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 北宋名臣、文学家。自幼能文,工诗善文,尤以词作成就最为突出,可谓「北宋专攻令词并以此名世第一人」。他吸取南唐「花间派」及冯延巳雅丽词风,开创北宋词坛「婉约派」先河,词史地位承先启后,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并称「大小晏」,与欧阳修共开「江西一派」,
晏殊以神童召试,官至宰相,他为人慎密、好贤,曾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史称「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晏)殊始」 。他邀请范仲淹到书院讲学,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皆出其门,韩琦、富弼等皆得进用,为北宋朝廷培养出大批可用之才,并以名公巨卿的身份和大量的优秀词作带动了北宋词坛的繁荣。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奉和圣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通常是为了颂扬皇帝或应皇帝之命而创作诗词,题材多为朝中官员对宫中帝后人等的祝寿、节日庆贺等。晏殊学识渊博,曾为宋仁宗讲学,甚得时誉,所以除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等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更有着数量众多的奉和圣制之作,与亲朋好友的祝寿唱酬诗词亦不少,词风温润秀洁、雍容典雅,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婉转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