌人会是啥心态?
忍了你,不是说你有理,是你手里有刀把子枪杆子。所以羌人们又忍了;挺着C胸撅着翘臀干活儿去了。但是到这会儿,羌人心里的火苗儿已然就是蹭蹭的往上蹿了。

这边儿,羌人们咬牙切齿的给东汉朝廷重建西海郡。
内边儿,西域又乱了。
简单说一句啊,从刘秀放弃西域,到这会儿,就是和帝刘肇手里,时间跨度60多年;这过程中西域发生了好多事儿,咱们看着最提气的莫过于定远侯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爷手里最多的时候也就千把人,但就这千把条汉子,把西域各国整的卑服儿的,没人敢跟大汉朝尥屁儿。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但是到了公元101年,班爷实在干不动了。
班超是公元32年生人,跟着窦固出征打北匈奴是73年,同年班爷开始了军事外交家的历程;内年班爷41。
到公元101年,班爷69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老头儿实在干不动了。所以“上书乞归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不过一开始朝廷没理班爷这茬儿;后来还是班爷的妹妹再次上书,让我哥回来吧,他年纪大了。奏折写的很是催泪。所以“帝感其言,乃征超还。”不过,当年“八月,超至洛阳,拜为射声校尉;九月,卒。”; 就一个月老爷子就去世了。
班超在西域,西域太太平平的;可是等班超离职之后,西域就开始乱了。
这主要是接替班爷的人不老靠谱。
接替班超的人叫任尚。

这任尚根子挺硬;他是当时和帝刘肇的老丈杆子邓训的老部下。邓训是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的儿子。邓训任护羌校尉时任尚是他的长史。
你说这货后台怎么样?
而也正是因为根子硬,任尚走路带风,时刻都是抬着下巴拿鼻孔儿瞧人。班超跟他交接的时候,任尚问班超,“君侯在外国三十馀年,而小人猥承君后,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您跟这岗位干了30多年,我接您的班儿,您有啥心得,跟我说说呗,不吝赐教。
话说的挺客气;班超也知道任尚有背景,所以也挺客气,“年老失智。君数当大位,岂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班超先说自己年纪大了,智商不在线;在捧任尚年轻有为,正是大展宏图的阶段。然后话锋一转,提个小建议,能跟西域呆住的,都不是啥孝子贤孙,好人谁来这儿啊,都是犯了错儿被发配到这儿劳教的;而西域各国,那都是蛮夷,不讲礼数也不懂规矩,一个个儿跟飞禽走兽似的;你甭指望把他们养熟。这种环境不能太较真儿,您性子急,切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论内外,只要是踩红线,一般的小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得了。

班超在这位置上干了半辈子,他说出来的心得每句话都是金玉良言;语录。
可是任尚听完,转过身儿就跟自己的亲信说,“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任尚大嘴一撇,我以为老班头儿有啥锦囊妙计,他说的也就那么回事儿。
任尚真的比班超牛掰吗?
你想去吧,就任尚那整天撅着翘臀用定眼儿瞧人,不惹出事儿来才怪呢。
史书记载“尚后竟失边和”。
班超跟任尚交接,是公元102年;到公元106年,4年时间里任尚把西域各国得罪个遍。
人内帮人可不惯着他,“会西域诸国反,攻都护任尚于疏勒。”,大家组团来削他了;西域由是大乱。
任尚看这篓子捅大了,没办法只好上书朝廷求救。
多说一句,公元106年,那会儿东汉皇帝已经换人了,而且已经换了两茬儿了;和帝刘肇崴泥儿之后,他儿子殇帝刘隆即位。刘隆即位的时候刚刚满月,而且在位仅8个月就病死了。这是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随后汉安帝刘祜继位。刘祜即位的时候年纪也不大, 13岁。
皇帝年纪小嘛,少不得太后临朝;而真正做主的,就是邓太后的哥哥邓骘。
你想任尚这种背景,邓家的人;朝廷肯定不会撒手不管;所以“尚上书求救,诏慬将河西四郡羌,胡五千骑驰赴之。”朝廷下诏,从凉州就地征发内附的羌胡兵5千,出征西域去捞任尚。
这下干了。
这么多年下来,羌人也包括各种胡人,其实就是生活在凉州的最底层。种最烂的地,干最重的活儿;承受最恶心的盘剥。
羌人们忍了。原因没别的,就是想踏踏实实的过日子;活着比什么都强。
可是现在,哦,平时你们拿我们不当人,现在想起来用我们了;西域的事儿关我们P事儿啊;非得让我们去当炮灰;万里迢迢的,这一去还能不能回的来?所以朝廷一层压一层征兵,羌人们就不干。
羌人这一不干,凉州官员们怒了;这是给你们脸了。官军四处出动到处抓人;抓着之后棍子抡,鞭子抽;之后塞进部队配上兵器铠甲,走你。
这样的部队,士气一塌糊涂,战斗力啥的你就不用想了。果然,“群羌惧远屯不还,行到酒泉,颇有散叛。”;这支部队走到酒泉就出现了大量的逃兵。
要知道,凉州的大老爷们也是有考核指标的,内边儿任尚一天恨不得八遍给邓骘发SOS,这边儿部队出现大量逃兵,这活儿还怎么干?

