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第十七届学史论坛成功举办(附获奖名单)

学术   2023-11-24 16:59   安徽  

(通讯员 吴嘉宁 李艳)20231118日,由安徽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安徽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安徽大学第十七屆学史论坛在安徽大学龙河校区成功举办。

参加本次会议的院外专家有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汪谦干研究员、《安徽史学》总编辑方英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杨玉璋教授、江淮论坛第二编辑室主任焦德武研究员、《贵州社会科学》编辑翟宇副研究员、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蔡胜教授,《合肥学院学报》编辑李玉年副教授、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崇旺教授、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张绪副研究员、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凤副研究员;历史学院专家有周致元教授、贾艳敏教授、朱正业教授、尹建龙教授、蒲霞副教授、朱华东副教授、董乾坤副教授、岳健平副教授、陈金锋老师、贾旭东老师、左勇老师和王雪松老师。此外,还有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120余位优秀的青年学子。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周世珍老师、院长盛险峰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由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程春晖老师主持。

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程春晖老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首先由院长盛险峰教授致辞。盛险峰院长首先对与会的各校优秀青年学子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并回顾了安徽大学学史论坛创办的历史和基本情况,介绍了本次论坛的特色,同时对本次论坛提出殷切期望,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历史学院院长盛险峰教授致辞

开幕式上,《安徽史学》总编辑方英研究员做了题为《论文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主旨报告,就史学论文的选题、学术规范的要求以及《安徽史学》做了详细介绍。他用种子与稻田的关系来比喻选题与论文之间的关系,指出好的选题就像优质种子,对于优质论文的形成非常重要,并强调选题不宜过大也不宜太琐碎,从编辑的角度为我们写作史学论文提供了诸多经验。

《安徽史学》总编辑方英研究员做主旨报告

安徽大学第十七届学史论坛合影

开幕式后,按照古代史组、近现代史一组、近现代史二组、考古学组、世界史组、专门史组、本科生组七个分论坛进行论文汇报评议。
古代史分论坛由方英老师主持,张绪副研究员和董乾坤副教授担任评委老师。古代史组共19人参与汇报。其中,典型的作品有周航宇、李春梅、岳童瑶、王浩淼、何彬彬等同学的论文。周航宇同学的《“咨”与唐代官文书判署形式初探》论文被评委老师一致认为是成功的作品,文字功底扎实,但文章的第三、四部分可适当调整逻辑结构。李春梅同学的《试论宋人文集对王安石新法的批判——以苏轼编撰<乐全集>为例》论文被认为有问题意识和新意,文章思路清晰,以小见大。此外,岳童瑶、王浩淼、何彬彬、张林等同学的论文一致被认为逻辑和结构合理,论证材料丰富,将社会学融入文献研究,但是也存在观点创新性可进一步开拓、缺少学术史梳理、文章标题以及子目标题还需斟酌等问题,但是瑕不掩瑜,这些同学的论文仍然是本组参赛论文中较为突出的作品。

古代史分论坛

近现代史一组分论坛由焦德武研究员主持,朱正业教授和胡凤副研究员担任评委。近代史一组共17人参与汇报。其中,典型的作品有黄超然、黄政、李子威、陈大卫等同学的论文。来自复旦大学的黄超然同学的《公开与秘密之间:中共领导国统区救亡运动的实践及困境——以陕西为例(1937-1939)》论文以语言精炼、结构清晰、内容完整受到三位老师的一致好评,但也存在细节描述不足的问题。来自浙江大学的李子威同学的《峨眉军官训练团与蒋介石对川渗透尝试》以史料充足、文章框架完整而受到三位评委的重视。此外,其余参赛选手陈大卫、黄政、丁银生的论文皆有令人眼前为之一亮的独到之处。

近现代史一组分论坛

近现代史二组分论坛由汪谦干研究员主持,贾艳敏教授和李玉年副教授担任评委。近现代史二组共有15人参与汇报。其中,典型的论文有徐国栋、鹿瑶、宋成一、沈雷、望静雅等同学的论文。徐国栋同学的《战后国民政府对接收日占合资企业的处置——以中英门头沟煤矿公司为例》论文受到评委老师认可,文章以小见大,但是仍然有语言不够精炼等缺点。鹿瑶同学的《第一次四明公所案与中法交涉(1874-1878)》论文被认为文章比较成熟,选题有新意,外文能力强,论述过程有逻辑,但是也有注释不够规范的问题。此外,宋成一、沈雷、望静雅等同学的论文一致被认为选题有价值,资料运用得好,论述详细清楚。但是也有注释不规范,内容阐述不充分,论文结构不完整等问题。不过,瑕不掩瑜,这些同学的论文仍然不失为优秀的典型论文。

