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新中国清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再评郑天挺教授《清史简述》 朱诚如(1)
西南联大教授的日常生活——以郑天挺教授为例并以他的《西南联大日记》为资料 冯尔康(5)
郑天挺与西南联大——读《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 陈生玺(31)
郑天挺之《明清史讲义》及相关的学科建设 乔治忠(51)
郑天挺先生与法权讨论委员会 张仁善(59)
大会致辞 郑克晟(72)
明朝国号“大明”的由来及意义 徐 泓(73)
辽宁省图书馆藏《大明光宗贞皇帝实录》考论 南炳文(87)
明代关于“天妃”封号的论辩 陈支平(98)
清朝“正统性”再认识——超越“汉化论”“内亚论”的新视角 杨念群(106)
盛清时期江南无赖的动态 吴金成(149)
溺女与教诲——以中日两国的杀婴对策为中心 山本英史(162)
明清幕府人事制度新探——以“幕宾”“幕友”“师爷”为例 陈宝良(179)
明清城隍神的等级性及其表达 张传勇(195)
明代乡贤专祠的礼仪逻辑与实践样貌 赵克生(213)
明初文官考核制度建立新论 黄阿明(226)
防范第二个张居正的出现:万历朝的政治特点——“明亡于万历”新解 田 澍(248)
明代中期社会变革的再探讨——兼以王国光的事迹为观察视角 彭 勇(258)
树之风声:明正德年间镇守中官刘璟的德政塑造 吴兆丰(268)
“共说张春第一人”:东亚视野下明末将领张春事迹的流布与书写 秦 丽(280)
明代基层士人中的蓝袍大王——传统士人精神的背叛者 赵毅 武霞(300)
晚明乡村士人的科举生活与社会交往——以魏大中的坐馆与举业为中心 冯贤亮(311)
晚明科举与思想、时政关系之考察 ——以袁黄科举经历为中心 张献忠(329)
晚清江南士大夫的致仕生涯——以顾文彬为中心 范金民(341)
跨越地理环境之路——明清时期北方地区的游牧与农商社会 鱼宏亮(367)
畲民之间:明清时期中国东南山区的国家治理与族群分类 李仁渊(390)
满洲族称源自部落名称——基于满文原档的考察 赵志强(422)
清代旗人民人法律地位的异同——以命案量刑为中心的考察 刘小萌(431)
八旗汉军火器营制度考 张 建(448)
清代盐务与造办处经费、物料来源 陈 锋(457)
蠲免、捐纳与康熙朝的地方钱粮亏空 刘凤云(480)
清代盛世的银钱二元制与治理逻辑 罗冬阳(491)
清代晋商在禹州的经营活动——兼论禹州药市的发展脉络 许 檀(505)
康熙朝的珐琅器礼物与皇权 常建华(519)
清代京畿协同治理模式初探——以顺天府四路同知为例 王洪兵(532)
“文书治国”还是“书吏治国”?——清嘉庆朝王丽南私雕官印案研究 倪玉平(550)
骑马抑或坐轿:清代国家制度下的官员出行方式 刘仲华(558)
万历东征朝鲜之明军将士群体与指挥体制 孙卫国(573)
壬辰战争日本“假道入明”与朝鲜的应对 刁书仁(593)
乾隆时期长芦盐商王世荣的日本铜贸易 松浦章著 曹悦、许浩译(609)
朝鲜的清钱通用与革罢——宗藩体制下市场的整体性及其局限 王元周(627)
明清中国负面西方印象的初步生成——以汉语语境中的三个佛郎机国为中心 庞乃明(640)
从《中国近事报道》看法国耶稣会士李明对儒家思想与文化的认识与评介 李晟文(655)
清顺康时期江南省的天主教(1644—1707) 汤开建 赵殿红(668)
清初至民国《西铭》的多元诠释 吕妙芬(687)
在制度与思想之间:明代经筵与《贞观政要》 解 扬(709)
“知行合一”的阳明解读 方志远(732)
道与民:戴震学术思想的清学特性 王豪 林存阳(741)
明清时期航海针路、更路簿中的海洋信仰 李庆新(752)
明代寺院经济研究——以南京八大寺公田租税纠纷与诉讼为中心的考察 何孝荣(768)
乡土情结与都市依恋:论晚明以降的中国城乡观 罗晓翔(783)
明中叶以降徽州总结性文献的编纂与地域文化认同的强化 卞 利(798)
《明史·河渠志》“黄河”篇辨误数则 李旭东 李小林(811)
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120周年暨第五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郭志慧 张传勇(819)
来源: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本期编辑:豆豆本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