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献:全球地下水快速下降和一些含水层恢复情况

学术   2024-05-22 10:15   北京  

(2024年523)


科学问题
地下水资源对生态系统和生计至关重要。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引发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导致海水入侵、地面沉降,河流枯竭和水井干涸。然而,由于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汇编地下水位的原位监测数据,致使全球尺度的地下水储量变化研究受到限制。为此,本文旨在编制和整理一套质量可靠的全球地下水位原位监测数据集,将其应用于全球尺度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研究。
解决方法
1. 下载地下水位数据。本文从相关部门、已有研究和公开数据集中获取了全球40多个国家的地下水位监测井数据,这些国家地下水开采量占全球地下水开在总量的75%。作者发布了获得公开许可的监测记录,相关年度地下水位数据可从https://doi.org/10.5281/zenodo.10003697https://www.Hydroshare.org/resource/da946dee3ada4a67860d057134916553/下载。
2. 控制地下水位时间序列数据质量。本研究通过五个预处理步骤控制全球地下水位数据集的质量。首先,只保留一个重复的地下水位测量,即同一位置的监测井,在相同日期获得的相同的地下水位。其次,还存在同一监测井在同一日期报告多个不同地下水位深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取它们的中位数。第三,排除了不合理的地下水深度极值(深度>1,000 m<−1,000 m)和不合理的地下水位海拔(海拔>8,000 m)。第四,我们排除了值为“999”、“−9,999”或“0”的地下水位测量值,因为一些数据库将这些值作为数据缺失时的默认值。最后,排除了“prophet”模型检测到的异常值。该模型可以生成每个监测井地下水位时间序列的拟合曲线及其99%置信区间。如果一个数据记录落在了置信区间的±0.75倍范围外,就将其标记为异常值并排除(图1)。如果某个监测井时间序列中的大量测量值被标记为异常值(至少有五个异常值,且异常值数量占到该监测井数据记录总数的1%以上),就将这个井的所有数据排除。
图1 基于“prophet”模型检测并排除的异常值的方法示意
3. 统计分析地下水位变化。本研究正文中基于TheilSen回归方法计算了地下水位年均变化速率。同时还应用了几种不同的回归技术,包括普通最小二乘法、迭代重新加权最小二乘和RANSAC(随机抽样一致回归),产生了可比较的结果。

研究结果
21世纪以来,深层的地下水井的地下水埋深增加比浅层地下水井的埋深增加更普遍。在深度小于30m的水井中,只有不到0.3%的水井埋藏深度增加速度超过1m/yr,但是在深度超过100m的井中,这一比例达到8.2%(表1)。地下水位的变化往往因井而异,即使在监测井的地下水位普遍稳定或上升的地区,也能发现地下水位下降的局部热点,这凸显了在含水层系统尺度进行分析的重要性(图2)。 

浅层(<30 m)、中等深度(30-100 m)和深层(>100 m)监测井的地下水位变化

全球约17万个监测井21世纪以来的地下水位变化

36%的含水层系统(1693个含水层系统中的617个)地下水位以超过0.1 m/yr的速度加深,其中12%210个)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位加深速度超过0.5 m/yr。此外,6%的含水层系统(97个)地下水位以超过-0.1 m/yr的速度变浅,而只有1%的含水层系统(13个)地下水位变浅速度超过-0.5 m/yr(图3)。

图3 全球1693个地下含水层系统21世纪以来的地下水位变化

为了解21世纪与20世纪末(1980-2000)两个时段地下水位变化的差异,我们分析了542个在上世纪有足够数据记录的含水层。在这些含水层中,30%163个)的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加快,在2000年以后的地下水位下降速度超过了1980-2000年。与之相比,107个含水层的地下水位下降减速,即2000以后的变化速率小于1980-2000年的变化速率。如果排除这两个时期内的变化速度相差不到0.1 m/yr的含水层,加速下降的含水层将远多于减速下降的含水层,二者比例为5:2(图4)。

图4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深度变化比较
已有许多研究强调了地下水的损失,但减缓或逆转地下水位下降的潜力却很少受到关注。我们的分析表明,长期的地下水损失并非不可避免的。具体而言,在我们分析的542个含水层系统中,相比20世纪末,21世纪有一半(49%)的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已减慢(20%)或逆转(16%),或在这两个时段内地下水位均上升(13%)(图4)。

大多数在21世纪初地下水位下降的含水层都位于旱区,即年降水量与年潜在蒸散量之比小于0.65的地区。在极端干旱、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中,分别有11%24%8%的含水层的地下水埋深迅速增加(>0.5 m/yr)。值得注意的是,在亚湿润干旱区和湿润地区几乎没有地下水位埋深迅速增加的含水层系统(<1%)(图5)。对于所分析的1693个含水层,其地下水位变化速率与年降水量与年潜在蒸散量之比表现出中等强度相关性(Spearman ρ=0.40P-value<0.001),这意味着地下水埋深增加在气候干燥的地区更常见。


图5 不同气候和耕地面积占比地区的含水层在21世纪初的地下水位变化

据估计,灌溉用水占全球地下水抽取量的70%。因此,我们利用高分辨率全球土地覆盖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模式(耕地面积占比)和地下位变化之间的统计关系(图5)。结果表明,当耕地面积占比超过20%时,地下水位的快速加深(>0.5 m/yr)相对更常见(17%),但在耕地面积<1%的地方几乎不存在地下水埋深增加的含水层(图5)。对于所分析的1693个含水层,其地下水位变化速率与耕地面积呈正相关性(Spearman ρ=17P-value<0.001)。

个人评价
本研究汇编了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1693个含水层系统的17万个监测井的地下水位监测数据集。并基于该数据发现21世纪以来,全球地下水位快速下降(>0.5 m/yr)的含水层主要位于旱区。此外还发现,有30%的含水层2000年以来的地下水位下降速度较20世纪末加快。但是本文只是计算了含水层地下水位变化与干燥度指数和耕地面积占比的相关系数,缺少更进一步的解释。
原文
Title:
Rapid groundwater decline and some cases of recovery in aquifers globally

Abstract

Groundwater resources are vital to ecosystems and livelihoods. Excessive groundwater withdrawals can cause groundwater levels to decline, resulting in seawater intrusion, land subsidence, streamflow depletion and wells running dry. However, the global pace and prevalence of local groundwater declines are poorly constrained, because in situ groundwater levels have not been synthesized at the global scale. Here we analyse in situ groundwater-level trends for 170,000 monitoring wells and 1,693 aquifer systems in countries that encompass approximately 75% of global groundwater withdrawals. We show that rapid groundwater-level declines (>0.5 m year−1) are widespread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especially in dry regions with extensive croplands. Critically, we also show that groundwater-level declines have accelerated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in 30% of the world’s regional aquifers. This widespread acceleration in groundwater-level deepening highlights an urgent need for mo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ddress groundwater depletion. Our analysis also reveals specific cases in which depletion trends have reversed following policy changes, managed aquifer recharge and surface-water diversions, demonstrating the potential for depleted aquifer systems to recover.

Citation

Jasechko, S., Seybold, H., Perrone, D. et al., Rapid groundwater decline and some cases of recovery in aquifers globally. Nature, 625: 715-721. doi: 10.1038/s41586-023-06879-8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景观可持续科学与地理设计
在何春阳教授带领下,北京师范大学“景观可持续科学与地理设计”研究小组坚持可持续科学理念,聚焦人与环境/土地系统,开展不同尺度的景观/区域可持续性研究。自2024年1月起,本号同时发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的相关通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