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读书。
早在1983年,沃伦-巴菲特就向市场公开了他眼中的好公司的模样。
这个标准是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结尾披露的。
1、好公司的肖像
1983年,巴菲特42岁。
42岁的巴菲特早已是一个商场的老将了。
在年报的结尾,巴菲特的描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规模大而简单的企业;
(2)有能力保持盈利,负债少;
(3)经营得比较稳当;
(4)如果过多涉及高科技成分,恐怕就不适合我们了
巴菲特在年报结尾其实还有一句话,“要有一个适当的报价”。
因为巴菲特描述这种企业的模型,其实是在做广告。
往后看,可口可乐公司恰恰都符合以上4个标准。
卖个饮料嘛,多简单的生意,但是可口可乐的饮料生意规模大(饮料生意不错,但是,恐怕规模小的饮料生意基本上赚不到什么钱);
卖饮料的生意奥秘就是要能够保持盈利;可口可乐恰恰是保持了盈利;
经营要稳当。有一段时间,可口可乐的经营显得很不靠谱,巴菲特和另外一个股东直接在一个周末召见了当时的可口可乐CEO并通知下马上下课。随后,该CEO回去就宣布了自己的下课。公司的管理还发蒙呢。
可口可乐有点高科技的成分,就是配方。但是,除了配方,再也没什么高科技成分。
老板们可以自查一下自己的企业是否符合巴菲特的好企业的描述。
2、股票的回报率为0。
早在1977年,巴菲特就在《财富》杂志公开撰文,结论是:
股票的回报率是0
巴菲特在文章中写道:
我的结论是,在扣除通货膨胀和税收之前,会获得12%的净资产收益率;扣除税收但不扣除通货膨胀,股票的回报率还在7%;扣除税收和通货膨胀率之后,股票的回报率为零。
如果说1977年的美国公司尚且如此,那么,你周围的公司回报率会怎么样呢?
总得来说,作为一个投资者,你得清楚一个事实:
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是0
(如果匹配到大多数公司个案的话,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一定是负数。)
3、问题来了:巴菲特为什么还做股票?
巴菲特倒是说实话:“部分是因为习惯”,
还有,巴菲特说:
“部分是因为股票意味着企业,经营企业远比拥有黄金或是大农场有意思多了。另外,在通货膨胀的时代,股票或许也是‘迫不得已’的最佳选择了,但前提是要以比较合适的价格买进。”
注意,巴菲特的特点是从来不说假话。
他说了,股票可以买,但前提是“要以比较合适的价格买进”。
巴菲特写道:
如果投资者的买价低于账面价值。例如,如果股票价格只有账面净资产的80%,在相同的利润和分配条件下,股息率将达到7.5%,总回报率为13.5%。因此,要想业绩更漂亮,得以折扣价而非溢价买进,这是常识。
实际操作中,巴菲特常常是以低于50%的折扣买进的,因此,巴菲特赚钱,是赚的“超常识”的钱。
市场本身不能够让巴菲特赚钱,是巴菲特通过发行市场的“错误机会”而赚钱的。
4、巴菲特赚钱的另一面:作为企业家的巴菲特
早在1987年,巴菲特的公司,当年的利润,就是实业的盈利约等于投资盈利了。
当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实业盈利2.15亿美元;
当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盈利2.49亿美元。
巴菲特的好友说,巴菲特在1987年就完美展示出了巴菲特的双面性:作为投资家的巴菲特和作为企业家的巴菲特。
显然,如果我们不能够认识到企业家巴菲特的一面,就无法理解巴菲特的成功,更无法学习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