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
林学明出生于中国广东省四会市,在以华侨为背景的家庭中成长。
自小开始思考中外文化的交汇点和差异性。
1977
高考得到恢复,就读第一届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77 级。
在张仃、吴冠中、郑可等老师的影响下,接受本土与西方的美术思潮教育。
1982
毕业前被分配到广州美术学院,任助教、讲师。
在校任教期间到湖南长沙窑,挖掘工艺美术的历史文化,从事陶艺创作。
1983
黑陶雕塑《水鸟》获全国陶瓷设计作品银奖。
林学明通过对原始传统艺术图符的研究,以写意抽象的手法提炼塑造形象,个人表现特征鲜明独特,为抽象艺术表现探索打下基础。
林学明的新装置作品《墙·不透风的》并没有显示出任何清晰意图要指向人们曾经用来分隔东西柏林的那堵墙,它所指涉的,是那个古国及其历经多个世纪建造而成并且至今仍然傲然耸立的著名长城。林学明用纸砖头构建而成的实质性的墙体是雕塑性的、交互性的,它既不具备挑衅性,也不具备防护性。纸于水墨画而言本起到一种支持作用,但当作为砖头时,却是一种屏障。在这白色和黑色砖头所构成的形变建构物中,林学明鼓励观者移动或置换它们,以通过解构而重新建构,通过破境而重新造境。牛津大学教授 / 作家 / 广州前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副馆长—大卫·艾略特
“水墨墙有很多象征的意义,比如把这堵‘装置墙’打通,既能令观众进入到展厅欣赏作品,也寓意着打通中西文化之间的界线。”2017 互动装置 / 宣纸和使用过的宣纸 / 墨 尺寸可变
中国传统历史从来没有停止过修筑城墙。世上最著名的墙莫过于长城,从春秋战国列强争霸,互相防守,到汉、唐、宋、元、明各朝一代一代的延续。懦夫的城墙、宫墙、院墙、防火墙,无处不墙。城墙是心理的庇护,抵御或圈地,皆是独立王国的幻想与身亏体虚的自保。往往是因为有了墙,才产生了骑墙难下,挖墙脚的,爬墙的,推墙的,钻墙洞的……当代水墨在不断寻求突破,突围的同时,随时会触摸到一堵无形的不可名状的墙壁,水墨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媒介,面对历史与当下的隔阂,东西方的藩篱,拆墙建墙的扯皮,还是闭目塞听,等待纸糊之墙不推自倒?这里面没有不透风的墙!墙 局部
墙 局部
墙 局部
墙 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