这帮该死的羌人;于是“诸郡各发兵邀遮,或覆其庐落。” 凉州的地方官们派出郡兵,四处设卡搜捕逃亡的羌兵;抓不着本人就掏老窝儿,直接上门儿把被征召的羌兵的家抄了。
消息传开,彻底沸腾了。
其实类似于这种羌兵对于东汉来说,就是雇佣兵、伪军、二鬼子;这种角色。羌人内附之后,凉州地面儿上有点儿啥事儿;比如大场面,对方人多;汉军出动是一方面,这些伪军也会叫上帮场子。有时候场面不大的话,汉军不动,护羌校尉只带着羌兵出征。
汉军平时对羌人部落欺负的狠,但同时管的也严;比如铠甲这类高档货是不会配发给羌兵。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有没有铠甲对于军队的战斗力来说,天壤之别。所以历朝历代,民间可以有兵器,刀枪棍棒斧钺钩叉这些,甚至可以有弓箭,因为有的猎户以打猎为生,没弓箭没法活儿,那是生产工具;弩后来有的朝代不让民间私藏了,尤其是大强度穿透力强的硬弩。但是历朝历代绝不允许私藏甲胄;私藏甲胄视同谋反。从秦汉一直延续到明清都是,用子曾经曰过的一句话说叫做“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你敢私藏三套盔甲,官府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妥妥儿的全款死刑,甭想按揭。这是条铁律在《唐律疏议》、《宋刑统》、《大元通制》、《大明律》等都有明确记载。
甲为啥这么重要?
往大了说,在中国古代的中原王朝,甲的多少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你看《孙子兵法 作战篇》怎么说的,“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带甲十万’这是军事强国的体现,才能对外发动战争。
而造一副能上战场的甲,且不容易呢,成本非常高。《考工记》记载,造甲通常选用上好的犀牛皮,“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犀牛皮的甲胄要用7节甲片缀成…所谓的合甲是要用两重犀或兕之皮相合制成的铠甲。光置办造甲的原料就是一大块开销,再加上人工成本,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成,那投入相当大,没钱的国家根本无力承担。
你看古代同时期,军事实力、国家财力体现在草原上,叫啥?
控弦之士,就是能射箭的。
造一副甲和造一把弓以及若干支箭,成本上完全是两码事儿。
所以在古代当一个国家储备了相当规模的甲胄,也就意味着能动员起多少士兵,这就是内句话,“惟口起羞,惟甲冑起戎”;你要是满嘴跑火车容易被piapia打脸;国家要是有足够多的甲冑,就能出去削人了。反过来说,“府无储钱,库无甲兵”,国库里没钱,武库里没装备,那你这国家离着完犊子也就不远了。
往小说了,在冷兵器时代,两军正面对刚的时候,士兵的死亡率跟防护装备的强弱成正比。你看很多时候,万把中央军能追着10几万农民军到处跑;根本原因就是在这儿,中央军防护好;你扎人一刀人没事儿,你身上没防护,人扎你一刀直接就给你捅穿了。所以甲胄是古代严控的军事物资,谁有了甲胄就等于宣布自己是一名士兵,具备上战场最重要的防护能力。你说这官府怎么可能让你私藏;你犯点儿事衙役抓都不好抓你。
你像后面,大清的太祖,努尔哈赤;后来爱新觉罗家族总说,努尔哈赤是以家传十三副铠甲起兵,他们怎么不说努尔哈赤靠着以13匹战马或者13套弓弩起家?
弓、弩、马,包括人,都好办,这些都是能流通的。甲可不好办;有钱你也没地儿淘换去。
铠甲这玩意儿是被大明律严禁私藏的,只要努尔哈赤把这些违禁品摆出来,建州女真们一看就知道努尔哈赤想干嘛,他要不是拿去交给大明边防派出所,那就一定是要起兵造反了。

