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全集》共收录词作14932首,词牌1107个,通过统计词牌出现总数结果发现,位居最热门十大词牌的排名如下:浣溪沙(658次)、水调歌头(527次)、鹧鸪天(479次)、菩萨蛮(446次)、满江红(362次)、临江仙(348次)、西江月(324次)、念奴娇(306次)、点绛唇(293次)、清平乐(283次)。
《满江红》 作为宋代排名第五的热门词牌,乃北宋新声,此调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声调铿锵、音节跌宕,吟咏时可明显感受到强烈的韵律。该调有仄韵、平韵两体,柳永词《暮雨初收》为仄韵词创调之作,亦为词牌正格,仄韵词宋人填者最多,变体不一(十三种);姜夔词《仙姥来时》则为平韵词创调之作,只此一体,宋元人俱依此填。自宋代始,历代词人以此词牌填词者众,堪称经典且广被传诵者却不多,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此外,白玉蟾、苏轼、辛弃疾、张孝祥、柳永、段克己、段成己、元好问、杨慎、徐灿(女)、顾太清(女)、秋瑾(女)等人的词作,亦有佳句可记述其人生行藏。
白玉蟾 南宋道教南宗第五代传人,世称「南五祖」、内丹理论家、诗人。白玉蟾本名葛长庚,父丧母改适雷州白氏后改用今名,他6岁丧父、7岁能诗、12岁应童子科落第后厌科举仕途;16岁离家云游,养真于儋州松林岭(即苏轼谪儋州时所作《儋耳山》所在地);23岁入武夷山,师事道教四世祖陈楠学道9年,遵师命创立道教南宗一派,并往来于罗浮、武夷、九曲等名山,收徒传道。后奉诏入太乙宫为皇帝讲道,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后隐居著述,致力传播丹道,世称「紫清先生」。
白玉蟾幼聪慧、谙九经,长书画、工诗词,善篆隶草书,自谓「平生翰墨半天下」。作为苏轼粉丝,年轻时的白玉蟾曾沿着偶像苏轼谪儋州的足迹游学,并特意选在偶像吟咏之地进行修行,并将儋耳山改名「松林岭」,「松林晚翠」更是成为儋州古八景之一。苏轼在《儋耳山》诗中有云:「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傍石,尽是补天馀」,他借石喻已、借山喻品、借物抒情,表达出平生抱负与才华难以施展的愤懑,亦不乏旷达乐观的仙道之心,与几十年后同样怀才不遇的白玉蟾的境遇不谋而合,进而成就了一代宗师。
白玉蟾的诗词作品文词清亮高绝,风格清新淡雅,充满仙气,富有禅意和智慧,杨慎《词品》称其「亦有思致,不愧词人」。白玉蟾共填有《满江红》词作六首,其中《咏武夷》《咏白莲》《别鹤林》等词,内容上充满对道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飘飘去,天风冽。星河外,花飞雪」、「好花木,多岩壑。得萧散,耐淡泊」、「神仙客,金丹熟。玉诏下,云生足」等句,通过对风花雪月、云鹤烟霞等自然景色的描写,营造出超脱尘世的宁静与高远意境。
白玉蟾 ·《满江红》雅赏
BAI YUCHAN,MAN JIANG HONG POEM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