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前瞻(一)新写意主义——第四届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文摘   2024-05-09 17:45   陕西  




新写意主义——第四届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

序 言


贾方舟


 “新写意主义”——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已经成功举办三届,今年是第四届。崔振宽美术馆委托我做本届邀请展的展览策划,本人甚感荣幸。因为传统水墨如何进入当代,如何融入国际语境,这也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早在1988年我就曾写过《面对世界的中国水墨画》(见1988年第12期《美术》)。2018年,刘骁纯与王林先生以邀请展的方式提出“新写意主义”这个概念,目的也是出于如何进入国际对话的需要,例如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德国的“新表现”等等。经第三届学术委员会讨论,进一步把解读“新写意主义”的三个关键词确定为:“中国文脉、国际语境、当代观念”。在这样的主旨下,一个集结“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的邀请展,其邀请对象必然来自两条线索:1、从传统水墨向当代转型的艺术家;2、力求与传统文脉相衔接的当代艺术家。这两条线索在“新写意主义”的“旗”下相交、聚集、汇合,才有可能在国际对话中展示他们特有的艺术风采,以“非西方文化的当代艺术”(大都会《水墨》展策展人Maxwell K. Hearn语)进入国际语境,从而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形成一支既延续着传统文脉、又有资格与国际对话的“东方劲旅”。因此,这届邀请展的主题确定为“相交的平行线”。

我们所邀请这些来自两条平行发展路向的艺术家,其中一支表面看起来与水墨不搭界,但从“传统文脉”这个角度看,他们的作品同样具有一种“水墨精神”。如果说处在水墨边界以内的艺术家是要向外突围,那么处在水墨边界之外的艺术家其目标却是向传统文脉靠拢,而正是这样两支力量构成了今天“新写意主义”的阵容,如果没有“界外”的力量,单靠水墨“界内”力量很难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只有这两支力量的强强联合,才能在一个大的国际语境中完成传统水墨的当代的进程;也只有在一个敞开的文化空间,中国传统水墨才能“以解体的方式获得重生”。

为通过邀请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对 40 年来中国水墨的发展线索做一次较系统的梳理,力争以一种“加强版”的方式来呈现这一“劲旅”的来龙去脉。

陈孝信先生策划的第三届“邀请展”主题为“纵笔华章”,重在对“大写意”的拓展。本次我想强调刘骁纯先生有关“物象语系”的理论,侧重选择与“物象”相关的艺术家和作品。使“新写意主义”更有当代感,更便于突出学术委员会为“新写意主义”确定的三个关键词:中国文脉、国际语境、当代观念。

刘骁纯是中国当代批评家中思维最为缜密、治学最为严谨一位学者型理论家、批评家。他出于对人类艺术进程的思考,早在1991年即发表《破坏即创造:人妖同体的现代艺术》(见《江苏画刊》1991年第一期)。骁纯这篇不到四千字的美文其实就是讲了一个问题:艺术是一部不断“确认自身而又解体自身的历史”!这个过程,特别是“从古典到现代的转换是人类艺术史上空前剧烈的天崩地陷。如果说一切革命都是破坏中的创造,那么艺术的现代革命则是艺术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破坏和空前壮观的伟大创造。”90年代初,骁纯连续写了多篇(包括上述这篇)文章,从艺术形态学的视角对人类艺术的进程做了透彻而又准确归纳和梳理。这篇文章最集中地显示他作为一个理论家的严密思考和理论勇气,同时也是对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从中不难看到他对人类艺术历史进程的独立思考和清晰的理论建构。它表明中国美术理论家对人类艺术特别是现代艺术思考的深度和认识的透彻度。他归纳出标志人类艺术持续发展的“四大语系”:即具象语系、意象语系、抽象语系和物象语系。在谈到“物象语系”时,他说:“抽象艺术将再现手段独立出来,而抛弃再现对象的必然结果,是再现对象抛弃再现手段而独立。而再现对象一旦抛弃再现手段它便与再现无关而转化为原对象——现成物品,于是,‘达达’艺术应运而生。”“从抽象到‘达达’,是现代艺术的第二次大革命。如果说抽象艺术是最大限度地排斥了再现客体,那么‘现成品’艺术则是最大限度地排斥了创作主体。正是‘现成品’,使‘破坏即创造’的口号显出意义,使‘反艺术’的口号显出价值,使‘反传统’的口号显出革命性和合理性”。

