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组博士生毛诚瑞和卢文路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学术   其他   2024-05-21 16:28   北京  

2024520日上午,北师大“景观可持续科学与地理设计”团队2020级博士生毛诚瑞和2018级直博生卢文路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第一会议室顺利举行。两名毕业生分别以《青藏高原人类足迹对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和《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与机器学习的中国电力消费供需关系研究》为题,参加并通过答辩。

会议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于德永教授担任答辩主席,与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董晓峰教授、清华大学的杨军教授,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柏延臣教授和田玉强教授共同组成了答辩委员会。2021级直博生李磊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共有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答辩会。

答辩委员会认为,论文《青藏高原人类足迹对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紧跟人类活动对陆地表层的影响研究热点,开展青藏高原人类足迹对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选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应用价值。基于“过程-影响-可持续性的总体研究思路,综合利用多种模型方法,系统分析了青藏高原人类足迹的时空格局及其对生境质量、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和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关系的影响。论文定量刻画了青藏高原人类足迹的时空格局,揭示了青藏高原高强度人类足迹扩展对生境质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揭示了人类足迹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格局、权衡协同关系及近远程耦合机制的影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评估了高强度人类足迹影响下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变化,提出了基于SDG 15的青藏高原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提升路径。该论文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方法得当,数据翔实,写作规范,结果可信。毛诚瑞在答辩中表述清楚,回答问题准确。表明该生已掌握本领域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毛诚瑞答辩现场

论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与机器学习的中国电力消费供需关系研究》聚焦“揭示中国电力供需关系及其时空格局”这一地理学前沿问题,选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应用价值。基于“格局分析—情景模拟—供需关系”的研究思路,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系统开展了中国电力消费供需关系时空格局的估算与分析。论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随机森林模型,估算并分析了中国历史电力消费量时空格局。在模拟城市扩展过程的基础上,揭示了2020-2050年中国电力需求的时空格局。估算并分析了中国多年光伏发电潜力时空格局,提出了中国光伏发电服务于中国“双碳”目标与SDG7.2目标实现的发展路径。该论文结构合理,逻辑清晰,方法得当,数据翔实,写作规范,结果可信。卢文路在答辩中表述清楚,回答问题准确。表明该生已掌握本领域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卢文路答辩现场

经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表决,一致同意毛诚瑞和卢文路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建议学校授予理学博士学位。

两名博士毕业生与导师及答辩委员会成员合影



景观可持续科学与地理设计团队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景观可持续科学与地理设计
在何春阳教授带领下,北京师范大学“景观可持续科学与地理设计”研究小组坚持可持续科学理念,聚焦人与环境/土地系统,开展不同尺度的景观/区域可持续性研究。自2024年1月起,本号同时发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的相关通知。
 最新文章