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来,就是长期主义

财富   2024-11-07 06:01   上海  

长期主义、长期主义、长期主义。

近几年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实在太高了,但你系统性思考过长期主义是什么吗?

“巴菲特、贝索斯那么卓越的企业家都信奉长期主义,那我也试试吧?”

千万别!

盲目学习、实践的后果,只有一种可能:死在黎明之前。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首先,我们要弄懂到底什么是长期主义。

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延迟满足?先使劲向下扎根,再向上奋力破天?

都对,但更为重要的是。

时间长期主义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先打一口井,先有水喝”。

在世界商业范围内,贝索斯与巴菲特无疑是最为著名的两位长期主义者。

贝索斯说“一切都将与长期有关。”

巴菲特说“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考虑拥有它。”

两位世界前首富,对于长期主义的观点看法,颇具分量、说服力十足,许多人被感染。

但是,请等一下。行胜于言,我们要看看这二位到底是如何践行长期主义的?

明面上巴菲特90%以上的财富,都是60岁后获得的。

59岁的巴菲特,财富是38亿美元,而今年其财富近1100亿美元。59岁后增加的财富,超过90%。

但其实,巴菲特30岁数时已经是百万富翁了。而许多人30岁时都没什么存款。

今天市值近1.6万亿美元的亚马逊,在97年之后的近20年间几乎不盈利。

贝索斯能够抗住来自股东、投资人的巨大压力,是因为在创建亚马逊之前,就是华尔街一家债券交易公司的高管。而多数人30岁时至多是企业中层。

这样看来,长期主义是强者的机会,他们有根基、有实力放弃一时的得失,追求更大的目标。

这样理解,你就错了。

无论是贝索斯还是巴菲特信奉长期主义的目的是什么?终局的胜利!

就像下棋一样,你需要把每一步棋走好,不断积累阶段性胜利,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就是长期主义的另一面,回归当下。

举几个例子。

高瓴资本的张磊,被批在新能源汽车的投资上“短期操作”。

被芒格视为“房间里最聪明”的人,李录。一位毋庸置疑是位长期主义者。可是他又说投资人应该打无记忆的球。

索罗斯更甚之,是个典型的“反转者”,经常见风使舵,虽然在“活下来”和“投资收益”这方面他算是长期主义者。

长期主义更像是一种评判标准,计较“一时之利”,没问题。只要能提高终局的胜率都是长期主义。

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讲,要提高终局的胜率,必须回归当下,先打一口井。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先争取“流水”,让我们不至于被渴死。

再争取“滔滔不绝”,水流越来越大连绵不断,让我们有一些富余。

最后再争“先”,水流成势,磅礴奔涌,汇聚成海。

先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

那么这口井该怎么打?去哪里打才能“有水”,是我们要首要解决的问题。

肯定不能去“沙漠”里,这样做只是空费力气,把自己渴死。

而保证先有水,保证自己今天能活下来,则是“滔滔不绝”、“争先”的前提。

例如,餐饮等一些刚需行业,就有一定的确定性。

有人会说“你是不是恨我?让我去干餐饮。餐饮竞争那么激烈”。

据统计,2023年春节,餐饮行业迎来井喷式复苏,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3.9%。

事实说明,餐饮行业算是三年疫情之后,最先出现反弹的几个行业之一,有一定的确定性。

退一步说,不去投入过高的成本,去盘店面开连锁店。

摆个摊服务好周边邻居总是可以的,毕竟摆摊成本很低,出一天摊就赚一天钱。

虽然是“辛苦钱”,但至少我们获得了确定性,有水喝不会被渴死。

对于职场人来说,我知道,你很讨厌领导的PUA,讨厌每天两点一线生活,想要离职。

但请先等等,你需要思考这不是你唯一的经济来源,一口有水的井。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劝你先不要离职。

保住了这口井,我们才能谈如何扩大水流,做到“滔滔不绝”。

做对策略,扩大优势

好,活下来了。接下来想要活得更好,到达“滔滔不绝”的境界该怎么做?

很简单,在竞争中不断增大优势。

或许你会说“说得容易,做起来难”。这说明,你没有掌握恰当的策略方法。

你观察过身边没?能够在职场中屹立不倒或者能把企业做好的人,采用了什么策略?

归纳起来基本上有三种: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专一化战略。

三种战略放在企业层面上很好理解。

例如,可口可乐就是典型的成本领先战略,先找到一个长期有潜力的赛道,然后长期投入,做大、做出规模。

等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了,就能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

差异化战略做的最好的是苹果。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当年的iPhone 4?

