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值完班已是晚上9点30分,下楼骑电车出门的时候,在门岗蹲着一个女生,看校服就是我们八年级的。
我停顿了一下,问:你咋了?
她抬起头,说:肚子疼,请假了,家长一会儿就来。
奥!那行。说完我就出校门回家。
走了没多远,我感觉不放心,觉得门岗外面就那么一个小女孩孤零零的蹲着,也不知道冷不冷?晚一家长迟迟来不了,她还在那里硬生生蹲半天。
我随即掉头回来,进门后她果然还是那个姿势蹲着。
我问她,你冷不冷啊?
她摇摇头说不冷。
你家是哪里的?
大柳庄,他们说快到了。
这时候门岗师傅在身后接话说,她在门岗室打了两次电话了,按理说挺近的,但这么半天了还不到……
正说着,门口西边滑过来一辆白车,小女孩眼尖,说我妈妈来了,随即起身拿东西。
车上下来一位女士,全程阴着脸,默不作声签完字,一边带孩子往外走,一边训斥孩子:“你就不知道早点打电话!都这么晚了!我们都出门了!”
没听到孩子说什么,我就在这位妈妈的训斥声中走远了。
我在心里默默地想,也许孩子觉得可以忍一忍,后来忍不住了才打的电话吧!可是大人出门孩子哪里知道呢?孩子生病后最想听到家长说什么呢?生病时间谁能自己控制呢?孩子对父母产生隔阂也许就在这一声声的抱怨和斥责声吧!
作为成人,我们有很多压力和崩溃时刻,但这些都不是孩子给我们的,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学着不把情绪发泄给孩子。
如果确实心情不好,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比如妈妈或者爸爸觉得有点难过或者心理不好受什么的。
或者觉得孩子做得不好,可以直接和孩子商量再遇到此类事情怎么做会更好。
孩子第一次当孩子,我们有些人做父母的时间也不长,但终归我们是成人,眼界会比孩子宽,也会比孩子知道的多,所以我们的办法应该比孩子多。若我们做得越来越好,孩子受到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好。
毕竟家庭是孩子的港湾,我们要当孩子的靠山。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走在孩子的前面,引领、保护他们;等他们长大了,我们要站在他们身后,欣赏和支持他们。
无论何时,我们都是孩子可以相信的那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