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史--1.4乘势建国(1)
学术
历史
2024-08-12 12:01
上海
上一篇我们说到了党项族第一次崛起(相当于第一次融资成功),李思恭由于在唐僖宗年间平定黄巢,收复长安的过程中立了大功,因此授封定难军节度使,由此开启了党项族的起家和崛起的过程。本期,我们将讲述由此之后,党项族每一代接班人所做的事情以及最后历经艰辛,建国称帝的过程。自李思恭去世以后,他的弟弟李思谏接了他的班,成为了新的定难军节度使,此时中原王朝已经来到五代十国的后梁时期,李思谏由于是李思恭死后,李思恭的儿子李仁祐早亡,而孙子李彝昌年幼,因此,众将领和部族头领们拥立李思谏为节度留后,且李思谏在其位时间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因此,史书对于他的记载很少,旧唐书里只记载了他被梁太祖朱温授予“太尉兼领侍中”的虚职,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后梁对于党项族群的拉拢示好之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后梁当时还有后晋这样的大敌,需要定难军来牵制后晋,但是李思谏作为李思恭的兄弟,在唐王朝被篡夺,唐帝被杀的时候,却没有做任何事情,只是观望,因此,史家对其评价很低,唯一能够为人称道的就是他继承兄长和侄子职位,但是却并没有确立自己的后人为接班人,这一点,可以称之为厚道人。吴广成《西夏书事》对其评价“思谏嗣职,庸庸自保。视椒兰之弑而不知援,见汴梁之篡而不之讨。略公义,重私恩,以视思恭殆有愧焉!然当授受之际,承兄继侄,为宋太宗、元仁宗所不能为,亦可谓善全同气者矣。”李思谏死后,定难军拥立李思恭的孙子李彝昌为新的节度留后,然而在其继位第二年,手下牙将高宗益等作乱,杀掉了李彝昌(高宗益当时为夏州节度使,他想要夏州独立,摆脱党项对夏州的控制,被夏州军民反对而杀)。此时,三军无帅,时任蕃州指挥使的李仁福(李仁福为李思恭弟弟李思敬的儿子,不要迷乱,后面会画图详解相关人物关系)被本州军吏推举为新的首领,后梁随即承认了李仁福的定难军节度使地位,并授予他检校司空的职位,同年,后唐大将周德威率军五万,进攻定难军夏州城,李仁福固守月余,周德威无法破城,梁军又赶来支援,于是周德威退军而去,梁太祖大喜,加授李仁福为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李仁福在位期间,中原王朝从后梁持续到后唐,李仁福一直保持定难军节度使地盘的稳定,同时紧跟形势,追随中原王朝,后唐年间,李仁福官至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朔方王,李仁福去世后,其子李彝超接班。李彝超继位之后,伪造李仁福上表给后唐明宗皇帝,请求册封李彝超为接班人,但是此时明宗皇帝想的却是削藩,因此明宗趁机下诏改封李彝超为延州留后,而改封延州留后安从进位夏州留后,同时命令安从进和朝廷使者带诏书和五万大军前来换防,李彝超借口族群拥留迁徙不易,拒绝了朝廷的换防要求,一方面由于关中地区贫瘠,为前线转运军输困难,李彝超紧收城池;另一方面李彝超同时又派出万余骑兵,四处抢掠并骚扰唐军粮道,因此,后唐明宗只能命令撤军,李彝超同时向朝廷上表请罪,因此党项和朝廷关系缓和,重新恢复到之前的朝贡关系,朝廷也册封李彝超为新的定难军节度使,李彝超在位三年,死后,其弟李彝兴接其位。