与其他手机厂商的同期产品一对比,独树一帜。这种差异化,带来了竞争优势。

专一化战略更好理解,乐高、迪斯尼都算是。先吃透一个领域,然后借助品牌势能,不断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也很容易产生竞争优势。

这三种战略放到职场上,怎么理解?也就是效率高、具有个人特色、专业深耕。

例如,你有一个同事小王,你完成一项工作的所需要的时间,他可以完成两项。

效率决定成果,速度成就高度。

小王付出的时间成本,是你的一半,空出的时间可以完成其他工作。也就形成了竞争优势,这是成本领先战略。

你的另一位同事,小李。他总能在团队中,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让人眼前一亮。

除去他,大家的想法基本上都一致,某种程度上来说,小李就是团队获得增长的新支点。

人无我有,就是差异化战略。

专一性战略更好理解了。

在一个专业领域持续不断地钻研,时间的流逝之下,经验与知识随之增长,成为了团队里的专家。

同事遇到没有实操过的工作,就会找他取取经,有了不可替代性,也就获得了竞争优势。

三种竞争策略,精准落子,步步为营之后,我们取得了竞争优势,做到了“滔滔不绝”。

那么,该如何“争先”呢?

适时看天,顺势而为

阴符经中有一句话: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就,要看清大势,顺势而为,就会有所成就。

换句话说,“猪站在风口上都能飞”。

我知道,你肯定懂这个道理,但是你看不到风口。

这是因为你只顾埋头赶路,没有抬头看天,过于迷信“努力”,而忽视趋势、选择。

很容易导致两种结果:一是,遇到瓶颈无法突破,二是,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

适时抬头看看天,乌云密布就赶紧找地方避雨,阳光正好就趁早赶路。你就比别人走得远。

但请注意,长期主义并不是投机主义,过度的投机,只会让前期奠定的胜率,功亏一篑。

例如,2022年作为新技术的NFT(虚拟数字资产)盛极一时。

在市场最火爆时,一枚个位数发售价的NFT,在数天之内,可以疯涨到四位数。

这种夸张的投资回报率,让许多人赚快钱赚红了眼,耗尽积蓄,甚至不惜借贷也要进入市场。

然而2023年,NFT几乎一夜之间暴死,相关机构倒闭的倒闭,跑路的跑路。多数投资者,血本无归。

过度投机,看不清大势所在,很容易让前期的所有胜机,化为乌有。

在前些年,同样投资作为新技术AI的投资者们,如今大多数人收获回报颇丰。

这是长期主义的第三个重点,正确理解趋势。当新技术、时代发展的红利来临时,我们能够正确理解趋势,才能准确把握住机会。

滔滔流水就有机会,“争先”汇聚成海。

做大红利,是复利

实践长期主义的初期阶段,其实就是一种复利思维。复利到达了一定程度,看准趋势,汇聚成海。

而复利思维是一种方法论,可以通过锻炼习得。

1.如何拥有复利思维?

拥有复利思维最重要的是建立知识体系。

决定思维是否持续成长,知识体系的输入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底层、中层、应用层三个层面。

① 底层

底层是思维进化的过程。

从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每天都在更新大脑,通过新知识的输入,不断为大脑下一次思考积累素材。

如果大脑里没有相关内容的基础概念和认知,就无法对新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呈现的形态便是“难以理解”。

举个例子。

小时候我们死记硬背的文章、复杂的物理公式等。

如果我们有很多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和思考的时候就会容易得多。

② 中层

中层带来能力圈的放大。

知识体系就像一张蜘蛛网,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个节点知识的作用,连成为网,而不是孤岛。

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像是打地基,一旦基础打牢,后面的认知升级就能达到指数级的发展。

③ 应用层

应用层带来知识的变现。

能力圈背后是知识的储备,在知识结构中,学习的底层知识和应用知识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在此划等号的是时间。

举个例子。你有一个投资理财的规划,每年赚10%左右,年底就会有一个利润分配的问题。

通常你会拿出一部分花掉,然后再拿出一部分继续进行投资。而花掉的就是应用层的知识,再投资的部分就是你的底层知识,这个比例在你人生不同的阶段中属性也是不同的。

随着时间的拉长,你的底层知识可能是不变的,但应用层知识在不断地增加。

比如,在工作中你学会了怎么做运营、怎么做营销,但这些只能作为你能力的表现。

那么,如何让你能力的表现变成底层知识呢?