本来原先铠甲这些高档货是不会给羌人的;但是这次为了救任尚组建的远征军;里边儿没汉军,都是羌胡兵。那你既然让人打仗,光给武器不行;铠甲这些汉军的标配,凉州地方官也给羌人装备上了。
这就要了亲命了。
咱还是说了,泥人他也有三分土性;这么多年下来忍着你们、让着你们,因为我们就想活下去。现在你们连我们家也不放过;那就是不打算给我们活路了。平时我们手里就是钉耙、锄头、粪叉子;干不过你们;现在好了,我们手里有装备了;既然你们不让我们活,咱们就对刚吧。“于是勒姐、当煎大豪东岸等愈惊,遂同时奔溃。麻奴兄弟因此与种人俱西出塞,先零别种,滇零与锺羌诸种大为寇掠,断陇道。时羌归附既久,无复器甲,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楯,或执铜镜以象兵,郡县畏懦不能制。”不仅出征的羌人反了,守家待业的羌族部落也都反了;这些羌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尤其是平时种地的羌人,没武器,钉耙锄头粪叉子,没盾牌,把桌子立起来。人暴动了。
凡事儿有因必有果;关东士族们在凉州当官,从一开始东汉立国种下的恶因,60多年以后,终于结出了恶果。掏空东汉国库的羌乱正式爆发了;羌人们把对凉州地方官的刻骨仇恨转化为惊人的战斗力,迅速席卷陇右,打的陇右各郡县的地方官束手无策;并且一举截断了陇道。就是从关中穿越陇山进入凉州的道路,俗称陇道。

凉州,烂套了。

羌人暴动的消息报到朝廷,这得管啊,所以朝廷“诏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将五营及诸郡兵五万人,屯汉阳以备羌。”别看羌军没去西域,但任尚还是被Neng回来了。
你瞧任尚跟邓家的关系;这货跟个搅屎棒子似的把西域搅合的一塌糊涂,回来啥事儿没有。
不过,不管是邓骘还是任尚,水平都挺一般;“邓骘至汉阳;诸郡兵未至,钟羌数千人击败骘军于冀西,杀千馀人。” 邓骘一上场就被人杀了1千多人。任尚就更凹了;当年“冬,邓骘使任尚及从事中郎河内司马钧率诸郡兵,与滇零等数万人战于平襄,尚军大败,死者八千馀人,羌众遂大盛,朝廷不能制。”任尚一家伙被干死了8千多人。
这一仗之后,羌人得倚了;“滇零自称天子,于北地招集武都参狼、上郡、西河诸杂种羌断陇道,寇钞三辅,南入益州,杀汉中太守董炳。”;东汉官军被打的大败,陇右没人了;所以羌人种实力最大的滇零羌居然在北地自称“天子”,广撒英雄帖,召集武都、参狼、上郡、西河诸杂种闹起来了,截断陇道,入寇关中,南下汉中,杀了汉中太守董炳;并且大有进犯益州的架势。
说这话是公元108年;陇右的局面糜烂;“湟中诸县,粟石万钱,百姓死亡不可胜数。”;由于战乱,之前东汉朝廷准备设立西海郡的湟中一带,那算得上是凉州的富裕地区了;一石小米都要上万钱。
到了公元109年,“并、凉二州大饥,人相食。”;凉州开始人吃人了。
更可怕的是,羌人杀起来不分良莠,陇西汉人被杀者不可胜数。

