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到底有啥区别?

美食   2024-11-15 22:22   北京  

圣人为什么不写书?

之前读书读到这一点的时候,十分奇怪。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昨天,好像在不经意间,突然,就理解了圣人为什么不写书。

圣人为什么不写书?


圣人为什么不写书?

其实,孔子上面的这句话已经说出来了。


但是,任何阅读活动,如果不能够转化为自己的答案,好像总是隔着一层皮。

我的感觉是,古往今来人生的智慧,其实前人都已经说透了,聪明如孔子,也已经意识到人类的生活没有什么新鲜事。一个人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老祖宗早就说透了。因此,作为一个“当代人”,孔子觉得没有必要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圣人之所以不写书,没有什么新鲜的事情可以写是其一,其二,更重要的,可能是在人生中如何践行这些古老的智慧。

从这个角度来说,圣人多说多教,主要还在于一个“行动”上。


有一段时间,我还挺想写点什么的。

有一段时间,我突然觉得多写也无益。

因为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介凡夫,实在是需要修正的地方太多了,想想以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好多都是错误的。

因此,有点不敢说话的意思。


前段时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蠢笨,看看周围的人,很多人真的是非常的聪明。

于是,连社交也基本上谢绝了。

与其出去交往表现出一个蠢笨的自己,不如一个人多读读书多照照镜子。


多活了三五年


也似乎是昨天。

突然觉得自己这几年还活着,简直算是捡着了。


还记得,2018年的某一天中午,准备去吃午饭而下楼的瞬间,突然觉得好像体会到了人生的一点味道。

彼时,“知昼夜即知死生”这句话,我有几个月没太明白。

那天在下楼的楼梯上的瞬间,突然好像明白了。

然后,“朝闻道夕死可矣”,这种感觉突然涌现。


也许从那一刻开始,每一天,就开始多了一分美好。

所以,偶然地,突然觉得,现在多活的每一天,都是多出来的。


当然,过去的三五年,必须是多活了的。

感谢太阳空气和水,感谢周围的一切,让自己可以多活。

回到王阳明心学


最近一位朋友跟我聊王阳明心学。


朋友问我有什么新的修行成果。

我说哪有什么成果,只是天天学习。


在我自己对阳明心学的体验中,“减私欲”是最核心的东西。

一个“减”字,这7、8年“减”下来,自己感觉,对红尘诸事简直了越发没有了“热衷”。

有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空”的厉害,甚至有些担心自己“空”到五台山去。

仔细想来,对于我这样的俗子来说,还是“减”的不够。


去年,一位师兄问我,学王阳明学到了什么。

我说,大概最尬的事情,就是现在再去做点坏事很难了。


阳明心学这些年学习下来,另外一个就是,开始更多地直面人生了。


昨天晚上跟一位多年未见的大哥聊天,说到自己现在脸皮厚了。

现在的状态,真的是,想去做一些可以无愧于光阴的事情。


当然,能不能做出来,还有赖于自己的“减私欲”的功夫继续进行。


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到底有啥区别


读书到底有啥用?

这个问题,自己向来没什么好的答案。


好像也是昨天,一个答案突然冒了出来。

那一瞬间,突然觉得,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根本在于能量的不同。


简单说,

读书的人,其应对红尘滚滚,靠的是自己的能量+书里的主人公的能量,也就是能量更足。

不读书的人,其应对滚滚红尘,靠的纯粹是个人的能量,显然,个人的能量是非常有限的。


再一个,

读书的人,其能量会因为书中主人公的能量,得以不断地补充,因此,能量补给源源不断。

不读书的人,其能量纯粹靠空气水食物和睡眠,消耗往往大于补充,因此,年纪越大,消耗越厉害,能量越发显得不足。


或许,人类的能量是可以传递的。

人类能量传递的载体,图书是最好的一个。


当你读《论语》的时候,孔夫子的能量就传递到你的身上。

当你读《滚雪球》的时候,巴菲特的能量就传递到你的身上。


从能量传递的角度来看,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

读烂书,就是不自觉地承接了更多的负能量。


几十年读书下来的人,其能量可以说达到了充盈的地步。

几十年下来不读书的人,可能会越来越接近“困而不学,斯为下矣”的地步。


这个理解,对不对,路过的朋友,欢迎拍砖。

谢谢。


好久不发自己写的《王阳明心学日课》的广告了,

没想到出版社还在卖,赶紧发一个——



曹东家
活着的时光里,享受1年读100本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