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自然笔记》-606《寻鸟记》111

文摘   文化   2025-02-04 06:12   山西  





寻鸟记

赛里木湖



我继续行走在西域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遇到每一只鸟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眼都是一幅震撼心灵的风景。慢生活的细致,时间仿佛停滞,心灵得以安放。在这片土地上,我细细享受着生命本身的应有的精彩,从不透支明天的阳光。草原上随风缓缓升起的炊烟,马背上悠扬的曲调,还有清晨期待阳光的我,一切都悄然慢慢。


今天是阴天,大地呈现出来一种雅致的灰。我问路过的藏族姑娘,太阳会出来吗?她慢慢绽放出笑容:“乌云遮住了太阳,你等等看”。几只鼠兔在草原上忙碌着,悠然于洞口附近寻觅着鲜嫩的小草。鼠兔是一种既像鼠又像兔的高原精灵。有着圆圆的体型,圆而大的双耳,尾巴只有残留痕迹,牙齿结构、进食方式、动作行为与兔子十分吻合,只是外形略微与鼠相似。所以它们是兔形目、鼠兔科的物种。


鼠兔的节奏依然是慢,有时候会叼着一朵野花,但不是为了献给爱人,它会将花从头至尾吃掉。我坐在他们附近,鼠兔快速地逃去洞中。我继续等待,不一会隐藏在草中的洞口便露出了警惕的圆圆的眼睛。它看到了我的等候,向着我发出尖细鸣叫,我想这应该是一种试探或者是询问。


我继续静静地等,鼠兔先是尝试着爬出洞口。但是,它的神态明显带有防御性。最有趣的是它从这个洞口钻入,从不远处的其他洞口钻出。我转头再看时,它又从另一个洞口钻出,这是它“狡兔三窟”的具体表现。


鼠兔的洞穴通常有3-5个洞口,各洞口间有交织成网状的跑道。鼠兔是一种受天敌影响较大的物种,它在选择肥美食物和安全之间,一定选择在洞穴附近的草场觅食,而不愿意冒险离洞穴较远的草场觅食。所以,鼠兔利用了自己的优势,挖掘出更多安全快捷的地下跑道,一旦危险来临,就近快速逃回。


一直以来,鼠兔都被认为是一种有害生物。它的存在常被认为会破坏草场。根据最近将发表在《人类环境期刊》(AMBIO:A Journal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上的一项研究,说明这项运动可能会适得其反。研究者分别对鼠兔种群活跃的草场以及鼠兔消失超过2年的草场内土壤吸水的速度做了测量分析。结果发现,即使在排除了天气条件的影响后,鼠兔打洞点附近的土壤雨水渗透速率更大,是没有鼠兔生活的草场的至少2到3倍。


研究者指出,这表明鼠兔的存在会减少地面径流和洪灾的发生几率。研究阐释了穴居哺乳动物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当地水文的影响。这些关于高原鼠兔打洞对环境的积极影响的证据,或许可以帮助保护这种关键物种。鼠兔是草场退化的结果,它更喜欢退化的草场因而更愿意生活在那里,而不是它造成了草场退化。


我坚持慢慢的节奏,用镜头收获着它所有的萌态。也只有慢下来的草原寻觅我才可以看到听到小鸟的歌唱,鼠兔的欢悦。拍摄间隙我会寻找牧民了解他们对于鼠兔存在的看法,而他们却没有表现出对于鼠兔存在的任何不满,只是感叹着,"现在的草场是越来越不好找了。"一个牧民一边说一边赶着马车,车过后掀起漫天黄尘。





我的两本书










左岸大山
用心感受,用镜头记录。大山和您一起用镜头享受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