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一挥间,12年转瞬即逝,当年七外一班的小萌娃长大了。
那年夏天,小朋友们初相识,一个个稚气未脱,2017年毕业一别,全班再无一起聚过,都各自向着自己的星辰大海飞奔。
七年中学时光很短,期间经历了中考、高考,经历了疫情,一路有风雨,如今见彩虹。就拿文章第一张照片来说,当时正在作行规教育,照片中的娃儿,有去北大的,有去复交的,有去港大的,还有高一便直接就读中科大少年班的,同时出国的也不少,录取学校覆盖了美欧日澳。
一班入学时有47个娃儿,中间有各种因素流失的,比如随父母去了美国、日本的。到毕业时,班级有39人。
这39人的高等教育数据我初步捋了捋,但没有去一一核实,985211的录取数据如下:
北京大学1人
复旦大学2人
上海交通大学3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人
浙江大学1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1人
上海财经大学2人
华东理工大学1人
上海大学2人
提前批次有港大一人,中外合作大学的话,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各一人。
出国留学的共有十多人,其中美国4人,英国3人,澳洲2人,德国1人。
其实数据也还不全,一方面还有不了解的,另一方面各国学制也不同,比如日本,还得等上半年。小学时离开中国去新加坡的马上也要开考了。这些都只能静候佳音了。
数据从整体上来看,985率超过25%,如果算上我家这样分数达到985都不去的,985率就差不多三分之一,我想一班这样的班级在魔都的小学班级中也是顶尖层次。
从结果来看,其实小学阶段,只要小朋友能踏进这样的一个圈子,真也不必过于在意小学阶段在这个圈子里的排位,到高考还需要点运气,同时因为都是牛蛙,可选择的也很多。因此家长也无需过于焦虑,加强引导,静待花开而已。
前阵子,雨心的文章探讨了狭窄的复交之路,本届学生从一年级开始,通往复交的道路是越来越窄的,最终只有千分之7.6能成功闯关如愿进入复交,而对于我们一班的孩子,即便按入学46人算,清北复交率也已经是13%以上了,是同龄人的17倍之多。这意味着如果从小学开始就选择一条相对鸡血和辛苦的路,可以大大拓宽未来的道路。
除此之外,我想说一个班级里的案例。一班的Z同学,小学阶段成绩不说突出也是很优秀,至少比我家强很多。那时的小升初是各种寄情书smk的,家长经验不足,导致小升初差点踏空,也算是幸运,进了当时某公办的区招班,如今这区招班已经停开,因为学区内孩子太多了。实话实说,整体而言,这个区招班不如今年冉冉升起的JC市招。这个去向只能说差强人意了,但是锥子只要进了布袋子,迟早会露出其锋芒。
经过四年的历练,孩子不仅是闵行区优秀少先队员,同时也是闵行区新时代好少年,并当选了闵行区第六届红领巾理事会理事。学习成绩更是不用说,最终通过自招进入了黄浦区某市重。当时我和雨心看到了这个结果,其实是觉得惋惜的,因为在我俩看来,这孩子考一个七宝中学是大概率的,如今却去了一所最弱的市重之一。
现在,三年过去了,高考的结果也出来了,从其他渠道获悉孩子考取了华东政法大学。替孩子高兴的同时不禁感叹,真的牛娃到哪都是路遥而不坠其志,行志而不改初衷。更何况这高中也是自己选择的,虽在旁人看来低就了,但在她自己却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说这些,其实想表达一个意思就是,很多家长觉得小升初失利就是天大的灾难,其实不是。上个月时和JC一位家长聊天,孩子自招录了交附,回首当时小升初时也是觉得有点失败,那时的JC远不如现在这么热门,不是那么心甘情愿地去了JC,但学校全力以赴,自己也全力以赴,最终殊途同归,小升初时去了mh2的小学同学会师交附校园。
不说了,扯远了,此文其实就是来复盘一下曾经的七外2017届五年级(1)班!
一班一班,非同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