后来好在邓骘调回了西域驻军,“梁慬受诏当屯金城,闻羌寇三辅,即引兵赴击,转战武功、美阳间,连破走之,羌稍退散。”;将领梁慬奉命回师陇右驻军金城,并且转战陇右各郡,连续击破乱兵这才遏制住羌人的势头。不过梁慬费了牛劲也仅仅是遏制住羌人的势头,离彻底扑灭羌乱的目标还远着呢。
但是,仗打到110年,平乱中吃了亏的邓骘这会儿已经回朝主政了;凉州的仗没完没了,给这货整烦了;这货干脆就打算放弃凉州,这块不要了。用史书的原话说叫“谒者庞参说邓骘徙边郡不能自存者入居三辅,骘然之,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骘曰:“譬若衣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
而邓骘这步臭棋,大臣们纷纷鼓掌点赞,“公卿皆以为然。”;就是就是,那地方总闹事儿,那得花多少钱?饶着花了钱还不太平,算求了,不要了。
这就是东汉争论了很长时间的弃凉;放弃凉州不要了。
咱且不说啊,凉州那么大一块地方,你说不要就不要,那特么叫犯罪;只有张小六子怂货才会这么干,民族罪人的干活。咱就说,你不要凉州了就能解决羌乱嘛?


翻翻地图,凉州西边儿连着西域,东边儿连着关中;北面儿是草原,南边儿是河湟。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你不要了凉州——
1.凉州高,关中低;羌乱很快就会顺着陇道跨过陇山蔓延到关中;内个时候你怎么办?接着扔关中吗?你把关中扔了,人冲出函谷关,你再接着扔洛阳盆地?那你那朝廷往哪儿搬?
2.凉州通过河西走廊连接西域;小冰河期时代,北匈奴的日子非常不好过,南下抢劫被南匈奴顶住了。这个时候如果弃凉,那就意味着东汉连河西走廊和西域全扔了。北匈奴的体量跟东汉没法儿比,但跟西域内些小国比起来那可大好多;所以极有可能发展成西汉初年的模式,北匈奴站住河西走廊,然后从河湟羌人和西域各国身上抽血。
3.弃凉说起来容易,可是大汉朝百年经营,从汉武帝刘彻时代移过去多少汉人?朝廷弃凉,这些人你还要吗?要,你让人搬家,人跟那儿生活几十年了,祖坟都在这边儿呢,你说让搬家就让搬家?人乐不乐意。不要,你信不信内地方会出第二个隗嚣和窦融?汉人的智商加上羌胡的硬钢;大汉朝西北你还想太平?开玩笑呢吧。
等等等等吧,这些都是问题。
所以说邓骘也是,解决问题简单粗暴。

而邓骘的提议为啥得到朝中群臣点赞?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
1.邓骘当时就是站着的皇上。位置跟那儿摆着,趋炎附势,人之常情。
2.朝中关东士族出身的大佬们心知肚明凉州羌乱咋来的。往大了说,是让朝廷的潜规则憋的;往小了说,就是他们圈子里的人当凉州当官后给逼出来的。想要解决,不是没办法,但很麻烦。还不如一刀切,扔了得了。

