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巴基斯坦传播的价值基础与提升路径

学术   2024-10-10 09:53   北京  

【内容提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高度概括,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在“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巴两国间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已然形成。为实现和推动两国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探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巴基斯坦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已形成经济、安全和文化利益共同体,未来,中巴需着重在深化两国经济互利合作、构建协同治理框架、推动安全传播和塑造文化认同与调适上发力,以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外传播 巴基斯坦 中巴命运共同体 区域国别研究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正式启动;2015年,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历史性国事访问,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 _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重要演讲,强调了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这标志着双方在合作共赢新征程上的共同努力。2023年7月31日,习近平主席向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庆祝活动致贺信引发热烈反响,进一步体现了双方对于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期待和努力。近年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推动了巴基斯坦经济全面发展,极大增进了巴基斯坦人民福祉,成为构建新时代更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是积极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巴基斯坦传播的价值基础与提升路径。中巴两国通过加强沟通协作,捍卫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巴基斯坦传播的时代背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5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进行了深刻阐释,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宣示中国主张的重要方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高度概括,是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了我们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认知,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更多伙伴。”这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中巴关系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 中国经验,全球治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在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以及互利共赢,它是中国向全球贡献的一项重大国际公共产品。巴基斯坦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中巴经济走廊于2013年启动建设。目前,中巴双方已构建起涵盖经济、贸易、投资、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合作关系体系。2015年,中巴两国政府签署了逾50项合作协议,确定了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四大重点的“1+4”合作布局。2017年,中巴两国共同签署了《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2017—2030年)》并获得两国政府批准,不仅为中巴经济走廊的稳健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宏观指导方针,明晰了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多元化、多层级、立体化的全面合作路径和措施,还成功对接了中国的相关规划与巴基斯坦的“愿景2025”国家战略,强化两国在互联互通、能源开发、经贸合作以及产业园区等领域的协同效应,标志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阶段。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深化中国与相关国家在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共享共赢,并为他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倡的国际合作与共赢机制,不仅能够实现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还有助于促进各种文明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和谐共生。这为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平台与合作空间,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共同进步与繁荣。

(二)南南合作,开创新路:促进全球南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当前,中国正在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不断促进世界各国的互联互通,推动全球经济健康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应对全球性问题。中巴经济走廊的成功实践,不仅促进了两国的互利共赢,也为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解决方案。中国与巴基斯坦作为“全球南方”国家,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其合作模式和治理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双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不仅深化了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也为推动“全球南方”经济健康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安全合作,携手反恐:全球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威胁持续升级,对全球和平与稳定构成了严峻挑战,已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在全球经济疲软、社会矛盾突出以及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活动态势加剧的大环境下,全球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在巴基斯坦内部,恐怖主义和分离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日渐高涨。巴基斯坦和平研究所(PIPS)发布的《2023年巴基斯坦安全报告》指出,2023年,巴基斯坦遭受恐怖袭击的数量及相关伤亡人数连续三年急剧上升。2023年共发生恐怖袭击事件306起,相较于上一年,袭击事件数量增长了17%。

面对这种形势,近年来,中巴两国在反恐领域展开了深入广泛的安全合作,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各国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各国发展中遭遇的普遍难题和全球性挑战,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治理领域的战略布局和责任担当。因此,中巴两国在安全领域的紧密合作,对于维系地区安全稳定、推动地区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中国践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行动体现。

(四)尊重差异,文明互鉴:构建地区命运共同体

构建地区命运共同体,实质上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治理结构中进行区域层面的深化与拓宽。我国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已在多个地区层面上进行了一系列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例如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以及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架构等。这些举措集中体现了中国致力于跨地区、跨国界寻求共同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努力,旨在通过深度合作促进各个地区的和平稳定,并积极参与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被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实践,其涵盖了不同的地理区域、多元的文明形态以及各异的发展阶段,超越了意识形态分野和社会制度差异,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开创了切实可行的地区性操作平台和合作路径。中国与巴基斯坦地区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尤为突出地体现在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之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之一,中巴经济走廊不仅极大地巩固了两国间的经济纽带,还为整个区域内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提供了有效的互联互通载体,促进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巴基斯坦传播的价值基础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价值,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巴基斯坦而言,这一理念的意义尤为重大,因为中巴之间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和深厚的友谊基础。随着中巴关系不断发展,两国在经济、安全、文化等领域都已形成了诸多利益共同体,这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巴基斯坦的传播提供了价值基础和动力源泉。