答案就是打造高效的体系,成为某领域的专家。

同一个领域,新手和专家的差别就在于,专家看到了本质。

也就是,理解了事物背后的基本逻辑,然后归纳体系进行输出,最后达到放大的效果。

比如:从原本只能靠“单一贩卖时间”的形式,发展到可以多元化“贩卖时间”,比如顾问、咨询、培训等。

这一切的原理其实就是“底层+应用层知识”分配的机制。

2.构建模块化知识体系——学习复利

① 用“知识树”打造高效系统的方法论

知识是有结构的,工作内容也是有体系的,学习应当先掌握“主干框架”,然后再将内容补充到大框架中。

知识树就是这样一种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快速理清知识体系、掌握底层逻辑。

② 用“知识树”结构去思考学习核心不是精通,而是先掌握基础。

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变化得非常快,每个行业本质上在赚取的是认知差,如果想要对很多事情都精通,就要大量的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所以有效学习应该是更深层次的了解本质,应该从体系化掌握到挖掘背后的逻辑。

③ 构建“知识树”的方法论

归纳法和演绎法告诉我们,经验是用来归纳的,通过归纳的方式,总结出本质层面的东西,然后通过演绎寻找出新的赛道,这整个的环节就是创新。创新是基于原有的知识之上的。

所谓原有的知识,也称为方法论。 

(1)静态学习VS动态学习

什么是静态学习?

你去考驾照,在考试前需要学习驾驶的基本理论知识,教练也会教你怎么打方向盘、侧方停车需要看哪里、坡起什么时候拉手刹等,这就属于静态学习。

静态学习的本质是学习方法论背后的逻辑,先让自己知道逻辑如何,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

而动态学习的本质是要求自己刻意练习,比如化妆、打篮球、做市场营销、进行社群运营管理、进行用户管理等。

这些都需要自己去验证才能得出真理、提炼出自身方法论的东西,所以称之为动态学习。

(2)动静结合构建自己的方法论 

大多数方法论的学习都是动静结合的,很多人为什么会越学习越焦虑呢?他们往往缺少的就是动态的刻意练习。

理论始终是别人的,自己没有通过动态的方式去提炼这些理论中的核心内容,最后就会造成眼高手低。

总之,动静要结合,多数人以为读完书就懂了很多,其实还需要提炼、刻意练习、执行打磨,最后总结出来的方法论才是自己的。

3.让人生价值最大化——成长复利

给自己一个竞争对手自然界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而竞争则让你始终保持危机意识,正是在竞争的推动下,世界才会不断发展。

① 个人需要马蝇效应

马奔跑的速度从慢到快是由于马蝇的叮咬,我们个人的发展由弱变强也需要叮咬。

对于个人而言,如果想要达到某个目标,就要学会给自己阶段性地施压,并且找到一个核心竞争对手,这样才会有“比学赶帮超”的精神。

大量实验证明,在阶段性的施压或者利益诱惑下,人的成长空间是巨大的。

② 压力为动力

企业与企业有竞争,才会出现巨头;个人与个人有竞争,才能显出能力高低。

没有对手的生活,会让我们慢慢变得懈怠。不要对对手感到愤怒,也不要觉得他们碍眼,坦然地面对他们、接纳他们,才能让自己取得进步。

4.内驱能力——找到内在成长的动力

内驱力就是我们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做一件事,为此我们会调动一切资源,为了达到结果而努力的能力,就是内驱力。与之对应的是外驱力,外驱力是我们为了得到某样东西而不得不付出的努力。

内驱力是我们心甘情愿去努力,而外驱力则是我们被迫去努力。

通过内驱能力,进行日常思考,会让一个人在工作中快速进步。

反之,就不可能拥有高效的执行力。

内驱力是成长的根本。

如果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不足,那么他的外在驱动力也不会太强。

举个例子:你肯定知道坚持一个月不吃辣椒和油腻的食物,脸上的痘痘会消失,但是某一天如果没有做到,前期的付出就可能会前功尽弃。

外部动力很难长期稳定地存在,随时可能消失。
例如: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工作,需要每天7点起床,你可能就会起来,但如果你不去这家公司上班了,可能就会睡到8点。

内驱动力要靠自己不断从心里改变和锻炼,与其依赖他人,不如靠自己,训练自己的内在驱动才是正道。

总 结

很多人并没有系统思考过长期主义,就进行盲目实践,期盼在未来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殊不知,这是射向未来自己的一颗子弹,终食恶果。

其实长期主义是一种评估体系,只为了终局的胜利。
也就是说,要兼顾当下与未来。在当下不断奠定胜机,下好每一步棋,才能在未来取得终局的胜利。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脚踏实地,永远好过眼高手低。
这就要求,我们回归当下,先打有一口有水的井,先有水喝。
然后,扩大水流,做到滔滔不绝。
最后,再争先,水流成势,汇聚成海。
理解了这三点,我们才算是真正弄懂了长期主义。
祝你,在当下不断取得小胜,最终收获人生的大胜。
|END|

东家自习社
聚焦客户的挑战与持续增长,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与有温度的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