眼瞧着弃凉这个决议就要在常委会上通过了。
好在啊,朝廷里不是没有胆儿大的明白人。
这人是谁呢?
郎中陈国虞诩言于太尉张禹曰:“若大将军之策,不可者三:先帝开拓土宇,劬劳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此不可一也。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二也。喭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烈士武臣,多出凉州,士风壮猛,便习兵事。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凉州士民所以推锋执锐,蒙矢石于行陈,父死于前,子战于后,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今推而捐之,割而弃之,民庶安土重还,必引领而怨曰:‘中国弃我于夷狄!’虽赴义从善之人,不能无恨。如卒然起谋,因天下之饥敝,乘海内之虚弱,豪雄相聚,量材立帅,驱氏、羌以为前锋,席卷而东,虽贲、育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如此,则函谷以西,园陵旧京非复汉有,此不可三也。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诩恐其疽食侵淫而无限极也!”禹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诩因说禹:“收罗凉土豪杰,引其牧守子弟于朝,令诸府各辟数人,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禹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于是辟西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郎中虞诩就跟太尉张禹说,凉州千万不能扔;大将军纯粹是拍脑袋——
1.当年光武帝带着云台将费牛劲才拿下陇西,现在碰到点儿事儿地儿就不要了,这不是败家子儿吗?对得起祖宗创业艰难吗?
2.凉州要是扔了,关中就是边疆了;大汉朝的列祖列宗们可都跟关中睡着呢;扔了凉州,羌乱蔓延到关中,祖坟随时都有被人刨了的风险。
3.自古以来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自打咱大汉这买卖重新开张之后,烈士武臣,多出自凉州;现在凉州的羌、胡们只能在当地闹腾而不敢下陇山入关中嚯嚯,主要就是因为凉州本土有咱汉人豪强中的忠义之士;这帮人稳住没跟着裹乱。他们不仅没裹乱,反而心向大汉;所以才会披坚执锐甘冒矢石,父死于前子战于后的拼杀。朝廷如果这个时候弃凉,这些人就会认为被咱们抛弃了,说好的不抛弃不放弃就成了打脸的嘴巴。这样儿凉州的豪强难免对朝廷心存怨恨。
而一旦天下饥敝,海内虚弱;凉州对朝廷心怀怨恨豪强跟羌胡们勾结在一块儿,他们在后面运筹帷幄,氐羌兵在前面冲锋陷阵席卷东来;关东即使以贲、育为卒,姜太公为将,咱也顶不住人家了。
函谷关以西将不再为我大汉所有,到那时祖坟可真要让人刨了。

张禹说,你特么说的很有道理的样子,我竟无言以对;那依你说该咋整?
虞诩说,当务之急不是弃凉,而是先稳住凉州的基本盘,别让凉州豪强裹进羌乱去;办法其实也简单,中央给政策、给名额,让各部位吸纳凉州豪强的子弟入朝为官。这样儿,既给了他们希望和上升通道,同时“以拘致防其邪计”,人质在手,还能防止他们动歪脑筋。‘禹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于是辟西州豪桀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邓骘弃凉的决策,就这么被怼回去了。
但是,凉州的局面依旧不乐观——
滇零遣兵寇褒中,汉中太守郑勤移屯褒中。任尚军久出无功,民废农桑,乃诏尚将吏兵还屯长安。
先零羌复寇褒中,郑勤欲击之,主簿段崇谏,以为“虏乘胜,锋不可当,宜坚守待之。”勤不从,出战,大败,死者三千馀人,段崇及门下吏王宗、原展以身扞hàn刃,与勤俱死。
骑都尉任仁与羌战累败,而兵士放纵,槛车征诣延尉,死。护羌校尉段禧卒,复以前校尉侯霸代之,移居张掖。
到处是败仗。
所以在这种态势下,屁股决定脑袋;部分高层想要保住凉州;又是给政策,又是征辟凉州豪强子弟入朝为官。他们可以这么想;也可以按部就班的去计划。但这个决策到了凉州,凉州的地方官们对此可是怨声载道;敢情仗不是在你们身边儿打的;你们不用整天担惊受怕。
己丑,太尉张禹免。甲申,以光禄勋颍川李修为太尉。”邓骘弃凉的决策被张禹给怼了;所以借着前方总打败仗,邓骘就把张禹的太尉给免了,以光禄勋李修代之。
而且这个时候,也是因为官军总打败仗,“羌既转盛,而缘边二千石、令、长多内郡人,并无守战意,皆争上徙郡县以避寇难。”;凉州一些地方的长官表示,朝廷不弃凉州,也中;但是能不能也考虑考虑我们;让我们换个安全点儿的地方办公?
邓骘批准。
于是“诏陇西徙襄武,安定徙美阳,北地徙池阳,上郡徙衙。” ;陇西徙襄武(今陇西县),安定徙美阳(法门镇),北地徙池阳(泾阳县西北),上郡徙衙县(白水县)。
其实翻翻地图,这特娘的跟弃凉其实没区别。
但是;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随着朝廷的诏命到达,这几个郡的地方官开始张罗着搬家。
而这帮地方官说声搬家搬的可不只是他们一家;而是要把整个治所搬走;要知道,老的治所的所在地还有别人呢。这些人也得跟着一起搬走。
百姓恋土,不乐去旧,遂乃刈其禾稼,发彻室屋,夷营壁,破积聚。时连旱蝗饥荒,而驱蹙劫掠,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太半。”汉人百姓留恋故土,根本不愿意搬家;但这帮操蛋的地方官派人毁了人地里的庄稼,又拆了人豪强们的大宅门儿,然后一把大火又把当地府库里的辎重全部烧掉。名义上,焦土抗战,不能把物资留下资敌;实际上就是逼着豪强老百姓跟他们搬家。
而且人祸又赶上天灾,内一年闹蝗灾了;蝗虫一过,寸草不生;这些被逼着搬家的老百姓没了积蓄,等于丁点儿抗风险能力都没有了。因此老百姓‘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太半。’,最后或者走到目的地的只剩下一小半儿人,大部分都死路上了。
中央保凉的决策,经过地方官这么一加工,彻底变成了恶政。
而这道恶政后果之一,就是让凉州的汉人豪强开始思考,妈了个巴子的,朝廷是不是吃拧了?!
然后,顺理成章的;凉州的汉人豪强裹进了羌乱里。








