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连接与扩散:基于生成式AI的文艺国际传播考察

学术   2024-07-31 10:57   北京  

【内容提要】文艺作品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艺作为国际传播的观念与手段,日益成为国际交往与文化竞争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不同民族国家间包容理解的黏合剂。文艺国际传播作为全球媒介实践,其创作与传播的方式持续产生新的形式。当前,生成式A_I_技术掀起了内容生产的全面智能化,也对文艺创作与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逐渐形成基于生成式A_I_技术的文艺作品生成、连接与扩散的国际传播模式。我国应以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文艺软传播力建设,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和共情力的全面提升,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快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文艺国际传播模式与生态提供新机遇、新路径。

【关键词】国际传播 文艺 生成式AI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并系统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地推进文化文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文艺作为国际传播的观念与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文艺战线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潜心创作、奉献人民,各门类艺术创作取得大丰收。这些丰富的文艺作品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铸造了坚实的内容基础。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际传播的核心和源泉,文艺作品则是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艺的国际传播日益成为国际交往与文化竞争的主要因素,也成为不同民族国家间包容理解的黏合剂。

2023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突然发力,推动内容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直击文学、视听觉艺术等文艺创作的核心领域,动摇了人作为创作者的主体地位,基于人-机融合的创作者主体开始出现,文艺创作与传播面临新的发展趋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依托大算力、大数据、强算法,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领域展现颠覆性技术进步,可以完成几乎所有涉及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图像的多模态任务。关于其对文艺国际传播的影响,本文讨论生成式AI将在何种程度上改变文艺创作的方式与文艺国际传播的流程,并进而深入探讨其是否改变了文艺国际传播的模式和传播生态。

一、文艺国际传播:指向文化维度的全球媒介实践

文艺国际传播是指把某个地区与国家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文艺现象等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向全球各国的受众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传播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包括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电影和电视剧的国际发行、艺术展览及舞台剧的海外展演以及基于网络平台的跨文化交流等多元内容和形式,还包括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等。通过媒介考古发现,互联网技术促进了文艺创作主体从精英转向大众,文艺传播的范围从具有清晰边界的民族国家扩展到具有理论上不受限的世界大众文化领域。国际传播与文艺创作(生产)构成了当代文艺的组态特征,其中媒介是文艺国际传播的物质实在,内容替代了文艺作品的概念。实际上,内容并非仅仅是今日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对象,它更是一种产业逻辑、经济范式和社会系统,是一个在互联网产生以后才得到命名的统摄性概念。所以,当代文艺传播本身就是国际化的,当代文艺创作是等同于媒介内容生产的一种具体形态。

文艺创作基于时代变迁的变化过程体现了美学观念阶段性的集体转向,而媒介成为引发文艺创作逻辑变迁与传播方式变革的动因和持续性因素。大众媒介一经出现,文艺从生产到传播,就开始了媒介化的历程。借助国际大众媒体的国际传播早在延安时期就已经发展并逐渐成型。在党的百年国际传播历程中,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外国来延记者群工作是特殊历史语境下,中国共产党精心谋划、外媒记者积极参与的媒介化呈现和国际传播形构,是我们党主动借势借力从外部打破国际传播旧格局、开辟外宣工作新局面的历史见证。具体到文艺国际传播,延安木刻作品曾刊登于美国杂志,延安文艺情况曾被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报道。

苏联出版了延安文艺作家的作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本,先后被朝鲜、日本、美国、前苏联多国进行翻译。与之前的苏区文艺相比较,延安文艺传播新民主主义文化实践,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互动是空前的。

大众媒介代表了“内容为王”的时代,对于内容的充分重视也淹没了“媒介即讯息”这一命题。此后,数字技术将媒介从幕后推到台前,成为被人们所公认的对文艺创作与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的要素。就像本雅明所预言的一个全新的技术复制时代已经来临,这个时代意味着人们无法在一部电影的诸多拷贝中指出何为原作,无法在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无数照片中指出何为真品。如果本雅明看到今天这个“数字复制时代,”他将更加惊叹于数字媒介技术是如何高效地将复制发挥到极致的。宣传向传播转变,推动了以文艺向世界进行文化传播成为主流形式,多元文化的网络文学、跨国影视产业等蓬勃发展,各种文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文艺国际传播在不同的地区与国家以国家战略为底色,以技术为动力,形成规模庞大的文艺国际传播市场。

