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晓 昵称:青青翠竹 历史文化爱好者 重庆老街群友
2025年2月1日,在重庆文保志愿者旗手胡学军老师带领下,我们探寻了铜梁的文化宝藏。这次扫街活动路线是:铜梁匾额博物馆——-铜梁博物馆——-明月桥——-巴川天主堂——-武庙——-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计都寺。
有着“中华第一匾廊”之称的铜梁匾额博物馆,静静地座落于铜梁区一隅。承载中华民族的性灵之光的匾额,以其独特的缄默震撼人心!
铜梁区匾额博物馆保存着中国从清代到近现代的数百件木匾。可以从中窥见川渝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和民间礼节的发展变化。
具有“中华第一匾廊”美誉的匾额博物馆。藏品清代木匾居多,多为历任县令题写。现存最早的有乾隆五年祝寿匾“杖朝耆年”匾,著名作品有“近代草圣”于佑任于1945年题写的“贤母天荒”匾和“福寿康强”匾等。铜梁木匾从数量上看,仅博物馆就收藏了400多件,从时间跨度看,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至今,长达200多年。大多数木匾都是长两米多,宽一米多。以制作工艺分,有素匾和雕刻花边的金匾;以雕刻工艺分,有圆底刻、尖底刻、阳刻、阴刻、浅凿、深雕;以书法分,有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魏碑。其中最著名的书家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华岩寺住持宏亮、清翰林吴鸿恩以及军政界名人熊克武、但懋辛、陈达三、张冲等。木匾中有两次用匾。如“眉寿初觞”匾,初刻时间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同治八年(1869年)第二次使用时,先在原匾上刮膏灰,再上漆,然后重刻“崇应惠民”,将原本一块寿匾改变成了庙宇类匾。
重庆华岩寺第四十三代住持宏亮法师书法“销我亿劫”匾额
“积善余庆”匾额
“德寿应永”匾额
“治績开天”匾额
“并隆三豆”匾额
“德必有邻”匾额
“利济舟楫”“积善余庆”匾额
“人瑞启祥”匾额
“慈寿永延”匾额
“艾发重添”“鹤算齐眉”匾额
“德惠龙门”匾额
“德寿可传”匾额
于右任“贤母天荒”匾额
“琼江书院”匾额
“大雄宝殿”匾额
铜梁博物馆
铜梁博物馆馆藏文物有:铜梁旧石器文化;俗称“小兵马俑”的铜梁明墓石刻仪仗俑;誉满全球的铜梁龙灯。
铜梁明墓石刻仪仗俑
铜梁明墓石刻仪仗俑
青铜器
铜梁龙灯
铜梁龙灯
明月桥
武庙
武庙
邱少云烈士青铜塑像
邱少云烈士事迹陈列馆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位于铜梁城区西门凤山之巅,是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国际主义战士、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而建。广场有邱少云烈士纪念碑。
计都寺
计都星君同罗睺星君、太阳帝君、太阴皇君、五德星君合称九曜星君。也就是说,计都本是天上星宿神灵。计都寺的计都星君手托火珠,威灵莫测。但整个计都寺全是汉传大乘佛教的布局。这以计都命名的寺院真的罕有!
铜梁扫街活动圆满结束了,感谢文保志愿者胡学军老师和同行的队友互助有爱的陪伴,也感谢文保志愿者总队每次默默筹备付出,让我们每次都有那么多丰盈的收获,充实的满足。这是我们每个队员都感同身受的快乐,期望这些充满价值的活动能激励更多的人更加保护文物,爱护我们祖国的珍贵宝藏!真正从每一件文物的内涵中找到自己的根!
【同行者说】
非常充实而有意义的春节长假,璧铜线已经开通啦,一直想去坐坐,但是总找不到理由去看什么,哈哈 这不,刚好文保组织组织了这次铜梁文保一日游活动,铜梁匾额博物馆,铜梁博物馆看铜梁龙展览,天主教堂看精美绝伦的雕刻,城区武庙祈福送了一个苹果🍎保平安,老胡找的餐馆吃了开年的文保大餐,回味无穷第一次吃椒麻的合川肉片,超级好吃吃货的总结离不开吃还去了四百多年历史的计都寺祈福保平安,邱少云革命烈士纪念碑,通过讲解了解了当时的抗美援朝战争条件之艰苦,革命烈士们意志之坚定,令我们尊敬佩服和敬仰,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铸就的新中国我们要好好珍惜,努力工作,满腔热血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偶尔有一丁点困难,那都不是事儿,现在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新年第一触动,感谢文保组织,辛苦老胡带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