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山西商会的王利明会长,问我能不能给商会的会员讲讲晋商文化。我说,没问题啊。王会长说做个PPT,然后我就做了这么一个。
11月22日中午吃饭的时候,遇到当天上午给商会讲课的天津的孙博士,孙博士说起来,我们应该在2006年就见过。没错,确实是,2006年,我就因为研究晋商文化的缘故,去天津拜访当时的山西商会的会长张世伦先生。
下午开始分享的时候,我就说到这个故事。
我是从2003年开始接触晋商文化的,当时的初心,其实就是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我,听说山西有一个晋商文化,作为一个漂泊在外的山西人,我马上对晋商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的初心,就是想破解一个问题,同样是山西人,为什么我没钱。
因此,这次讲座,我就选择了这个题目:
《晋商为什么能够赚钱?》
当然,还有一个副标题,晋商文化的底层逻辑。
一、20年后再谈晋商文化
如果不是天津山西商会的王会长有这个邀请,恐怕这份梳理还需要等一段时间。
从2013年开始,我的主要兴趣点就转向徒步晋商古道,那几年除了在右玉县徒步走西口,就是在各地寻找晋商古道徒步,或者在各种徒步胜地徒步。
有趣的是,当时的晋商各地的商会,其实对这种晋商文化的探索没什么兴趣,反而是吸引了很多外地的企业家参加。
这其实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刚才写到这里才想起来。
当天讲课之后,有不少会员表示对徒步很有兴趣,我说,好啊,有机会一起去徒步。
二、晋商文化的底层逻辑
我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的时间中,主要迷恋于晋商会馆的价值。彼时,更希望修缮运营全国各地现存的晋商会馆。现在看起来,当时做的是白日梦。
晋商会馆就是明清版的外地山西商会。
彼时,明清的山西商人们在外地建设了宏伟的会馆,作为大家共同发展的基础,应该说起到了基石性的作用。
看看今天的各地商会,在房地产建设的大潮中,居然没有搞出一个独立的山西会馆大厦出来,不得不说,是一种美丽的错过。
问题是,为什么没有搞出来?
这几年的思考是,还是对晋商文化的认知有问题。
一个是,过去晋商文化热的时候,大家畅谈的是“文化”的热,相当于热衷于谈祖上的富裕,而没有把热落实到商业实践上。
简单说,2008年前后,几十个老乡一起买一个公寓作为会馆基础,那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大家的“商业意识”太差,因此,饭费花了不少,事情做得太虚。
当然,2024年的晋商文化似乎已经很冷了。
不过,冷也好,说明大家把注意力放到商业实践上去了。
关于晋商文化的底层逻辑,有2句话可以说明——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
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这是晋商的一个祖训。
3年前的一天我在读《易经》的时候,突然发现其中的深入浅出之处。彼时,我就突然想到了晋商的这句祖训。
然后,我猛然理解了“学而优则商”的晋商对于“学”是多么的重视。然而,那种明清时期的“学”显然才是晋商的底层基础。
另外一句话,是在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里留存的——
山陕会馆1807年曾立一《山陕会馆接拔厘头碑记》,碑中可以读到这样的语句:
“从来可大而不可久者,非良法也,能暂而不能常者,非美意也……”
有读者称,从字里行间让人读出了山陕商人坦然从商、目光远大、精于管理、讲究信义的商业素质与人格,这大概是他们成功的最大秘诀。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周易·系辞上》)
同样是从典籍中,或许才可以体会到明清晋商的文化,才可以理解到晋商文化的底层逻辑。
三、了解晋商文化需要读什么书
讲座结束后,有会员问想了解晋商文化可以读什么书?
我想了一下,大概可以读以下几本:
1、《小民话晋商》
作者是梁小民教授。从历史的角度写的,作者是经济学教授,因此,写的晋商更接近商业。
2、《白银谷》
作者成一。从小说的角度写的,但是因为作家成一为写作曾经挂在县里三年查阅相关史料,虽然是小说,根基还是难得的史料。
3、《茶道青红》
作家成一先生继《白银谷》之后的小说,以中俄茶商为背景,写了晋商东家和掌柜的交接变化历史,对于晋商东家与大掌柜的分离进行了文艺性的剖析。
4、《晋商史料全览》
山西省政协花费巨大精力整理的一套史料,分各个地市进行的整理。史料的价值就在于真实,这个非集体行动是无法完成的工作。
5、《乔家大院》
小说、电视剧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