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这事,可以说贯穿了整个升学体系。从幼升小到小升初,再到中考高考,甚至考研。
幼升小,其实不确定性是最大的,说起来是老话说得好,三岁看到老,其实来说,小孩子还有很多成长的可塑性。以前,幼升小是可以考的,现在,除了上实还在考,其他不是对口就是摇号了。摇号靠运气,对口靠买房。学区房一度很火爆,如今呢,比如闵行,高兴花园的家长大概是高兴不起来,高位入局的半岛家长估计也差不多。学区房,更多大概是买了房的家长孩子共同努力成就的。一个良好的氛围有助孩子成长,但也别太过于强调了。借用邓公名言,大气候与小气候,孩子教育而言,学校氛围算是大气候,家庭氛围才是小气候,更重要的是小气候。
小奥搞不搞,当然是要搞,除非小升初不择校。小奥最大的作用就是为了小升初择校。怎么搞,坦率说,我也说不上来,各家有各家的实际,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情况。若按典典的经验,就是自己在家搞。自鸡的好处是可以更了解孩子实际的能力,也免去了路上奔波和陪着听课的时间。为了免去路上奔波时间,一些家庭选择网课。在我看来,除了个别孩子,网课效果都是不如线下课的,这其中有很多因素,比如师生互动,比如孩子的摸鱼情况等。自鸡的痛点在于如何坚持,如何更好地控制和避免鸡飞狗跳等。
摇号后,小升初的择校通道依旧是存在的,比如三公。还有摇号去一线民办,摇号当然是公平公正的,但摇号后实际就读这个事还是有很多骚操作的,此处不便多说。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渠道也不便明说。上周我扒拉了一下自招公示名单,“挖出了”两所闵行好学校。
第一所是华二附初,凭着直觉和多年耕耘的经验,挖出了比较完整的四校预录名单。在此我列一下华二附初的预录数据:上中2个、华二21个、复附9个、交附5个。这数据基本就是顶校初中了。
这数据其实不算全,因为还有国课班渠道入学的学生,但国课班不公示,没法挖。比如复附预录有一个李同学,我就没搜到,所以也不太好确认。另外四校分校,只去排查了华紫,有12个。其实坊间关于华二附初的数据比我这给出的亮眼的多,我这只是核实数据而已,有遗漏的。
第二所是晶城实验,数据如下。交附2个,复附1个,华紫1个,延安1个,位育1个,闵中3个。这所学校估计很多家长都没听说过,尤其是外区,其实晶城真的是所非常好的学校,公办性质,民办品质,不输文来的。据传该校还有十个左右的学生放弃了预录准备冲四校。
小升初后,进了初中,也存在是否要补课的事。当然机构开办初中的学科类补课肯定是违反政策的,如今多是选择所谓的团课。常有家长问我是否有团课资源,不好意思,真没有!我家没在外面补课团课过,这个真还是不熟悉。
补课其实来说有两种,一是培优,二是补差。培优而言,多是课内吃不饱,课外求拓展,这种须主意师资的匹配性。至于补差,属于课内没吃透,课外来补救。在我看来,这不需要什么名师,更需要靠谱和负责的老师。
若是华二附初这样的好学校,其实可以不必校外补差,但凡孩子主动点,多练习,多请教老师就可解决了,校内资源是够的,老师也绝不会拒绝一个想上进的孩子来请教。典典属于中不溜,基本就是紧跟校内课程安排,不补课。
就拿最近的一次八年级区统考来说,同样368.5分的成绩,在文来校排是第六,在华二附初则落到校排第18名,而交二附的校排第14名分数是361分。至于说校排第一名,上宝的是378分,华二附初是379分。当然这里面也不是没有原因,各种因素掺杂,我只是想说明,有鉴于区统考的难度,在华二附初,紧跟学校拼中考裸分也是可以进到不错的高中的。
再说中考,家长都很关心自招,其实自招和绝大多数孩子没关系。今年自招名额因着市重招生人数增加变多了,依旧不到4000人的规模,而今年中考人数是12万,可以算算比例。说一些扎心的事实,自招录取主要来自亲儿子学校和所谓的生源校,普通公办的学生其实没什么机会。比如曹二在郊区一般就只看区排3%以内,像闵中对于非生源校一般就只看区排5%以内。所以么,大家可以掂量下,是不是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准备自招。另外,顺便说一句,对于广大有意曹二的学生家长,希望你关注一下曹二官方公号上提及过的星云俱乐部。
除了自招,多数学生拼中考裸分走名额到区和到校进入市重应该是更靠谱的道路。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小升初择校是直接影响中考的决策的。比如市北理还是闵大荒,如果选择市北理,就意味着中考时,自招若没成,名额到区失败的话,平行志愿大概也是没戏的,能上的高中上限就是静安区本区的市西了,除非你放弃名额到校跨区中考。
到高中阶段,其实学科学习也好,补课也罢,都得看孩子自己的主动性了,孩子自己不想要,强压也没太大用。高考应该是最体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考试了,虽然现在搞得也很复杂。家长能做的就是搞好后勤,铺好后路,搜集好相关信息,冲锋陷阵就靠孩子自己了。
将登太行雪满山,升学的路从来不轻松,学生和家长都付出了很多,但无需过多焦虑,一路走完再回望,便是轻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