(本名李彝殷,为避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名讳,改名李彝兴)李彝兴在位期间,中原王朝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党项族和定难军节度使政权一直都是保持着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但是保持自己独立性的游离状态,在此期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契丹逐渐强大,并与中原王朝不断发生冲突,后晋石敬瑭割让了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使得契丹有了耕守之地,这不但给契丹提供了稳定的收入之地,而且还间接促进了契丹与中原文化的交流,后汉时期,契丹与后汉政权发生战争,党项李彝兴接受了契丹西南面招讨使的职位,但是却按兵不动,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李茂贞意图叛乱,连接党项,李彝兴出兵到延州边境就驻足不前了,等到听说李茂贞被围以后,李彝兴就退兵而去了,而李彝兴这种态度,在日后党项族每一代首领都属于日常操作,正所谓朝秦暮楚,骑墙之势,党项在日后的主要政治政策,也是在契丹和宋朝两边称臣纳贡,两边示好,都不得罪,攫取利益,全力西进的方针。后周显德年间,李彝兴被后周朝廷加官至守太傅、兼中书令,封西平王。宋朝建立以后,李彝兴不但改名向赵匡胤示好,而且立刻上表称臣,太祖大喜,遣使赐其玉带,因为听说李彝兴大腹便便,太祖笑着说,你们家大帅是有福气的,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李彝兴去世,太祖为其废朝三日,追封西平王,其子李克睿继位。李克睿(原名李光瑞,为避宋太宗赵光义名讳,改光为克),三军推为留後、权知夏州事,宋太祖授他为检校太保、定难军节度使。李克睿在位期间,此时中原王朝大宋太祖由于执行既定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政策,一直在对南方各割据势力进行统一战争,因此,这十年的时间内,党项族群可以说的在稳定的发展过程中,李克睿也继续老政策,对外呢也就是对中央表现的恭顺一点,对内发展生产,注意水利,开垦闲田。史学界公认的夏州李家对西北部的开发和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吴广成《西夏书事》评价这段时间“当是时,中原鼎沸,阐帝图者,八姓十三君;郡邑瓜分,秉节旌者,九州数十州主。闾阎多诛求之困,行间切锋刃之尤。独银、夏、绥、宥、静五州,兵不事争战,民不睹金革,休养生息,几及百年。西夏之昌,早基于此”。可以说,西夏之后能够向西拓展,同时抵御中原王朝的压力,物质基础就是在此时打下的。同时李克睿在对待中原政权的坚决态度,也是他一直能够获得宋朝赏赐和扶助的关键,在宋太祖南征南方的过程中,北汉政权曾经拉拢勾引党项族,妄图让党项族去袭扰大宋西北边境,但是被李克睿断然拒绝,因此北汉刘继元大怒,派兵攻打党项银州,但是被李克睿击退;此外,宋朝攻伐北汉的时候,李克睿带兵协助,攻克北汉的吴堡寨,斩首七百,获得牛羊千计,俘获寨主侯遇献给宋朝。因为李克睿讨伐北汉有功,宋太宗加推忠保顺翊戴功臣、检校太尉。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四月二十七,李克睿卒,年四十四。根据墓志推测,李克睿当在伐北汉战争中受伤,回到夏州不治身亡的。赵光义为之废朝二日,赠侍中。李克睿长子李继筠权知州事。李继筠接班次年(公元979年)三月,北宋再伐北汉,李继筠继续发兵协助,这次可不像老爹那样冲锋陷阵了,只是令银州刺史李光远、绥州刺史李光宪(光睿五弟)沿着黄河边列寨,渡河以张声势。五月,北宋灭北汉,又进攻辽国惨遭失败而退兵。此年六七月份,李继筠卒。由于李继筠突然去世,只有二十三岁,而他的儿子又很幼小,因此由李继筠的弟弟李继捧接任节度留后,第二年,赵光义正式下诏任命李继捧为定难军留后。