7.13-20
乐游·青甘大环线
碧血黄沙







(三)


(7.13-20·乐游·青甘大环线路线)

其实在刘秀时代,东汉朝廷是有机会把羌人消化了的。
在小冰河期的大环境下讨生活不易;所以不少羌族部落主动要求内附;我们到你们家扛活儿,挣口饭吃。

其实咱们之前说了那么多凉州羌乱的背景,就是要引出这句话:对于羌人——
东汉朝廷其实完全可以换种思路,羌人跟匈奴人不一样;羌人会种地,那是好庄稼把式;既然你们原先的地方承载不了那么多人口,东汉朝廷完全可以考虑把这部分人当做人口红利引进内地,东汉13个州,100多个郡国,一家分点儿,当劳动力用。

这么干俩好处——
1.容易分化。几十万上百万羌人聚在陇右你看着眼晕;当时东汉13个州,105个郡国;咱就算陇右集中了一百万羌人,刨掉凉州12个郡级单位,中原还有12个州93个郡,把这上百万羌人分散到中原,每个郡平均分下去也就1万出点儿头儿的人头。
1百万羌人聚一块儿敢闹事儿,1万羌人,他还敢吗?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这咱说的阴损点儿,这种移民工程;东汉朝廷只需要拿出个态度以及少部分钱财来就行。让基层公务员去跟羌人说,你们跟这儿不是没地种吗?没问题,朝廷帮你们解决。这么办,你们这个部落多少人移民冀州,你们内个部落多少人移民青州;你们部落多少人移民扬州等等。朝廷承诺,到了地方分钱、分粮、分地、分房子、分生产资料;只要你去,要啥有啥。
但是,只要羌人下了陇山,走上迁徙之路,剩下的事儿就由不得他们了。
以前聊两晋的时候聊过,被吹成汉人救星的冉闵就干过这种让人搬家的事儿。
冉闵自打下达杀胡令以后,军中羯族人被杀一干净,其他少数民族的也基本都被清洗掉了;军队成分清一色的以汉人为主。
但是这样就带来了新的问题,汉族是农耕民族,青壮年都去打仗了,谁来种地?
针对这种情况,冉闵想出一个办法——
他下令将居住在邺城附近的诸氐、羌、胡、蛮等数百余万少数民族赶走(“各还本土”);留下的巨大空间,由青、雍、幽、荆四州的汉民填补。
他认为这样可以一举多得,首先,解决了冉魏孤悬胡虏中的安全感的问题,周围都是汉人了嘛;其次,地有人种了;第三,部队兵源补充有了保障。
结果随着他的命令下达;胡、汉在路上“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最后活着到达目的地的,只有2、30%(“其能达者十有二三。”)。剩下的,都死在道儿上了。所以在古代让人搬家,那不叫搬家,叫随机枪毙;身体素质不好的直接就死路上了。

