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球医药行业蓬勃发展,而国产药正逐步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医药的研发及出海不仅是药企自身实力的体现,更关乎我国医药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是公认的药物治疗贡献度低和临床未满足需求高的疾病领域之一。据 WHO 预测,20 年内,神经退行性疾病将成为第二大致死源。神经退行性疾病属于 CNS 疾病的一部分[1]。大多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病人数不亚于肿瘤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药物市场空间大;多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有效性不足,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因此,CNS 领域注定会吸引诸多药企的入局。
聚焦精神分裂症,众多厂家布局长效针剂
在 CNS 疾病领域,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地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 2,400 万精神分裂症患者。2022 年,中国精神分裂症患病人数达到约 824.9 万例,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918.2 万例[2]。各国政府及相关机构纷纷加大对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激发了药企的研发热情和积极性。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的研发中,长效针剂具有诸多显著优势。相较于传统口服药物,长效针剂能够提供更稳定的血药浓度,从而确保药物疗效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减少因患者漏服或不规律服药导致的病情波动,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社会功能、回归正常生活。此外,长效针剂的给药间隔较长,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用药负担和心理压力。
然而,长效针剂的研发和生产技术复杂程度高。从药物制剂工艺角度,实现药物体内长效释放,需精准把控药物理化性质、辅料选择配比与制剂成型技术等环节,任一细节偏差都可能影响药物长效性与安全性 。再者,长效针剂质量控制要求严苛,需建完善体系,确保批次质量均一、稳定、达标,这既依赖先进检测设备与技术,也离不开专业质控团队和严格管理流程[4-5]。当下,中国制药企业也纷纷加入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期待惠及更多全球患者。
其中,在药物研发与上市的赛道上,绿叶制药脱颖而出。利培酮微球注射剂不仅在中国获批上市,也已在美国获批上市,二期临床也在欧洲顺利开展;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同样在中国、美国获批上市,一期临床正在欧洲进行。绿叶制药展现出了其在药物研发与上市进程中的强劲实力与优势地位。
表 1. 中国制药企业在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的布局
*除了上述中国制药企业外,还有珠海丽珠、苏州辉粒药业等也有长效针剂产品在审批的过程中。
绿叶制药:深耕 CNS 领域,新药接连获批,形成组合优势
2023 年 1 月,绿叶制药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剂(RYKINDO®)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上市批准[6],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剂(Rykindo®)是首个由中国药企自主研发并在美国获批上市的中枢神经系统治疗领域的新药,亦是首个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第 505(b)(2)条款获得 FDA 批准上市的由中国大陆制药公司开发的复杂制剂产品。
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剂的获批,是对绿叶制药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又一次成功检验。基于「全球化研发体系」,保障公司在新药开发策略、技术平台建设标准、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临床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保障其生产场地符合国际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未收到 FDA 483 表格,顺利通过美国 FDA 的上市批准前检查(PAI)。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剂(Rykindo®)获批意味着我国新药在该领域出海实现「零」的突破。
继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剂之后,2024 年 7 月,绿叶制药自主研发的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混悬注射液(ERZOFRI®)已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第 505(b)(2)条款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上市批准[6]。该药为每月给药一次的长效针剂,用于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的治疗等[7]。其基于绿叶制药的长效及缓释技术研发平台自主开发,是当前首个在美国获得正式批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由中国公司开发的帕利哌酮长效针剂产品。该产品于 2023 年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美国专利编号:11,666,573),专利将于 2039 年到期。当前,绿叶制药正携手在当地市场具有显著优势的美国本土商业运营公司,加速推进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混悬注射液(ERZOFRI®)在美国的上市工作。随着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混悬注射液(ERZOFRI®)美国商业化团队的就位,相关的保险、准入、医学、培训、市场营销等工作也正按照计划如期推进中,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混悬注射液(ERZOFRI®)预计将于 2025 年 4 月 1 日正式处方惠及美国患者。
绿叶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混悬注射液是继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剂之后,我国第二款在美国正式获批的 CNS 治疗领域新药。其再次证明绿叶制药公司的新药研发实力、全球化制造体系获得国际高标准认可。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混悬注射液将与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剂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组合,以独特临床价值服务更多患者。
此外,2025 年 1 月,绿叶制药宣布,其自主开发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LY03020 又获得美国 FDA 的许可,将开展临床试验,拟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6]。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LY03020 基于绿叶制药新分子实体/新治疗实体技术平台开发,是全球首个痕量胺相关受体 1(TAAR1)和 5-羟色胺 2C 受体(5-HT2CR)双靶点激动剂。
总结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研发正不断向前迈进,新型制剂和新靶点药物的研发为患者带来了更多选择。现有长效针剂在市场上和出海进程中展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随着研发的持续深入和国际合作的加强,期待会有更多安全、有效的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为患者带来新的选择 。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策划:杨娜
项目审核:徐梦
法务审核:刘淳燕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https://www.who.int/news/item/27-02-2007-neurological-disorders-affect-millions-globally-who-report
[2]《 2023-2029年中国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市场前景研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3] 2024中国生物医药出海现状与趋势蓝皮书
[4] 徐明新,陶颖,陈园园,等.长效缓释微球制剂生产技术的发展现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9):3772-3775.
[5] 美国注射剂协会技术报告汇编--1,30和48号
[6] 绿叶制药集团官网 https://www.luye.cn/lvye/listed_products.php
[7] 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混悬注射液(ERZOFRI®)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