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负责,才是一名管理者最大的修养。
管理员工,不要有这两种心态
很多人做不好管理,关键在于两种心态:
第一种:保姆心态。
几乎每一家公司都会有这样一种类型的管理者:
他们总是害怕员工犯错,觉得员工效率低,为了更快地拿到结果,就自己顶了上去,包揽了很多本来是员工的活。
作为管理者,如果你有这种“保姆心态”,所有的事情都帮下属干了,那么你更像是下属,而不是一个管理者。
管理者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是一个“保姆式”的管理者,你会发现你的时间根本不够用,你没有时间做那些本来该由你做来、且能创造更大价值的事情。
保姆式的管理者,会让员工变得懒散,失去进取心,他们会觉得,反正最后领导都会“揽上身”,就不会再积极主动,大胆创造了。他们一有问题,就找自己的上级,慢慢地,属于自己的事情都依赖别人完成,变成了“巨婴”。
从这个层面来说,所谓的“巨婴”员工,其实都是管理者“培养”出来的。
第二种:地主心态。
什么是“地主心态”?
你过去是执行层,给别人打工,就好比是“佃户”,现在你爬到了管理层,当上了管理者,翻身成了“地主”。
当了“地主”,你手上有了权力,以前被人管,现在去管人,心态一下子膨胀了,就开始狐假虎威,以权压人。
这类人的“官味”是很重的,在管理团队时,他们经常忽视员工感受,手段粗暴,强硬地将工作分派给下属。
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你只看重权威,不关心团队,那这样的团队必然危机四伏;如果你只想着自身利益,而不注重员工感受,那员工也不会认同你,追随你。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就不要有“保姆”和“地主”的心态,你要有“教练”的心态。
什么是“教练”心态?说白了,就是一种负责任的心态,你要能向下负责,即管理者向员工负责,帮助员工成长,取得成绩。
为员工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为什么说向下是负责,而不是管理?
因为,相对于管理者而言,员工是资源稀缺的一方,比如缺乏内部人脉和外部渠道的支持,缺乏对公司战略意图的理解,等等。如果管理者不对员工负责,员工就难以拿到绩效。
哈佛商学院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否取得绩效,72%是由他的上级决定的,他自身决定绩效的比例只占28%。
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要通过团队拿结果,你就需要用人所长,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换句话说,员工的目标,是你和他共同制定的。员工最终的绩效也是由你决定的,那你对员工有没有责任?
答案毋庸置疑。
那么,管理者要对员工什么责任呢?大体来说,有两个:
第一,对员工结果负责
员工的绩效目标设定后,你不能不管了,你要追踪员工的过程。
如果他的意愿不够,你要调整他的状态;他的能力不够,你要进行辅导,教给他方法。
总之,你要帮助到他拿到业务结果。
第二个,对员工成长负责
为什么要为员工的成长负责?因为企业付出工资,购买的其实不是员工的时间,而是员工创造的价值。
如果员工一成不变,那他创造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延长而被稀释。当员工得到成长时,也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所以,你要帮助他成长,教他做人的标准、做事的标准,让他成为更好的人。
事实上,管理员为员工负责,就是为自己负责。因为你最终需要通过员工来拿结果。
当然了,向下负责,并不是说,你就不需要管理了。
该管的时候,一定要管。那么,什么时候该管呢?
有两个评判标准:
第一,管他是否对组织的发展有利;第二,管他是否对其个人成长有利。
假如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一定要管他,而且要严管,因为你不是为自己考虑,而是为公司和他的发展考虑的。
“大恶乃大善”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如何帮助员工成长?从五个方面着手
那么,管理者如何在工作中帮助员工成长呢?你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
1、调整员工状态
员工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效率,业绩的产出。所以,你需要去调整员工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