恕我孤陋寡闻,西方理论家如何阐释“抽象”与“物象”的关系我不清楚。但刘骁纯先生把二者之间的关系说得再清楚不过。由于“现成品”的出现,‘达达’完成了“现代艺术的第二次大革命”,并由此创造了第四个“语系”——“物象语系”。本届展览的不少作品正是在物象语系中展开,“物”不只是作为媒介,而是作为“现成品”以艺术的方式独立呈现。

本届展览之所以把“物象语系”凸显出来,正是基于刘骁纯先生在这一问题上的“理论突破”。当一杯水、一顶墨、一张纸从绘画的工具材料中独立出来以“物”的姿态或媒介自身的方式言说时,我们看到的是绘画及其相随的技巧本身的被消解。这不仅是一种“破坏”,而且是在“破坏”中“重建”。

长期以来,关于艺术的近现代史,我们已经习惯于翻阅和引用西方的经典论述,而对于自己的理论家的研究成果几乎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刘骁纯所以高度评价“达达”,就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语系——“物象语系”。丹托直到80年代才从安迪·沃霍尔的“布洛盒子”意识到艺术的终结。实际上这历史的一步,杜尚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开始了。刘骁纯由此把“现代艺术史”看成是“确认自身而又解体自身的历史”,看成是“破坏与重构艺术的历史”,正是基于他的“四大语系”理论:人类艺术正是经过现代革命的两大步,“将艺术本体破坏殆尽,但同时它又是脱胎换骨的语言革命的两大步。这种人妖同体的奇观,旷古未有,惊心动魄。”(参见刘骁纯《解体与重建》文集第8-12页)

从以上引论中不难看到刘骁纯先生对人类艺术洞若观火的独立判断和斩钉截铁的理论勇气。特别是,那种中国式的简洁明了的论证和叙事方式和译自西方的批评文本截然有别。这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和逻辑思辨的能力处处闪烁着东方人的思想火花。

但随“物象”而呈现的“物语”,仅是这次展览策划的一个出发点和侧重点而并非全部。为呈现“相交的平行线”这个主题,展览将从“天、地、人、物”四个层面展开,也即分列为四个单元。22位艺术家在这四个单元中用各自的语言方式展开各自的叙事和言说,分门别类,异彩纷呈。

四个单元的基本构架是:单元一:天 ▪ 大风景;单元二:地 ▪ 大时代 ;单元三:人——作为个体的众生与作为主体的女性;单元四:物——作为“物”的水与墨与作为“物”的木作与烧造。通过这四个单元呈现来自两个探索方向的“新写意主义”艺术家群的最新成果。在国际语境中彰显源自中国文脉的、“非西方文化”的中国当代艺术。





 单元一:天 ▪ 大风景 


很小时候通过《三字经》就记住了“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仅仅12个字,让孩提时代的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之大,天地之美。天空中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大地上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而在这个广袤的天地中,人又是万物之灵。所以,古人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现很早,《系辞下传》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论述。关于何为“天”?荀子在《天伦》中也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莫知其所以成,夫是之谓天。”也就是说,“天”就是创造了人和万物的自然界,是四时运行、万物生长的自然界。所以,在这个单元,我把“天”演绎为四时运行、万物生长的“大风景”。归类在这一单元的艺术家的作品,无论是周韶华的《神游星空》、崔振宽《无始无终》、尚扬《董其昌计划》、王怀庆的《一生万》、徐冰的《徐冰天书号》、石英“云深不知处”、王林海的《生命界》邱諳雄《新山海经》,都是与“天”相系的大风景。他们的作品,或把我们引向对无边无际的天宇的想象,或让我们感悟生存于其中的生命永不停歇的创造。


周韶华

1929 年 10 月出生于山东荣成市石岛,现居武汉。1941 年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1950年毕业于中原大学美术系;2008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2015 年获评 2014 年度“中华文化人物”;2021 年获“湖北省首届湖北杰出人才奖”,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


先后举办“大河寻源”“梦溯仰韶”“汉唐雄风”“荆楚狂歌”“黄河·长江·大海——周韶华艺术三部曲”“神游东方——周韶华艺术大展”“俯仰天地——周韶华”等画展。相继出版文集《抱一集》《面向新世纪》《大河寻源》《感悟中国画学体系》等,以及出版《大河寻源画集》《周韶华画选》《周韶华六十年艺术探索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周韶华》《周韶华梦溯仰
韶画集》《周韶华汉唐雄风画集》《荆楚狂歌 周韶华画集》《黄河·长江·大海——周韶华艺术三部曲》《周韶华全集》等个人画集十余种。




