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街作业】2025蛇年新年铜梁第一扫

文摘   2025-02-02 22:47   山东  

作者:小木 郭娅  重庆文保志愿者、历史文化爱好者

新年新体验,乘坐璧山到铜梁便捷轨道交通。璧铜线已经开通啦,一直想去坐坐,但是总找不到理由去看什么,哈哈 这不,刚好文保组织组织了这次铜梁文保一日游活动,2025年2月1日,在胡学军老师带领下,走进铜梁,探访铜梁的历史文化。上到退休老者,下至初中生,有执证志愿者,也有老街爱好者,共12名队员参加新年活动。今天的扫街活动路线是:铜梁匾额博物馆——-铜梁博物馆——-明月桥——-巴川天主堂——-武庙——-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计都寺。

玻璃幕墙的铜梁图书馆,时尚又大气,“为中华之崛起读书”赫然刻在墙面, 满满的正能量。匾额博物馆也就在图书馆幽静的花园边。

铜梁区匾额博物馆保存着中国从清代到近现代的数百件木匾。可以从中窥见川渝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和民间礼节的发展变化。


    具有“中华第一匾廊”美誉的匾额博物馆。藏品清代木匾居多,多为历任县令题写。现存最早的有乾隆五年祝寿匾“杖朝耆年”匾,著名作品有“近代草圣”于佑任于1945年题写的“贤母天荒”匾和“福寿康强”匾等。铜梁木匾从数量上看,仅博物馆就收藏了400多件,从时间跨度看,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至今,长达200多年。大多数木匾都是长两米多,宽一米多。以制作工艺分,有素匾和雕刻花边的金匾;以雕刻工艺分,有圆底刻、尖底刻、阳刻、阴刻、浅凿、深雕;以书法分,有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魏碑。其中最著名的书家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华岩寺住持宏亮、清翰林吴鸿恩以及军政界名人熊克武、但懋辛、陈达三、张冲等。木匾中有两次用匾。如“眉寿初觞”匾,初刻时间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同治八年(1869年)第二次使用时,先在原匾上刮膏灰,再上漆,然后重刻“崇应惠民”,将原本一块寿匾改变成了庙宇类匾。

拾金不昧匾……里面生动记录了老板拾金不昧的故事。

以前穷,对人好就劝人多吃饭;某人为人实诚,给客人盛饭多加盖一团。因饭团像草帽头,故而得名。“帽儿头”就流传下来,成为了早些年间的方言。而“拾金不昧,吃帽儿头”就成了铜梁的顺口溜,表现了诚实守信,为人淳朴的精神。

二次用匾……这是一块在原有的匾额上,重新刮灰做漆雕刻的匾额。底层是眉寿初熠,上层加刻“崇应惠民”

庆治萱阁,旁边花纹非常的精美。

于右任书写的草书“贤母天荒”

重庆华岩寺第四十三代住持宏亮法师华岩寺大师书写书法“销我亿劫”匾额

琼江书院

第一名峰

坐坏蒲团

为重庆华岩寺第四十三代住持宏亮法师华岩寺大师书写,表示大师德行高深

併隆三豆……三豆即是60雅称。“豆”为菜肴。“60是三豆,70是四豆,80是五豆,90是六豆,所以明养老者”。

植物计月法,一月杨月,二月杏月,三月桃月,四月槐月,五月榴月,六月荷月,七月桐月,八月桂月,九月菊月,十月阳,十一葭月,十二月梅月

认真听讲解

与讲解员交流咨询

走进铜梁博物馆,铜梁博物馆馆藏文物有:铜梁旧石器文化;俗称“小兵马俑”的铜梁明墓石刻仪仗俑;誉满全球的铜梁龙灯。远古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内容是1976年修西郭水库发掘的大量象牙化石。

明代石刻俑人展厅

扛板凳的仆人俑,生动形象

端水俑

慈祥和蔼的婆婆

明代铜梁县城的第一高官兵部尚书张佳胤父亲张文锦与沈氏的合葬墓,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规制,人文,服饰,习俗等。

父亲入土时,儿子张佳胤的地位为六品,还不是特别高,因此,规制低调,俑人形大

母亲入土时,儿子张佳胤已经是四品高官,她的陶俑规制高,人多而形小。

八抬大轿

队尾的人正在提鞋,正是这“提携”的谐音,寓意着美好的祝福。

案几上空无一物,旁边只站着四位侍女,一看就是女主人

案几上摆放着书本和笔,表示男主人,老爷的随从4人,侍女4人。

铜梁龙展厅

寓意“三元高中”

