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家”的温暖 凝聚“新”的力量

时事   2024-10-24 17:05   北京  

江苏省淮安市现有快递员、外卖配送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5.8万余人,发挥着“蓄水池”和“稳定器”的重要作用。淮安市围绕“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目标,聚焦组建重点、突破覆盖难点、畅通服务堵点、打造标杆亮点,将新就业群体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将阵地建在新就业群体“需求点”上

“欢迎进入‘温馨驿站’!请爱护公物,注意卫生,离开时关灯关空调……”在金湖县“温馨驿站”内,正在播放温馨的语音提示,这是金湖县委组织部、县委社会工作部根据新就业群体人数众多、流动性大、类别复杂、需求多样等特征,联合市场监管局、金湖农商银行共同打造的24小时全天候智慧型“温馨驿站”。驿站内配有空调、冰箱、微波炉、饮水机、按摩椅等服务设施,提供应急药品、一次性雨衣等日常所需物品,并依据新就业群体特点等因素动态更新服务项目,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精细化服务。

近年来,淮安市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移动电信营业点、爱心商户等场所,在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集聚度较高的核心区、物流园区、特色街区,广泛调研、精准选址,建成“温馨驿站”“骑士之家”等阵地800余个,着力打造集党建宣传、便民利民、关心关爱、文明引导为一体的“开放式、一站式、共享式、零距离”的服务场所,让驿站成为新就业群体的“温馨港湾”。

将阵地建在“需求点”上,打造新就业群体“便捷之家”是每个“温馨驿站”建立的初衷。清江浦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会同淮海街道党工委、互联网平台企业,以区内2000余名新就业群体为主要对象开展专题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反馈,将开元路淮海第一城168号改造成面向新就业群体的“一站式”党群服务综合体;淮阴区围绕大润发商圈、曼度广场商圈等人员密集场所,打造首批“淮蜂小哥温馨驿站”,免费提供阅读、休息、热饭、充电等服务;东湖社区创新打造“小哥食堂”,服务周边600余名新就业群体,每天提供8种以上菜品供选择,让外卖配送员等群体在忙碌之余也能错峰吃上营养实惠的“热乎饭”……

   一家“暖心商户”就是一处温“新”驿站

在清江浦区淮海商圈开元路上,一家名为“唐记臭干”的店铺,醒目地挂着一个标识: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可以优惠购买臭干、饮料等食品,还可以享受免费充电、歇脚等服务。

店主唐维先说:“外卖配送员享受到就餐优惠,送餐的时候也会更加舒心用心,店铺好评率得到了很大提升。我们也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为他们做点事。”

一家“暖心商户”就是一处温“新”驿站,像这样的“爱心商户”“党员示范商户”在淮安市还有很多,它们提供着多元化服务和多方位保障。多家店铺推出歇脚休息、免费饮水、免费WiFi、手机充电、自带餐饮免费加热等关心关爱服务;家政服务企业组织员工走进爱心暑托班为新就业群体子女讲授收纳知识,为新就业群体解决“后顾之忧”……

淮安市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所需所盼,深入推进关爱凝聚新就业群体20条措施,将每月27日设立为“淮安爱骑日”,统筹人社、工会、司法、卫健等23个部门制定市级服务项目,提供免费体检、法律援助、家庭教育指导等服务。围绕新就业群体权益维护、劳动保护等需求,组建“红律护新”志愿服务队,建立新就业群体司法联动协同保护机制,聘请专业律师定期走进“温馨驿站”,为新就业群体义务代理维权案件,托起“稳稳的幸福”。

   实现“骑手”变“帮手”转变

淮安市坚持把实事办到新就业群体堵点上、把服务做到心坎上,通过设立“红‘新’学院”、举办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开展就业指导服务等,帮助新就业群体提升学历技能水平,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今年初,淮安市市场监管、人社等部门联合举办“春风送真情,援助暖民心”外卖配送行业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400余个。许多企业在招聘中提出了为骑手购买商业险、给予恶劣天气补贴等举措。“不少公司都为骑手配齐装备,还安排老师傅传帮带,工作时间自主,薪酬待遇也很好。”从其他城市选择回乡就业的王先生说。

除了拓宽新就业群体就业渠道外,各级行业党委还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来源广泛、流动性强、联系面广的优势,搭建参与治理平台,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小巷骑手”等65个志愿服务队,选聘734名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兼任社区网格员,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助老助困、安全隐患排查、文明城市建设等志愿服务活动。

加入“小巷骑手”志愿服务队后,“饿了么”盱眙站负责人邵青多了一个“安全课堂”宣传员的身份。他定期为居民开展涵盖用气、用电安全等内容的“庭院安全小课堂”,将枯燥的安全知识讲授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案例分享,用实际行动服务社区、传递温暖。

淮安市紧扣新就业群体职业特点,充分发挥快递员职业优势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普法宣传。选聘456名“食品安全监督员”,引导外卖配送员参与行业治理。实施基层治理联建联动志愿服务行动,组织新就业群体与社区结对开展志愿服务,推动解决进门难、上楼难、停车难等治理难题,真正实现由“管理对象”到“治理力量”的转变。


通讯员 许 艳 李琦琪
来源:《中国社区报》10月24日头版

监制:马怀刚
编辑/设计:安青柳


讲好社区故事

传递百姓声音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中国社区报》全国各地邮局随时订阅
邮发代号:1-117
联系电话:010-83666582/83666586/83666587
投稿邮箱:shequbao2015@163.com




中国社区报
《中国社区报》是中共中央社会工作部主管的党报,是全国社会工作系统新闻宣传主要阵地。反映人民建议,宣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展示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成就,报道“两企”“三新”党建工作,推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经验做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