文艺国际传播是一种全球媒介实践,在包括文化逻辑、市场逻辑、媒介逻辑等多重逻辑作用下,文艺创作(生产)与传播的方式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迭代,持续产生新的特征与形式。将电子科学、计算机、传播手段、机器人技术和遗传工程等新兴高科技纳入数字域思考范畴所表现出的有机性和整体性,对于当代文艺的复杂影响也不再仅限于文艺传播载体层面,一种作为媒介技术装置、暗含媒介嵌入思想、展现媒介象征系统的新媒介文艺综合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可见,对于文艺国际传播,存在两个维度的理解:首先,文艺产品的跨国流动正在加速,并形成了一个全球共创网络,传统的有地理国界与文化边界的文艺创作(生产)正在被一个更加复杂、融合的过程所替代;其次,因为文艺作为国际传播内容的主要题材与主流叙事,全球数字平台基本等同于一个全时、混合的文艺传播媒介。文艺传播的媒介与媒介中的文艺作为一体两面的国际传播现实,是我们考察媒介之于文艺国际传播作用效果的切入点。

二、从生产到生成:生成式AI对文艺创作的颠覆

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文艺改变了传统媒体塑性的文艺同人民之间的创作(生产)、传播(流通)、接受(消费)模式,融媒时代人民与文艺关系呈现出新特质:文艺生产主体的全民化、文艺评论参与的深度化和文艺接受的主动化。

生成式AI出现以前,文艺创作主体只能是人类。生成式AI跨越了语言和文化的异质性,实现文艺创作从人类生产到机器的智能生成,重构了人机关系,带来人工智能与人类主体交互生成内容的新型创作模式。内容生产方式经历了从PGC(专业生产内容)的高成本、低效率,到UGC(用户生产内容)的低成本、高效率,进阶到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进一步降低了内容生产成本,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网文、游戏、影视已是“文化出海”的三驾马车。

其中,就文艺作品的难易程度而言,文学作品是最为基础和传统的形式。AIGC不仅可以辅助文学创作,更能独立生成文学作品内容。自动文学创作工具从初期的简单文本生成到现阶段的深度文学作品生成和智能翻译,主要依托于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生成式AI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深度学习大量现有文学数据库,可直接基于多元文化的海量数据和计算生成文学作品。或作为创作者的AI助手,为创作者提供灵感,创新内容,丰富作品的世界观和角色设定,优化情节和表达,完善细节描写等。通过不断迭代的模型,可以与人类的认知、需求和价值观相匹配。例如,腾讯AI实验(AI Lab)室便正在通过生成式AI技术进行网络小说的创作。

生成式AI下的大模型翻译技术将实现文学作品的多语言智能转化和文化适应,突破产能和成本的限制。大模型翻译能智能识别和转化不同类型和背景的文学作品,且表达生动流畅,语法严谨,还能做到对新兴网络用语的准确翻译。据《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超过了40亿元人民币,海外访问用户达2.3亿人,覆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自动文学创作”的研发将助力我国文艺作品的国际传播。在2023WMT国际机器翻译大赛中,隶属于华为2012实验室的华为翻译中心(HW-TSC)获得了文学赛道的中英非受限第一名,也推动着我国“自动文学创作”领域的快速发展。生成式AI所生成的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具有创新性,可以模仿特定作者的写作风格,并且涵盖散文、文言文、诗歌等多元化体裁,将带来市场中丰富多样文学类型作品的数量增长。生成式AI由技术逻辑所主导,不受情感、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等主观因素所影响,可以突破传统创作的思维限制。生成式AI通过对专业知识或技能掌握的欠缺所造成的“能力沟”的弥合,能有效改善文学创作者在创作具有专业性的主题时的内容失实、描述刻板僵硬等不足。生成式AI的学习功能有助于减少文艺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我国的文艺作品有较高的语境壁垒,难以被海外受众理解和共鸣,传播效果不佳。生成式AI通过学习目标受众的文化习俗等,按照其惯用的、符合民俗的表达方式生成内容,从而降低文化误读和文化休克的可能性,与目标受众共筑共通的意义空间,提升跨文化传播内容的到达率。

文学IP转化的跨模态产品是文学作品国际传播的另一重要方面,多模态AI技术可以实现文学IP在影视、音乐、动漫、游戏等多元形式创造性的跨模态转化。在剧本创作方面,生成式AI可以通过分析海量剧本和受众反馈来预测和生成具有吸引力的故事元素和情节。如华策影视发布“影视剧本智能创作系统”以生成式AI技术赋能影视创作。

