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儿童体质健康状况正面临严峻挑战,“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了,这些问题与学龄前期的身体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与那些需要达到一定的时间与强度方可产生健康效益的运动不足有着密切关系,科学地指导学龄前儿童进行合理运动己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该如何正确的运动,今天就给大家解读一下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吧。
为什么要运动?
运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能使孩子的身体和精神都趋于强健,在运动中,孩子的意志力会变得强大,心智会更加健全运动其实也是一种“营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且时刻都在发生的。让运动伴随孩子的一生,这是很重要的运动管理理念。
如何正确的对待学龄前儿童运动?
学龄前的运动应该以基础动作为重点,应该多进行一些基础动作的运动,比如行走、跑步、跳跃、投掷、踢等动作;注重多样性,比如多种目标、多种环境、多种形式、多种强度等等;但应避免过早要求儿童完成超出其能力的运动,这样儿童运动的基本动作技能不仅不会发展得更快,反而可能引起挫败感。
每天运动时间多久比较合适?
建议儿童每日身体活动总时间至少180分钟,其中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时间不少于60分钟;针对我国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不足的现状,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若遇雾霾、高温、高寒”等天气,可酌情减少,但不应减少每日运动总量。
建议 | 推荐时间(至少) |
每日总活动时间 | 3小时 |
中等强度以上运动时间 | 1小时 |
户外活动时间 | 2小时 |
应避免哪些不良习惯?
建议在保证每天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其中屏幕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60分钟,且越少越好。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同时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
不良习惯 | 限制时间(最多) |
久坐行为 | 1小时 |
屏幕时间 | 1小时 |
推荐哪些运动类型?
孩子的运动类型不能太单一,会影响孩子的运动兴趣,结合《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将运动类型分为了三大类:日常活动、玩耍游戏、体育运动,应鼓励孩子积极玩游戏,全天处于活跃状态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总而言之,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自身情况不同,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不同,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重在进行锻炼,而不是追求效果。希望家长一定要保持理智,引导孩子合理运动,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一旦孩子有身体不适,第一时间去医院,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在偷懒,更不要逼迫孩子。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一种支持
来源: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为公益宣传,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