(一)中巴经济利益共同体

中巴经济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根植于两国深厚的政治互信和战略共识基石之上,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巴基斯坦本土化价值内涵的具体展现。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启动,象征着中巴两国迈入了全面且多元化的经贸合作新时期,为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双边贸易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使得双方能够在能源、农业、高新技术等多元产业领域内进行紧密合作交流。对于巴基斯坦而言,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对其产生了积极的社会经济效益,既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助力减贫事业,又提升了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水平,还增强了国际主要评级机构对其经济的认可度。

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持续推进,必将为两国催生更多元、更深层次的合作机遇,犹如一台强大的引擎,共同驱动中巴两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由此,一个以经济利益为联结纽带,以实现互利共赢为核心目标的中巴经济利益共同体已然成形。这一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反映了两国间坚实的政治与战略共识,更生动展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巴基斯坦的落地生根及其价值传导作用。

(二)中巴安全利益共同体

在保障地区安全事务上,中巴两国始终保持着紧密合作。早在2005年4月,中巴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联手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合作协议》,并在2006年12月12日正式完成了批准书的交换程序, 这一系列举措凸显了两国在对抗“三股势力”方面的合作力度增强,预示着双方在反恐协作层面跃升至全新阶段。自此以后,双方致力于推动反恐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以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中巴两国在反恐领域的协作不仅仅局限在双边层面上,更是在多边和地区层面表现出广泛的参与和影响力。2017年8月27日,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四国军队签订《“阿中巴塔”四国军队反恐合作协调机制协定》以及《“阿中巴塔”四国军队反恐情报协调中心协议书》,2023年6月7日,中国、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国首度举办反恐安全磋商会议,就地区反恐态势、共同打击跨境恐怖主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达成定期举行三方反恐安全磋商机制的决定。这体现了中巴两国在区域反恐合作中的积极参与和重要作用,并表明了两国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共同目标和愿景。

中巴两国借助战略对话、反恐与安全磋商等既有机制,不断加强在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协作。这些常态化的沟通和磋商机制为中巴两国提供了稳固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双方在安全反恐领域的合作深化。这些安全合作实践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两国在安全方面形成了坚实的利益共同体。

(三)中巴文化利益共同体

中巴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在加深两国人民之间友好感情的同时,促进了文化认同和交流质量的提高。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互联互通方面,“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等学术交流机制已成为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互联互通、互学互鉴的重要平台。随着中巴加入联盟的知名大学数量不断增加,此类交流机制提供的平台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注入人文动力方面,2021年1月5日,中巴双方宣布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国家遗产和文化署关于经典著作互译出版的备忘录》,中巴双方约定共同努力,在未来5年内,共同翻译出版50种两国经典作品,为共建中巴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人文动力,也将为巩固中巴全天候友谊进一步夯实人文基础;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中巴两国自建交以来就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合作。如2023年11月7日位于巴首都伊斯兰堡的中国当代艺术交流展。近年来,两国间数次举办此类艺术展等活动来推动互学互鉴和文化交融,从而增进相互理解,巩固友谊;在加强文旅交流合作方面,中巴两国已于2021年11月29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省际协调部关于促进旅游交流与合作的备忘录》,进一步推动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互鉴与合作共赢。

由此可见,中巴文化利益共同体的具体表现和影响主要通过促进高等教育领域的互联互通、注入人文动力、促进民心相通以及加强文旅交流合作等方面体现出来,这些活动和措施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也为构建新时代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力量。

中巴两国之间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与文化利益三者紧密结合,具有不可分割性,共同形成了中巴命运共同体。具体来说,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核心的经济利益为目的,以联合反恐合作为核心的安全利益为保障,以中巴文明交流合作为核心的文化利益为纽带。“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民心相通、文化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形成了以文化为纽带、经济为目的和以安全为保障的利益共同体。这对深化中巴之间的政治互信、促进中巴关系的稳定发展以及进一步构建新时代中巴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构建新时代中巴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应妥善处理并维护好经济、安全、文化三大利益的关系,同时积极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促进民心相通,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巴基斯坦的广泛传播奠定坚实的价值基础。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巴基斯坦的传播路径

