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8月,十四岁的上海女孩儿留下一封三页长的遗书,后从高楼跃下;21年11月,二十五岁的微博网友“鹿道森”留下长篇遗书后自杀去世……这几年,关于孩子抑郁、跳楼、诱导“自杀”的新闻也有点多。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现在的孩子衣食无缺,全家人宠爱,反而心理问题多多?现在孩子物质得到了极大满足,但是压力却越来越大了,而压力的来源主要源自焦虑的父母。现在的孩子从早上六点半起床早读,七点半进校开始学习,一直学到下午五点半,晚上写作业又要写到很晚。周六、周日又是一个接一个的培训班,是写不完的卷子和作业。偶尔空闲也不能自由支配,一切要听父母安排。这种常年无休的高压学习状态,有几个孩子能够快乐的起来呢?“中国家长的焦虑,是压在孩子心灵上最沉重的负担。”
看过一段视频,是音乐家本杰明桑德指导中国女孩拉小提琴。本杰明在女孩身旁一边婉转哼唱,一边激昂地挥手指挥,女孩却不为所动,始终目不转睛盯着手指,按流程一个节拍一个节拍地演奏,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本杰明问女孩需要看着手指才能演奏吗?女孩摇了摇头。本杰明让女孩表演热烈一点,用心体会歌曲中的温暖,女孩还是面无表情,直到本杰明带着女孩蹦蹦跳跳,女孩才露出些许微笑。演奏结束后,本杰明问女孩妈妈:“你觉得她漂亮吗?”因为你的担心,她会成长为一个忧虑的人,而不是一个快乐的人。你担心她练习不够,功课做得不好,进不了好的学校,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一位退休校长就曾这样说:“其实过去的孩子压力也不小,但他们往往都有发泄的出口,去外面跑一圈,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什么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而现在的孩子玩耍的空间被严重压缩,以致于负面情绪被无限放大,更容易脆弱。”心理之所以会有疾病,是因为负面情绪没有及时发泄,积攒太多而成病。以前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玩具,那么多培训班,但他们有更广阔的世界可以肆无忌惮地奔跑,和伙伴们跳绳,跳格子,捉迷藏,自创各种游戏……不要小看这些渠道,心理有痛找医生聊天是一种疗愈,但运动、音乐、玩耍、发呆、写作其实都可以是发泄情绪的一种疗愈方式。现在的孩子没有情绪出口,积攒下来的负面情绪,就慢慢转而对内攻击。童年缺少玩耍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对妈妈的称呼从“妈妈”——“妈”——“老妈”——“不叫妈妈”转变,似乎就是几年的时间,还没等妈妈准备好,孩子已经完全封闭了和父母的沟通渠道。别说给孩子建议,进入孩子的心门,连孩子的房门都进不去。9-12岁,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最想通过“远离父母”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如果我们能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维护好亲子关系,让孩子养成和父母倾诉的好习惯,育儿路上纵然需要升级打怪,但相对来说,父母孩子一条心,也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亲子关系出现问题,阻断了和孩子的心理链接,这种情况,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育儿就会越来越辛苦,彼此都出现很多内耗。那么,父母怎么培养出内在健康和强大的孩子?——给与有效陪伴,行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一切育儿问题的核心根源。父母至少每天安排1次,每次2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聊天/陪孩子想玩的游戏”,短短20分钟,父母放下手机,把一颗心全身心地放在孩子身上,真正和孩子链接上。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就有机会帮孩子把“问题”变成“改进和进步”的机会。除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多给孩子一些游戏、发呆时间,培养孩子养成运动习惯也非常重要。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曾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庭太宠爱。跑步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身体好,心情好,自然状态也容易好。父母一定要及时引导:“是的,呛水很让人害怕,但你一定要记住刚才的感觉,不管发生什么事,只要你敢扑腾,就一定会没事。”被这样训练过的孩子,也就自然明白,困难是人生常态,没什么大不了。运动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神经化学物质,帮助消除疲劳感、缓解解丫,让人心情愉悦。不仅有助于摆脱负面情绪,让人变得积极乐观,还会让大脑注意力更集中,精力充沛。同时,研究还特别发现:“在绿色自然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风险能降低55%。”可见,父母经常带着孩子到户外运动也是非常好的促进孩子内心健康的亲子活动。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自在地疯跑、愉快地运动、投入地观察自然万物、和小伙伴玩游戏、或者只是默默地放空、发呆……这样的生活会让孩子每天兴致勃勃,感受着生活的乐趣,激发出内在生命力。Ps: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联系:Kelly(微信号:13682491958)
详情关注公众号:心灵成长家园(xinling_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