猪啃南瓜,诙谐幽默的反映生活,寓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十八学士,由龙首和一群鲤鱼灯组成,寓意“鲤鱼跃龙门”

草龙

巴川明月桥,依稀可见当年的模样

登上对面居民楼看到的全景图。

天主堂,建于1907年的巴川天主堂

走进武庙

盘根错节的树根下,一块风化严重的石碑上刻着“武庙”

武庙

武庙的旁边不远处就是邱少云纪念馆

邱少云烈士纪念碑。50年代只塑了10米高的方形纪念杯,70年代加了5米的水泥塑像,后改为青铜塑像。大家七嘴八舌的给年轻人分享着当年塑造解决“端抢”不稳定难点的故事。设计者向大足石刻华严三圣学习古代力学原理,给塑像加了一件披风,不仅解决了端不稳的问题,还让塑像更英勇高大,不得不为劳动人民的智慧鼓掌。

小山丘上的铜梁中学凤栖亭,岩壁下“铜梁中学废兴纪念碑”。因年代久远,只存留部分内容。

邱少云革命烈士纪念碑,通过讲解了解了当时的抗美援朝战争条件之艰苦,革命烈士们意志之坚定,令我们尊敬佩服和敬仰,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铸就的新中国。现在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我们要倍感珍惜,努力工作,满腔热血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纪念馆里陈列土地使用证

家书抵万金。部队扫盲班成绩斐然

1953年6月1日颁发的记功命令

颁发给邱少云弟弟的奖状。

悬挂英模人物10人!

特级英雄,一级英雄名单


铜梁南站后面的山坡上有一座寺院,名叫“计都寺”,这是一座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寺院,目前只剩下山门外石壁上的几个石窟和一株黄桷树,深深遗憾。

计都寺,始建年代无考。

宋熙宁四年(1071),巴川令何智在此题《岁寒亭诗》,诗中有“松叶摇风扶醉衣”之句,为当时人所传诵。明代永乐元年(1403),僧普亮师徒来此,披荆棘,辟路径,建佛堂,名曰“计都禅寺”。

正德年间毁于战火,嘉靖初年重建。今存残碑惟篆题“重修计都寺记”六字可辨,其余文字已磨蚀。罗喉、计都两山,盖据古天文学者观测,因其地理位置与天上罗喉、计都两星相应而得名。光绪本《铜梁县志·地理篇》记载:岁星位于秦,荧惑位于衡,太白位于华,辰星位于常,镇星位于嵩,罗、计二星位于巴岳之旁。

长长的台阶,红色的高墙,黄色的墙头,倍感沧桑

石门洞上的“计都寺”为老物件

空灵的寺院坐落在山巅,为大家祈福保平安

红烛流泪为苍生

塔陵(有两位得道高僧的舍利塔)

四百多年的黄桷树依旧枝繁叶茂。阳光明媚的下午,这棵树一定会闪着光。今天,薄薄的雨雾中它更具一番仙气。

计都殿……

特色团年!老胡找的餐馆就在东街附近,分量实在,色香味美,椒麻味的合川肉片,超级好吃。感谢文保组织,辛苦老胡带队啦!

    今天这次铜梁文保扫街一日游活动,就是一场开年的文保大餐,丰富多彩又回味无穷!!让我过了非常充实而有意义的春节长假。

—————END—————
🌟 守护历史,传承文化 —— 重庆“文物守护”公益月捐计划 🌟
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巴渝大地的千年记忆。在重庆,我们有幸与这些历史文物共存。现在,我们邀请您加入“文物守护”公益月捐项目,以月捐小善,成就文物大守护。
🔹 月捐计划亮点:
持续支持:每月定期捐赠,为文物保护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文化传承:您的每一份贡献,都是对重庆文化遗产传承的助力。
共同参与:与我们一起,成为文保志愿者,共同守护我们的历史。
🔹 参与方式:扫码海报下方二维码,立即加入月捐行列。
分享给朋友,让更多人加入我们的守护行动。
🔹 我们是谁:
重庆市渝中区母城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中心
重庆慈善联合总会志愿者总队文保大队
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
🌈 加入我们,让每一步行走在重庆的土地上,都充满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待。🌈




重庆老街
是以保护、关注历史文化建筑,以及古镇,古村落为己任,并致力于向社会大众宣传、推广相关资讯的核心平台 关注重庆母城的命运、每一处历史遗迹、每一条老街小巷 关注政府对重庆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古建筑的态度 我们: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