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消息,美国商务部于2025年1月2日宣布,将对从中国和马来西亚进口的浮法玻璃(float glass)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此次调查涉及的产品范围包括美国海关编码7005.10.8000、7005.21.1010、7005.21.1030、7005.21.2000、7005.29.1810、7005.29.1850、7005.29.2500、7007.29.0000、7008.00.0000、7009.91.5010、7009.91.5095、7009.92.5010项下的产品。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预计将在2025年1月27日之前作出关于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的初步裁决。若ITC裁定涉案产品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存在实质性损害威胁,美国商务部将继续调查,并预计将在2025年3月6日作出反补贴初步裁决,以及在2025年4月30日作出反倾销初步裁决。根据美方统计,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被调查产品金额约为1.4亿美元,从马来西亚进口的金额约为706万美元。
经查询,上述海关编码主要涉及浮法玻璃(包括彩色玻璃)、镀膜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以及玻璃镜。根据海关信息网的数据,近年来这些产品的出口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023年总出口量达到最高点290.9万吨,其中出口至美国的量为28.9万吨,而2024年1-11月已达到29.3万吨。出口至美国的产品量占总出口量的比例最大,基本维持在10%左右,2022年最低为9.84%,2021年最高为12.25%,2024年1-11月为11.49%。
按品种细分,出口至美国的产品中,玻璃镜占比最大,2021-2024年占比在22.4%-24.4%之间,其次是中空玻璃和夹层玻璃,两者合计占比约在10%-15%之间,浮法玻璃占比约在1%-3%,镀膜玻璃占比不足1%。在出口至美国的产品中,玻璃镜的量最大,占比约85%,其他品种的量相对较小。玻璃镜分为未镶框和已镶框两种,其中已镶框玻璃镜的量和均价更高。2022-2024年出口至美国的已镶框玻璃镜量逐年递增,2024年1-11月的量已超过2023年全年,但均价较2023年下降近21%。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浮法玻璃及相关制品的出口量逐年增长,但出口均价却逐年下降。低价竞争常被视为倾销行为,这也是引发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2024年6月以来,哥伦比亚、澳大利亚、墨西哥、阿联酋等多个国家相继对中国浮法玻璃启动反倾销调查,使得2024年成为近年来贸易摩擦最集中的年份。
这一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2024年国内市场供需环境恶化的影响。国内房地产需求萎缩而供应量高企,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产业链各环节盈利萎缩、资金紧张,压低价格、增加出口成为国内企业寻求出路的无奈之举。
除了美国,墨西哥也于2024年9月对从中国和马来西亚进口的厚度大于等于2毫米且小于等于19毫米的透明浮法玻璃启动了反倾销调查。这为中国企业和马来西亚工厂带来了更大的市场压力。
据隆众资讯调研,自2016年起,国内部分龙头企业陆续在马来西亚投建浮法玻璃生产线,目前累计9条生产线,日产能共计7700吨,其中已投入正常生产的有7条,日产能为5700吨。2019-2021年,国内企业在马来西亚生产的玻璃回流到国内的较多,后续回流量减少,而2024年11-12月又再次明显增加,这与外部出口压力增加有一定关系。
我国是玻璃工业生产大国,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及加工企业众多。随着美国及其他国家对中国和马来西亚的浮法玻璃进行“双反”调查,国内企业在面临国内问题的同时,还将面临外部市场的压力,未来面临的考验将更加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