周韶华 

《日冕与日珥》

2008  纸本水墨  60cm×58.5cm



周韶华 

《暗流》

2008  纸本水墨  45×60cm



周韶华 

《大爆炸续篇》

2008  纸本水墨  50×46.5cm



周韶华 

《河外新星》

2008  纸本水墨  38×50cm



周韶华 
《星河回流》
2008  纸本水墨  58×60cm

周韶华 
《星云气流》
2008  纸本水墨  54.5×60cm


周韶华 

《爱因斯坦的梦》

2008  纸本水墨  43×50cm


崔振宽

陕西长安人,1935年生于西安,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协艺委会终身委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名誉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陕西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作品参加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百年中国画展”,首届和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获艺术奖),“中国当代艺术欧洲巡回展”,“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展”,“中国美术6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大展”,“联合国世界公务员日中国艺术大展”等。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2002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成都现代艺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气象苍莽•崔振宽山水艺术巡回展”。2005年举办“从艺五十年•崔振宽山水艺术回顾展”,2010年在杭州举办“水墨长安•崔振宽2010新作展”,2015年、2016年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和西安崔振宽美术馆举办“苍山无言——崔振宽画展”。2023年、2024年分别在德国哈根欧斯特豪斯美术馆、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纵笔写意—崔振宽中国画欧洲巡展”。2005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专题报道。2007年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造型艺术奖提名奖”。出版有不同版本的《崔振宽画集》多种,数十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学术机构收藏。




崔振宽 

《计黑当白之一》

2024  纸本焦墨  246×121cm


崔振宽 

《计黑当白之二》

2024  纸本焦墨  245×122cm


崔振宽 

《计黑当白之六》

2024  纸本焦墨  246×121cm



崔振宽 

《秦岭九号》

2023  纸本焦墨  306x160cm


崔振宽 

《秦岭十号》

2023  纸本焦墨  307x161cm


崔振宽 
《知白守黑之一》
2024  纸本焦墨  123×243cm

崔振宽 
《知白守黑之二》
2024  纸本焦墨  121x245cm

崔振宽 
《知白守黑之三》
2024  纸本焦墨  121x245cm


尚扬

重庆开州人,1941 年生于湖北,1965 年大学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1981 年研究生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获奖
2016 获中国艺术权利榜年度特别贡献奖(北京 民生现代美术馆)
2013 获第七届 AAC 艺术中国终身成就奖(北京 故宫博物院)
2010 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吴作人造型艺术奖(北京 中国美术馆)
2010 获第四届中国批评家年会年度艺术家奖(北京 上上美术馆)
2006 获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文献奖(北京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1997 获首届艺术学术邀请展贡献奖(香港 香港艺术馆)
1992 获首届广州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学术奖(广州 广州国际展览中心)
1991 获首届中国油画年展荣誉奖(北京 中国历史博物馆)

↓ ↓ 请横屏观看 ↓ ↓


尚扬 
《剩山图 -1》

2011-2013  270x1403x16cm  布面综合材料



尚扬 
董其昌计划-17》
2008  布面油彩、丙烯  128×496cm



尚扬 
剩水图-2》
2019  混合媒介、钢铁构件、影像  可变尺寸



尚扬 

白内障-保鲜》

2019  布面综合材料  131×502×12cm



尚扬 
《董其昌计划-45》
2016-2022  布面综合材料  360×290cm


尚扬 
董其昌计划-26》
2009  布面综合材料  360×290cm

王怀庆

1944 年出生于北京,曾用名王怀。北京画院国家一级画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1956—1964 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初中、高中),1964—1969 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79-1981 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获硕士学位,1987-1988 年美国俄克拉马荷城市大学访问学者。

|近年个展

2021  纵横—王怀庆艺术展  清华大学博物馆  中国北京
2015  出山—王怀庆艺术展  兵库县立美术馆  日本神户
2012  一生万—王怀庆艺术展  台北市立美术馆  中国台北
2010  走进故园—王怀庆艺术展  苏州博物馆  中国苏州 
走出故园—王怀庆艺术展  西雅图艺术博物馆  美国西雅图
2008  天工开物—王怀庆艺术展  广东美术馆  中国广东
天工开物—王怀庆艺术展  台北历史博物馆  中国台北
2007  天工开物—王怀庆艺术展  上海美术馆  中国上海
2005  天工开物—王怀庆艺术展  香港交易中心  中国香港

↓ ↓ 请横屏观看 ↓ ↓

王怀庆 

《太阳照常升起》

2021-2023  布面木板综合材料  400×800cm


王怀庆 
羽化》
2001  综合材料  200x120cm

王怀庆 
出山》
2012-2014  综合材料  600×350cm(墙面上)500×900cm(地面上)