为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巴基斯坦的传播和落地,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促进中巴经济互利合作,构建协同治理框架,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其次是推动安全传播,保障人民生存安全,通过两国媒体的交流合作等方式,加深民众对中巴命运共同体框架下的反恐合作的理解与认知;最后是塑造文化认同,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落地调试,加深两国民心相通,在传播过程以民心相通为基础,深入挖掘中巴文化的共同价值,形成两国文化共同体。

(一)促进中巴经济互利合作,构建协同治理框架

经济合作是中巴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石,也是推动双方深入交流的重要方式。目前,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应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共同打造“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样板。

进一步推进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地区的协同治理。在环境治理方面,应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强环境治理的协同合作。中巴应当强化两国政府间的合作机制,引导沿线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从科技角度联合两国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开展系统性的地球科学研究与科教合作,共同应对中巴经济走廊沿线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除此之外,我国长期将扶贫作为实现外交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扶贫援助、经验分享和参与全球贫困治理等方式实施扶贫外交,以此在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的同时,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因此,在扶贫减贫领域,应结合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建立“一带一路”扶贫减贫联盟,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标。同时,还应注重扶贫故事有效传播,讲好中国扶贫故事;最后,还应完善法律框架和协同发展机制,继续完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法律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中巴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其他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协同发展。

(二)推动安全传播,保障地区持久安全

通过强化反恐合作,可以有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巴基斯坦的传播。首先,应深化政治互信与安全协作。中巴两国已在反恐议题上达成了共识,并决心进一步强化防务合作和安全合作以及反恐联动。在此基础上,未来需不断加强两国间的政治对话和战略协商,确保双方在反恐政策制定与实施上保持高水平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其次,应系统化构建并优化反恐合作机制。着重加强两国军队与警察力量之间的交流培训、情报共享和联合演练,从而实质性提升两国在反恐事务中的合作效能。同时,应采取多元一体的综合治理手段。如加强与地方部落的对话接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项目,以确保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和成果能真正普惠当地民众,从而从根源上削弱极端主义滋生的土壤,进而巩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地区安全与发展的现实基础。此外,在双边和多边框架下推进去极端化合作策略。鉴于巴基斯坦境内极端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带来的潜在安全挑战,两国必须在双边合作的基础上拓展多边合作网络。通过设立诸如中-巴-阿-伊多边对话机制这样的平台,促进各方在反恐合作议题上形成统一战线,逐步构筑起坚实可靠的地区安全共同体架构。这样的举措不仅对降低中巴经济走廊沿线的恐怖主义安全隐患具有直接作用,更对维护涵盖周边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的安全稳定产生长远正面影响。

最后,中国和巴基斯坦还应着力提升两国新闻媒体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程度,鼓励新闻媒体对相关问题进行客观、准确和真实报道,以此为两国及多边反恐合作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以巩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地区安全合作中的实际应用和推广。

(三)塑造文化认同与调适,加深两国民心相通

为更好塑造中巴两国人民间的文化认同,应当加强中巴之间的文化交流,将人文交流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不同的文化平台,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还应以民心相通为基础,深入挖掘中巴文化的共同价值,加深两国文化共同体理念,更好地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首先,应加强两国媒体交流。在全球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要利用好媒体,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到巴基斯坦,一方面,应积极运用传统主流媒体,发布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引导舆论走向;另一方面,应加强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充分利用其自身传播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应积极开展人文交流合作。中巴两国政府应充分利用文化交流平台,不断提升双边关系,通过共同举办文化活动、互相举办对方的传统节日等形式,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从而增强对彼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后,在当前中巴两国关系日渐紧密的关键时期,两国应深入推进友好城市建设,扩大人文交流规模与范围,这不仅可以让双方民众在实地参观中感受到中巴友谊的深厚,还能进一步加深巴基斯坦民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

四、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标识,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对外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探索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巴基斯坦的有效传播模式和路径。围绕以中巴经济、安全和文化利益共同体为核心的传播价值基础,继续促进中巴经济互利合作、构建协同治理框架 _、推动安全传播和塑造文化认同与调适,以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两国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这一构建过程对于提升两国战略合作水平、促进地区乃至全球和平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文作者戴永红系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甜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付乐系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博士后

关注获取更多信息

扫码订刊

对外传播
《对外传播》以提高中国对外传播实力和影响力为目标,关注当前传播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全球化时代媒体的传播规律,探讨传播实践中的重要和紧迫性问题,介绍传播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成果与经验,是对外传播的学习交流平台和思想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