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自然笔记》-587《寻鸟记》92
文摘
文化
2025-01-16 07:33
山西
离开克拉玛依油城,告别文须雀,沿217国道继续北上。沿途还是油井在永不停息的摇摆,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线。转过一个很大的弯道,眼前豁然开朗。蓝色的湖面广阔无限,乌伦古湖到了。
路边的电线杆上,一只特殊的鸟给了我惊喜。他身着一件精致的蓝色外衣,在阳光下闪烁着蓝宝石的光泽,纯净而高贵;他的头部戴着一顶精致的黑色小帽,为他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他的喙,是修长而锋利的,仿佛是精心打磨的银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力量的光芒;他的尾巴,有着精致的黑色羽毛,与胸前的蓝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他在蓝天下更加醒目;他的脚,是一种精致的黄色,与蓝色外衣相得益彰。无论是在枝头跳跃,还是在地面行走,都显得那么稳健,那么自信。
这是有着特殊名字的鸟,他叫蓝胸佛法僧。他的色彩让我兴奋,而他的名字更是令我寻味。佛法僧源于佛家三宝,但却落在鸟名上,我想一定有其关联之处。查询资料得知:佛法僧的叫法来自于日本,在日本的平安时代(中国的唐朝),人们在寺院的林子听到一种鸟重复地发三个音节的叫声,把它意会成“布、颇、梭”,就是日本话“佛、法、僧”的读法,于是就把这种青蓝色的鸟称作“佛法僧”。
这样的叫法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鸟类学家才发觉名字有误。其实,日本人当初听到叫声的是东方角鸮,看见的则是蓝胸佛法僧。因为东方角鸮不容易看到,因此才产生了这个持续千年的误会。
一场误会赋予他神奇的名字,其实他真实的叫声为粗哑的咔喳咔声,重音在第一音节,声如喜鹊或松鸦。我将车停在他的下方,试图从天窗拍摄他的美丽。当我刚刚从天窗露头,他却展翅而去。他的飞不是单一的逃离,他不时转动着搜寻着地面的昆虫,一旦锁定目标便会急速俯冲而下,掠过草地,几乎没有停留便满载而归。这样的捕食技能让人眼花缭乱,我尝试着用镜头追踪,却是徒劳无功。
我循着蓝胸佛法僧飞去的轨迹向乌伦古湖深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如大海无际。有路通向湖中,可左右顾盼,车如船飘摇其中。不时有黄脚银鸥和赤麻鸭路中漫步,神态自若,那是一种极其放松的状态。他们甚至会卧在路上,对于我的到来施以白眼,应该是责怪我的唐突打扰了这处安宁。
乌伦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可分为两部分,布伦托海和吉力湖。布伦托海是咸水湖,吉力湖则是淡水湖。水源同来自于冰山融雪,不同的地质成分形成了咸、淡区别。乌伦古湖在哈萨克语中是“云雾升起的地方”,这在继续向前的路上很快得到了验证,突然下起的雨,让湖面雾气腾腾,宛如仙境。树木、沙丘、驼队、鸟儿的翅膀婉约成一幅美丽的风景。
随着脚步的深入,阳光灿烂地从云中透出明媚的笑脸。清风吹送,不一会天空便剩下几缕白云勾画着蔚蓝。此时,我的视线可以看出去很远,云水间茂密的芦苇、游荡的野鸭、飞翔的海鸥、跃起的鱼儿、细腻柔软的白沙滩、清澈见底的湖水。这所有的一切都让旅途的疲惫不知去向,陶醉其中愉悦而欢心。
蓝胸佛法僧就在前方的枝条上等我,在蓝色的湖面与蓝色的天空之间飘渺如仙。我的脚步渐行渐缓,只是为了配合心灵深处的声音,珍惜着这份绝美的邂逅。
我的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