王怀庆 
永字八法》  
2012-2013  油彩、画布、综合材料、木条 20 根  150×210cm×2(平面部分)  60×210cm×2(装置立体部分)


王怀庆 
一生万》
2011  综合材料  200×800cm(墙面)800×600cm(顶面)

徐冰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被广泛认为是当今语言学和符号学方面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他始终以极具突破力的艺术创作拓展着艺术的边界。1999 年获美国创造性人才最高奖“天才奖”,2018 年获“徐悲鸿艺术创作奖”,作品展出于中国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



徐冰 
徐冰天书号》  (截图)   (27分6秒) 影像纪录片
  2019—2021

徐冰 
徐冰天书号》 (截图)   (27分6秒) 影像纪录片

  2019—2021


石英

1957 年出生于西安,创作居住地西安。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师从崔振宽、罗平安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伍眉画社成员。

作品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8 年、2009 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7 水墨报告—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巡回展;第四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及记录当代—中国美术家代表作品展;德国杜塞尔多夫交流展;中国香港 2013·长安与港澳画家作品交流展;2011 年黑与白的对话—崔振宽、石英师生水墨艺术展分别在上海美术馆、北京 798 艺术区泛空间举办;当代西安山水画——首届终南论坛平行展。




石英 

云深不知处一》

2021  纸本水墨  97×58cm


石英 

云深不知处二》

2021  纸本水墨  97×58cm

石英 

《云深不知处六》

2022  纸本水墨  136×68cm

↓ ↓ 请横屏观看 ↓ ↓

石英 
云深不知处三
2022  纸本水墨  145×366cm

↓ ↓ 请横屏观看 ↓ ↓

石英 
《云深不知处五》
2022  纸本水墨  146×366cm
↓ ↓ 请横屏观看 ↓ ↓

石英 
云深不知处七》
2022  纸本水墨  146×366cm

↓ ↓ 请横屏观看 ↓ ↓

石英 
云深不知处八》
2022  纸本水墨  146×366cm

王林海

字莽埜,号乐鱼。出生于 1963 年 8 月,浙江云和人,现居北京。艺术家,文化学者。诚明内学院山长、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ADCC)顾问。

曾在中国、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多地举办个展及联合展览,作品被瑞士 Dornach 歌德大殿、中国国家画院等艺术机构收藏。著有:《一管笔:活出中国人的精神》《游艺明心录》《一心世界》。“美,只指向心性”是王林海对人类艺术精神的定位,也是他践行艺术的宗旨。





王林海 
《向上》

2023  纸本水墨  248×129cm


王林海 
生命界》
2022  纸本水墨  144×183.5cm


王林海 
生命界》
2022  纸本水墨  144×183.5cm


王林海 
生命界》
2022  纸本水墨  238×129cm


王林海 

生命界》

2022  纸本水墨  183.5×144cm


王林海 
生命界》
2022  纸本水墨  183.5×144cm

邱岸雄

1972 年出生于四川,1994 年毕业于四川美院,2003 年毕业于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教授。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当代水墨艺术的代表人物。

作品涉及绘画、动画、装置等跨媒介创作。作品参加大都会美术馆《水墨》展、圣保罗双年展、悉尼双年展、亚太三年展、上海双年展等国际国内展览。在东京现代美术馆、Aken 现代美术馆、Spencer Museum 等艺术机构举办个展。作品为大都会美术馆、MoMA、布鲁克林美术馆等国际重要美术馆收藏。




邱岸雄 
新山海经三》 (27分14秒)
2013—2017  水墨动画


邱岸雄 
新山海经三》 (27分14秒)
2013—2017  水墨动画

邱岸雄 
新山海经三》 (27分14秒)
2013—2017  水墨动画

↓ ↓ 请横屏观看↓ ↓

邱岸雄 
新山海经三》  (27分14秒)
2013—2017  水墨动画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往期精彩链接 

展览预告 | 新写意主义——第四届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展览·现场 | 闪光的时序:虞村个展4月6日在西安崔振宽美术馆隆重开幕
展览预告|闪光的时序:虞村个展
崔振宽欧洲巡展(法国巴黎)暨《水墨交融意向乾坤——崔振宽、贝汉中法艺术对话作品展》在巴黎开幕
展览报道 | 纵笔写意——崔振宽中国画欧洲巡展(德国-波恩)






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崔振宽美术馆是集展览陈列、学术研究、公共教育为一体的大型民营美术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