视听觉文艺作品受众接受度最高,具有具象化、直观化、大众化的特征,是现今最广泛、传播力最强的文艺传播形式,但是视觉艺术创作在文化差异、创作成本等困境方面难以取得突破。多模态AI技术通过辅助创意策划、脚本创作与优化、特效制作、图像和视频生成,以及作品的跨模态转化等将迎来视觉化作品和跨模态内容输出的新阶段。近日,全球首部完全由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的创新性长篇电影《Our T2 Remake》在洛杉矶首映;触飞瑞拓公司开发的采用“全AI化生产流程”的微短剧《白狐》上映;国内首部原创人工智能文生视频系列动画《千秋诗颂》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多模态AI技术实现了从以文本为基础的单模态升维到以影像为基础的多模态,如Sora的出现掀起了新一轮生成式AI技术革命。Sora本质上是智能媒介的一次重大升维,使价值生成从此具备时空维度,这将开启数字文明时代整体发展的序幕。通过类似Sora的人工智能应用将小说、剧本、动画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智能生成为影视作品产出,实现文艺作品的跨模态转化,丰富内容形态。通过对物理现实的数字重现,可以使不同圈层受众能更好地相互理解与达成共识,促进圈层连接,增进文化认同。

三、连接与扩散:文艺国际传播的智能方式

生成式AI作为平台型基础设施,将文艺国际传播向智能化、定制化、去圈层化转化,并通过创新用户交互变革文艺作品在海外的连接与扩散。传统的文艺国际传播主要依靠书籍、CD等实体媒介、电视和广播、电影节和艺术展览、国际巡演和演出等方式进行。这些传统传播模式受限于地理、语言、传播成本和时间,缺陷和局限性明显。智能媒介平台的发展,使时空、语言、文化的界限和限制都被打破,构建了文艺领域全球化、数字化、即时性的新型传播模式,改变用户与文艺作品的连接方式。同时也可以推动解决我国文艺作品在国际传播中存在的信息失真、文化折扣、遭遇偏见歧视等问题。

智能化传播沉浸式体验和无障碍联结的传播特征运用到国际传播之中,能够使传统国际传播摆脱单一化、线性化和中心化的传播逻辑。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AIGC平台还将促进文艺作品的跨国合作与发展。在国外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平台中道(Midjourney)上,大量中国用户将中华文化与全球文化相交融,生成了许多国风美术作品,得到国外大量受众的关注与好评,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传播。在传播方式上,AIGC平台可以穿透社会网络壁垒,连接全球传播渠道,促进跨文化传播。例如,抖音海外版TikTok平台可将一些有关描绘中国形象和讲述中国故事的创意视频,以智能算法推荐给喜爱中国文化的用户。

生成式AI将真正实现内容分发千人千面的精准传播。算法推荐将内容分发形式从主动型的用户订阅、搜索,转变为被动型的推荐投送,生成式AI的交互性能将推动内容分发从主动型、被动型向互动型升级,催生以智能为核心、以交互为表现的知识服务新模式。生成式AI基于强算力模型,大幅提升用户的信息搜索效率。对用户意图强大的识别能力可以满足用户更为精准的即时需求。和算法推荐相对比,大模型媒介个性化内容的生成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减少无关信息的干扰,提高用户信息接收的效率和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同时,提升文艺作品的到达率、阅读率和影响力,实现传受双方的双赢。如奈飞(Netflix)通过分析用户的观看历史、搜索历史和评分生成一个符合用户口味的观影列表;在线艺术发现平台艺术品(Artsy)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互动历史分析其对艺术风格、色调或主题的偏好,推荐相似风格的画作或雕塑,甚至生成新的艺术作品。不同于人类把关标准,生成式AI是基于算法对意义的把关而不是对思想或文化的把关,可以有效提升我国文艺作品在国际传播中的可读性和到达率。