如果啊,如果;如果东汉朝廷也这么处理羌人问题。按这个比例,1百万羌人往高了算,40%能活着走到地方;还剩下40万人抵达目的地,到了地方再一分散,40万人分到各个县,各个村,还能有多少?这么点儿人,还会闹事儿吗?
这不是不可能,大名鼎鼎的曹操曹老板就酷爱让人搬家,以人为本对曹老板来说就是句P话;仗到哪儿,只要他觉得他这地方他站不住;撤退的时候一准儿会把当地老百姓迁走。原因有二,1.人口是生产力、是兵员;把人带走,这些人经过迁徙能活下来的,身体素质都是杠杠的;干活儿当兵都是好材料。2.把人迁走,不给对手留资源,你就算占了这地儿,你没人建设,你也占不长。后来曹操和刘大耳朵争夺汉中,曹操看实在耗不过大耳朵,撤了。但是老曹撤是撤了,他几乎把汉中的人全给迁走了;刘备到手的汉中就是一块儿白地。
多说一句,被曹操迁走的人群中有大量的羌人和氐人。若干年后,这部分羌、氐人分别建立了前秦和后秦两个政权。

2.容易同化。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一百万羌人聚在一块儿,每天说着本民族的语言,穿着本民族的服饰,拜着本民族的图腾;遵循着本民族的传统;秉承着本民族的价值观。说个闹事儿,一呼万应。确实是大麻烦。
但是你要是把这些人分散到内地呢?
100个人里90个汉人,10个羌人。
羌人每天只要睁眼就要跟汉人打交道;种地、吃饭、服徭役;你依附中原汉人豪强;汉人豪强的规矩你得遵守。
时间就会让你变成我。
而且就算一代人很倔强,保留自己的内套。20年之后二代长起来,生活习惯,风俗人情,打小你就是照着汉人的规矩来。这些人长起来还有那么多民族归属感吗? 
这个过程,说好听点儿,这就叫融合;说难听点儿,就是同化。
多说一句,其实这也就是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消失了的原因。汉文化强大的同化能力就像沙子吸水一样,无形之中就让你发生改变了。
这咱说,现在还有鲜卑人吗?
之前聊过两晋南北朝,你看内会儿鲜卑人多牛啊,快马弯刀、骁武平陵;燕字辈儿、凉字辈儿、魏字辈儿;还有吐谷浑。鲜卑人建立了多少个国家?
可是最后怎么样?
燕字辈儿、凉字辈儿全被魏字辈儿统一了;而魏字辈儿,从拓跋宏开始全成了汉人,姓汉姓,着汉服,说汉话;用中原王朝的礼仪制度、官制。从元恪从他们身上你还能看到草原民族的影子吗?
这是离得远的。离的近的,满族。
你看现在满族跟汉族的区别大吗?
很多满族人身份证上写的是满族;你问问他他还会说满语、认识满文吗?回家见着爹妈,还会阿玛、额娘的叫吗?
他本人要是不说他是满族,你能看得出来?

(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这就是对付少数民族的绝招之一,同化。中原文化就有这魔性,只要你进来,两代人就让你消弭于无形了。溥仪怎么样,爱新觉罗正根儿;那不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写前半生,用的还是汉语。

可惜的是,这两化,东汉朝廷一化也没化。
不仅没化;咱之前说过,凉州那地方对于东汉朝廷来说就是非主流。关东豪强看凉州人就是二等民族。
那你想他们看内附或没内附的羌人会是几等?那真真儿就是转过身去,拿身体中后靠下部位的C眼瞧。一个字儿:就不拿这些羌人当人,基本上就是怎么解恨怎么来。
这么一来,牛爷不是曾经曰过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哪儿有压迫哪儿就有反抗;关东士族到凉州当官,各种贪污、腐败、压迫剥削,这就极大的激起了凉州豪族和羌人的仇恨心理……

未完待续





乐游·青甘大环线·早鸟报名占位啦~~~




报名微信

已经有二十位大胸弟及小朋友付费占位了,

等您加入嗷~


END




一元检史
到历史发生地,看看发生的那些人和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