但是由于李继筠突然去世,李继捧的继位在党项族高层引发了很大的动荡,差一点导致党项族群彻底的覆灭,西夏书事说“继捧以季弟袭职,失礼诸父,宗族多不协。”李继捧继位后,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八月,银州刺史李克远和弟弟李克顺(这两位都是李继捧的族叔)率兵袭击夏州,被李继捧得到消息,埋下伏兵把李克远兄弟俩干掉。平息叛乱后李继捧向宋廷报告银州之乱事宜,赵三胖还下诏让李继捧安抚宗族不要引起动乱。一战立威,李继捧以为宗族受到震慑应该老实点了吧,没想到亲叔父又突然发难,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三月,绥州刺史李克文向宋廷上表,说李继捧不当袭位,群情不附,恐生祸乱,请求派使者招李继捧进京入觐。这可以说是正中宋太宗下怀,因此,他一改往日的羁縻政策,顺水推舟同意李克文的请求,派使者去夏州招李继捧入朝。另命李克文权知州事,西京作坊副使尹宪同知州事(这位可是宋太宗的铁杆心腹)。李克文为了私欲请朝廷征召李继捧入朝,真的是太天真了,他以为李继捧入朝以后,他自己就能真正成为党项新的首领么?那要尹宪在干毛用啊?这样想不知道是李克文幼稚还是我幼稚?再说你真当李继捧是死人啊?你逼他入宋他就会老老实实的吗?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因为李克文轻率的上书让西北部几十年的和平稳定毁于一旦,【西夏书事】“然肇西边十余世兵燹之患,贻有宋二百年征讨之劳,皆此一请致之”。面对已经消灭南方诸国和北汉的宋国使者,李继捧万般无奈不得已的情况下,李继捧只好带着家属入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五月,李继捧入朝,见于崇德殿。宋太宗大喜,赐白金千两、帛千匹,钱百万。祖母独孤氏进献玉盘一个金盘三个,宋太宗也厚赏表彰独孤的忠心。会谈友好进行中,李继捧向宋太宗诉苦,说诸父昆弟对自己多有怨怼不能相容,请求纳土归朝,进献银、夏、绥、宥、静五州地。并请求让自己定居京师。李继捧内心对李克文说你让我失去的你也得不到。面对李继捧诚恳的请求,宋太宗内心狂喜。当即再派使者去夏州,护送李继捧五服以内的亲属全部入朝(这明明是把夏州李一网打尽的节奏啊)。李继迁也在被迁之列,六月李继迁出逃地斤泽。九月,李克文被召入宋,也带着家属进汴京,献上唐僖宗赐给李思恭的铁劵以及朱书御札。宋太宗还特意设宴崇德殿嘉奖李克文,授沣州刺史并厚赐。另一边绥州刺史李克宪拒绝入朝,李克文不顾兄弟情义请让尹宪讨伐李克宪,宋太宗大度的表示不愿意动武,又派通事舍人袁继忠去见李克宪,袁继忠很有口才,连哄带吓的把李克宪弄进汴京,授单州刺史【山东单县】。十月,夏州所属蕃部叛乱,宋太宗一边又令李克文权知州事,以抚慰夏州人心。一边令尹宪讨伐叛乱蕃部毫不手软,软硬兼施。十一月,以李继捧为彰德节度使【安阳】。接着宋又以曹光实为银、夏诸州都巡检使。可以说宋太宗用李家内部的动乱,兵不血刃的和平的彻底的把盘踞西部百年的夏州李连根拔起,不但遏制了党项的崛起,几乎断了党项的根。只不过不知道是因为太过于顺利,飘飘然了,还是过于轻视李继迁了,宋太宗居然没有对李继迁继续追击,这才留下了党项重新崛起的火种。从李继捧到李克文,可以说他两互相内斗的事件几乎是党项崛起过程中的最大作死和挖坑事件,几乎断了党项的根,还好走脱了一个李继迁,也难怪吴广文在《西夏书事》中评价此事:“是肇祸者克文,致乱者继捧也”。下一期,就到了西夏建国的前三代了,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想想都激动,敬请期待。 为直系亲属——文:小九(九爷)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