生成式AI通过如音乐、诗歌、艺术画作等形式进行互动式、定制化内容创作,极大地提升用户的互动与体验。如智能地牢(AI Dungeon)的互动式小说和游戏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即时生成故事情节,提供个性化的游戏体验,并允许玩家在故事中作出选择,影响故事走向。此外,生成式AI还能通过智能算法创新和增进平台的个性化基础服务,多方面提升受众对文艺作品的体验。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可以通过自适应码流、视频增强技术及动态插帧功能等提升视频播放质量。在内容接收上,通过对指令内容的智能屏蔽,个性化定制内容。VR/AR 等一系列场景化社交中具有的表情符号和行为动作等非语言形态信息将进一步丰富整个传播内容的意涵。

生成式AI还能实现再媒介化内容创作的定制生成。再媒介化创作即对文艺作品的二次加工,结合创作者自身对内容的理解对作品内特定角色或剧情的剪辑、放大,吸引不同圈层受众,进一步释放出原作的传播能量。再媒介化之后的内容更加注重提升用户的媒介接触体验,通过内容分发与推送,以期能与受众产生更紧密的联系。通过对作品内容的深度分析,生成式AI能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智能生成作品海报、短视频、剧情看点等不同形式的内容;还可以回答用户有关作品内容的具体问题,进行作品推荐;能够增加受众黏性与互动性,促进情感连接的多方位构建。随着算法的优化,未来或将实现跨平台推荐,这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四、生成式AI对文艺国际传播生态的技术重构

通过对文艺作品的跨模态转化、定制化生成、个性化推荐和交互式传播,生成式AI将构筑全新的文艺国际传播网络,以推动数字化时代文艺作品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

从创作前的市场调研来看,生成式AI搜集和分析全球范围内海量文艺作品对应类型、领域的内容和互动数据,更准确地了解全球化时代受众的需求和偏好,识别目标市场和潜在市场,从而定制营销策略。从作品创作来看,多模态AI技术对以内容为核心的文艺作品全链条赋能,将实现一键生成的内容创作新趋势,开辟文艺作品国际传播的新局面。从传播媒介看,生成式AI整合传播资源,拓展传播渠道,有助于真正实现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流,提升文艺作品在全球的传播力和到达率。从受众体验来看,生成式AI将实现真正的个人化定制内容,如AI音乐平台AIVA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风格、情绪和主题等参数,生成独特的音乐作品。极大地提升用户对于文艺作品的多元选择,其交互性也将最大化精准传达受众反馈。传播权力的下沉使艺术创作的技术门槛极大地降低,平民化的艺术创作成为可能。“艺术化生存”将丰富全球用户的自我表达与跨文化交流,改变文艺传播生态。ChatGPT拓展了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程度,能够实现特定场景下的情感补偿,让文艺作品更深入贴近受众,更好地凝聚共识。

当然,也要警惕生成式AI对于文艺国际传播生态可能造成的一些风险。生成式AI预训练数据来源于全球各地,并在全球范围内应用与普及,将创造一个新的数字化世界,带来全球文化的新交流。但现今生成式AI的语言模型仍以英语数据为主,非英语数据占比极低,且全球数字资源分配不均,需警惕由技术差异带来的数字帝国主义风险。同时,生成式AI的技术特性在文艺国际传播领域的应用还面临着知识产权侵权、技术垄断与偏见、伦理法规失范等挑战。并且,现今生成式AI对“中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还存在一些盲区。在内容生成阶段,由于模型训练的语料库的不可控,可能导致偏见、“观点霸权”、刻板印象、文化片面性等问题,价值立场的进一步固化易加剧文化地位的不平等和歧视。生成式AI的迸发式发展,导致算法监管和追责工作难度极大。

总体来看,生成式AI将实现文艺作品传播全链条的降本增效,并在创意创新、跨文化交流、受众拓展等方面为文艺国际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它可以全方位赋能创作者创意创新,低成本、高效率、宽领域的传播通过不断反复的形式逐步改变国际受众的刻板印象;也可以精准满足受众需求,适应海外用户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通过针对性创作、翻译和润色,减轻文化折扣。以生成式AI技术推进文艺软实力建设,有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和共情力的全面提升,并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快构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文艺国际传播模式与生态提供新机遇、新路径。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城市媒介化进程中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与市域社会治理研究”(21BXW015)阶段性成果。

蒋东旭系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俊宇系四川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

关注获取更多信息

扫码订刊

对外传播
《对外传播》以提高中国对外传播实力和影响力为目标,关注当前传播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全球化时代媒体的传播规律,探讨传播实践中的重要和紧迫性问题,介绍传播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成果与经验,是对外传播的学习交流平台和思想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