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三工镇常胜村】“文明常胜 志愿之村”的实践与启示

时事   2024-10-23 15:48   北京  
志愿者在石榴籽农场除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三工镇常胜村立足实际,以打造“文明常胜 志愿之村”品牌为总抓手,构建志愿服务矩阵,在实践中寻找适合本地实际的有效方法,走出了一条项目化运作、组织化运行、精细化服务、长效化发展的新路径,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精细化、专业化发展,充分满足村民的多样化需求。

   常胜村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

实行项目化运作。常胜村改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村志愿服务站,把志愿服务站建设以项目化运作的形式加以明确,并划分为多个子项目,列出建设内容、计划、要求,明确时间节点,整合各类资源。创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确保志愿服务站建设扎实有序推进,彻底打通服务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以点到面、全覆盖式工作阵地。志愿服务站负责辖区志愿服务的组织、协调、联络等管理工作,通过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对志愿者实时全天候动态管理。同时,开通微信群、微博、QQ群等网络信息平台,确保志愿服务的联络沟通信息畅通。求助者可通过上述方式随时向志愿服务站提出服务请求,志愿服务站即时将志愿服务送达到位。

实现组织化运行。常胜村志愿服务运行的项目、内容、时间均有专人负责协调落实,改变了以往志愿服务随意性、分散性、无序性状况。依托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便捷的网络,建立较为完整的志愿者信息库。根据群众自愿报名情况组建志愿服务队,并建立档案,详细记录志愿者姓名、年龄、特长、服务时间等,实现志愿者注册管理,根据个人禀赋条件编入不同服务内容的志愿服务队。村里先后组建了“红色爱心”服务队、“红色宣讲”服务队、“红石榴”服务队、“红色管家”服务队、“红马甲”服务队,群众可通过信息平台及时找到对口活动和志愿者,获得有效服务。比如,“红马甲”服务队从一开始为老弱病残孕送货上门的“快递小哥”,逐渐演变为无所不能的“百事通”,现在又被村民和外来流动人口称为“飞毛腿”服务队。通过组建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队,为志愿服务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开展精细化服务。首先,以“智民”为目标,开展理论共学行动。常胜村充分发挥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党校驻村工作队优势,成立了以红色宣讲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队,从群众关心的民生建设、项目发展、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健康知识等方面入手,宣讲政策、解读文件,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其次,以“乐民”为载体,开展文化共荣行动。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片区文化室、小广场,组织开展新疆歌舞、三句半排演、棋牌竞技等多种文化活动,不断夯实文化润疆的基础,使群众心有所归、乐在其中。再次,以“便民”为中心,开展服务共享行动。积极为鳏寡孤独家庭开展家电维修、代购物品等便民服务,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最后,以“安民”为保障,开展平安共守行动。以片组为单位,设置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项目,其运行中形成的民情反馈机制,有助于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常胜村各片组还组建义务巡逻、消防自救、防范诈骗等志愿服务队,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有效维护辖区社会稳定。

促进长效化发展。首先,根据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工作生活实际,遵循自愿自觉原则,鼓励、倡导村民尽己所能;同时,讲究适人、适时、宜地,在做好本职工作和照顾好个人家庭生活前提下,能帮则帮,能多帮则多帮,积小善成大爱,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花架子。其次,实行志愿服务星级评定制度,依据志愿者年累计服务时间分别授予其一至五星级荣誉称号,并进行表彰。另外,通过“积分银行”“道德银行”“信用超市”等载体进一步完善激励制度,通过先行动起来的一批优秀志愿者,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志愿服务。

   常胜村志愿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志愿服务的生命力在于持久。从实践层面看,常胜村志愿服务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经验,提供了一些启示。

志愿者为村民收集发布就业培训信息

要聚焦群众需求。志愿服务活动内容要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涵盖群众生活方方面面,切实从群众的现实需求出发,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志愿服务为群众解难,自然能得到群众的积极响应,带动更多群众参与,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要融入基层治理。要把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与平安乡村、文明乡村、美丽乡村等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志愿服务成为基层治理的有效补充。

要坚持因地制宜。“五里不同村、十里不同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首先要因地制宜,面对不同背景和客观条件,要讲究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尽可能调动群众共同参与;要从村庄实际出发,找到合适的活动载体,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其他地区经验。其次要注重发挥活动的品牌效应,在开展活动中找出适合当地的一些成功案例,并注意积累和提升,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实在的行动、系统地维护等方式,推动品牌效应最大化。

要完善制度保障。志愿服务活动能在基层顺利推进,完善制度保障尤为重要。可以把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各类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测评体系和评选表彰办法中,以制度建设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先进个人和组织的表彰和激励,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更好地激发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弘扬志愿精神,形成示范效应,构建良好的社会参与环境。

(作者系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党校副教授)


来源:《乡镇论坛》10月中旬刊

监制:马怀刚
编辑/设计:安青柳


讲好社区故事

传递百姓声音




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中国社区报
《中国社区报》是中共中央社会工作部主管的党报,是全国社会工作系统新闻宣传主要阵地。反映人民建议,宣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展示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成就,报道“两企”“三新”党建工作,推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志愿服务经验做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