近现代史二组分论坛

考古学分论坛由杨玉璋教授主持,朱华东副教授和岳健平副教授担任评委。考古学组分会场共有14篇优秀论文入选,作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参会论文所探讨的考古学问题丰富而有价值。评委老师就参会论文的长处给予了肯定,并就论文可改进之处提出真诚的建议,与学生进行对话,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互动。第一个发言的是陈佳同学,杨玉璋老师认为陈佳同学所研究的四川地区的造像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并建议其可以在论文中再增加一些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岳建平老师认为王欣悦同学的论文行文规范,内容层层递进,并建议其在引言部分可以再突出下自己研究的重点与意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甘创业同学的论文《凌家滩墓地葬钺意义的复杂性》,选题新颖,论证详实,从微观的角度探究钺在墓葬中不同位置的意义并具有自己的思考,受到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考古学组分论坛

世界史分论坛由翟宇副研究员主持,尹建龙教授和陈金锋老师担任评委。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郑州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15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积极参加,围绕各自论文进行汇报交流。会上,15位同学分别就德川幕府初期日本与西班牙围绕商贸事宜的协商及失败、十九世纪末怀俄明州地方权力斗争、占领期美国对日本国民历史认知改造的转向、澳大利亚在新马合并至分离过程中的角色分析、6-10 世纪圣迪米特里崇拜功能转向探究、战后日俘日侨抵触遣返及中国政府应对措施、日本海军对中国东北领水测量探析等诸多选题进行了阐述,评委老师也围绕每篇论文的优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世界史组分论坛

专门史分论坛由周致元教授主持,蔡胜教授、蒲霞副教授和左勇老师担任评委。本场分论坛共有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10余位硕、博士研究生积极参加,围绕各自论文进行汇报交流。参会学生就医疗史、文献学、考证学、乡村史、纪念史、法制史等诸多主题进行具体的学术论述,论证翔实、视野开阔。其中,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开柏林同学对清代循吏刘衡的息讼论说和实践进行研究,探讨了刘衡的文白告示与劝民息讼的策略性表达和对唆讼者的管控与惩治。文章选题新颖,史料充分,论证过程扎实,突出体现出学科交叉的特点,获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专门史组分论坛

本科生分论坛由张崇旺教授主持,贾旭东老师和王雪松老师担任评委。本科生组有来自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南开大学等诸多高校的19名优秀学子参加本次论坛。其中,兰州大学麦颖欣同学对民国时期岭南大学的产学研合作进行了探析。张崇旺老师表示这位同学的选题非常好,文章结构也很完整,但研究目的论述有些不太清楚,建议这位同学针对“民国时期岭南大学的产学研经验为当今高校提供什么经验启示”这个思路进行补充完善。赣南师范大学聂悦同学对建国以来赣南天心整军的集体记忆建构进行了论述,华中师范大学的裘星辰同学对抗战时期上海的汽车司机群体进行了一些研究,山东大学的付雨欣同学针对《古文尚书》的内容进行了一些研究,其他同学也都有精彩发言。

本科生组分论坛

下午3点30分,七个分论坛圆满结束,并于安徽大学龙河校区逸夫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举行安徽大学第十七届学史论坛闭幕式。闭幕式由副院长魏国锋教授主持,各分论坛点评老师代表分别发言。

闭幕式

近现代史一组由胡凤副研究员总结发言,指出入选文章时段从晚清到民国,流畅规范,视野独到,枝蔓清晰,注重史料分析,历史细节把握得当,以小见大,基于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发表自己见解。
近现代史二组由贾艳敏教授总结发言,特别指出本届学生特别重视一手资料、档案资料的合理运用,尤其是有些学生对外文材料的细致梳理,内涵解读,使文章理论扎实厚重。
古代史组由董乾坤副教授总结发言,指出所选论文时段跨度大,讨论主题宽泛,具有问题意识,但同时也指出入选论文朝代分布不均,唐宋清比例较大,其他朝代尚有更多讨论空间。
世界史由陈金锋老师总结发言,认为入选文章行文流畅,视角精细,对原始材料、报刊资料使用合理,具有宏观与长时段意识,涉及地域国家广泛,不仅关注常见国家问题,还突出热点民族国家教育,视野宽泛,恰当选取理论解释相关问题。
考古组由岳健平副教授总结发言,指出入选的13篇论文,研究方向广泛,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空间范围遍及全国,汇报论文选题合理,行文规范,具备较为扎实的考古学基础。同时,也提出论文还需体现问题意识,深化对已有材料的进一步挖掘,加强多学科合作。
专门史组由蔡胜教授总结发言,指出入选的16篇论文,时代从先秦到当代,视角多样,功底扎实,综合运用文献史料、口述史等资料,论证思路清晰,结论合理。同时强调行文要注重规范性和把握政治方向,既产出有关古代政治制度、思想的新看法,又要回应当下。
本科生组由贾旭东老师总结发言,指出所选论文选题新颖,题目范围适中,问题意识强烈,条理清晰,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由于本科生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剖析问题深度、广度不足,篇幅有长有短,重点不够突出,存在论文格式规范问题。
最后由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周世珍老师现场宣读本次学史论坛获奖名单。

来源: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有改动

本期编辑:豆豆本豆

史學雜貨鋪
有趣的阅读,快乐的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